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来源:锐游网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 本项目《设计合同》。

2) 甲方提供电子版的规划资料和地形图。

3) 《大悟县高铁新区站前综合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2年8月。

1。2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JJ37—2012);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020-95);

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JJ 1—2008); 4)《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156—1994); 1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1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1.3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设计速度:v=30Km/h;

3)道路横坡度:车行道1.5%,人行道1.5%; 4)荷载标准:道路路面BZZ—100; 5)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5年。

1。4功能定位

本项目为大悟县高铁新区临站商务区规划的城市次干路,将起到为主干路集散交通,同时兼有服务高铁新区内部的作用.

1。5设计经过

2012年7月,我公司承担了本项目道路工程的设计工作。接受任务后,我方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踏勘和相关规划资料、道路设计资料、地形图测量资料的收集工作。

8月初,我方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

2012年9月12日,我方在大悟县高铁新区筹建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下,在金色华府会议厅就该初步设计进行了汇报,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合理的修改建议。

2012年10月,湖北长城建设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大悟县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提高操作性,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控规路网的调整工作。

2013年2月,湖北长城建设实业有限公司将调整后的初步控规电子版传给我单位,我单位依建设方要求,迅速展开调整后路网的初步设计工作。2013年3月15日,我方编制完成了路网调整后的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2013年3月21日,我方在大悟县高铁新区筹建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下,在金色华府会议厅就调整后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汇报,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合理的修改建议.

2013年4月,我方完成了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2 自然地理概况

2。1地形、地貌及区域气候

2。1。1地形地貌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孝感市下属的大悟县。由于地处大别山南麓,故其境内地形较为复杂,低山丘陵约占面积的88%,地形大体上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征.溪涧、河流交错穿插,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东北部竹竿河属淮河水系,东南部滠水和西部澴河属长江水系。厂区内沟谷地带地形较平缓,岗丘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70~130m之间,属丘陵地带类型.

2.1.2气象

场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光、热、水”同季反应的特点。春季寒潮活动频繁,气温聚升聚降,晴雨间变,春末夏初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风向多变;夏季常有“梅雨”,一般是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出梅,出梅后常出现高温干旱,同时盛刮偏南方(海洋风),因而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秋季晴多雨少,秋寒开始侵袭。深秋有秋高气爽的“小阳春”天气;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少于,常有冰凌冻害出现。气象条件:

场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项目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温度39。5℃.极端底温度—14.5℃。多年平均日照2037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4629。8mm,无霜期241天。

厂区多年平均降雨1113.1mm,流域年平均雨量20%,频率年降雨1321。2mm,降雨总量2.08亿方;80%频率年降雨869.8mm。年内降雨分布很不均匀,夏季由于两太平洋副热带暖湿气流盛行,雨水充足;冬季则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雨量偏小。

2.1。3水文

地表水:夏家河、喻家河表现为季节性流水,水位与水量收季节性控制,夏季洪水期间流量较大、水位较高,最高水位达76。50m;大多数时候水位低、流量小;冬季常断流.

2.1。4地质构造与地震

厂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之桐柏大别山中间隆起带,处于大悟褶皱束四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经历了多旋迴、多阶段的发展演化进程。大悟褶皱束主要出露大别山(岩)群、红安群地层。

区域性断裂主要有北西向英店—青山口断裂、北东向滠水压扭性断裂、大悟压扭性断裂。区内构造带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该组断裂具有成生时期早、规模大、切割深和多期活动等特征,构成本区的构造格架,为构造单元分割线.其次为北东东向断裂,改组断裂成生时间较晚,是切割地层和破坏嫌弃构造完整性的主要因素,厂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主要发育片麻理及节理裂隙.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2。2建设条件

2。2。1筑路材料

1、土料

通过踏勘调查,路基填筑需要土料料场分布于大五城区与高铁孝感北站连接线两侧的丘陵岗地中,可以开采。该料场主要有粉土,含碎石粉质粘土,土量的数量与质量均满足路基填筑要求。

2、砂、碎石料

经调查,环水河天然砂、砾石料,料源丰富,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混凝土粗骨料需从距工程约15Km的大悟城南李家岗采石场购买,料源丰富,质量满足公路工程施工要求。

3、块石料

大悟城南李家岗采石场距工程约15Km,岩性主要为白云质大理石,岩石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石料料源丰富,可作为块石用料。

4、石灰

石灰主要来源为河南马畈和大悟丛岗石灰厂,都能满足工程要求. 5、水泥、木材、钢材沥青等

本项目所需的沥青、木材钢材和水泥主要有市场供应。由于本项目工程建设所需建筑材料数量大,原则上按市场价在市场上统一购买。为保证材料的品质,业主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厂家和厂商,采取订购的方式购买,亦可采用招标方式进行购买。

2。2.2水电条件

本项目所处区域内,河渠密布,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污染轻,可满足工程用水,施工用水就地取用。

本区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2.2.3交通条件

项目所处地区公路较发达,有京港澳高速、悟宣线、107国道等,可以通过公路运输筑路材料,运输条件较好。

3 工程设计

3.1工程规范

本项目设计起点为规划九路,沿线依次与规划十路、规划十一路、规划十二路相交,终点至站前一路,设计全长958.23m.

3。2主要设计内容

道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内的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人行道绿化、无障碍通行设施等.

3。3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本项目没平面设计如下:

设计全长958。23m。全线设平曲线5个,平曲线最小半径200m,并根据规范要求设置缓和曲线。

3。4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基本按规划执行,考虑站前一路的行车舒适性,设计时,将站前一路交叉处规划标高99。9m调整为98.311m.。调整后,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本项目纵断面设计情况如下:

本路纵断面共设3个变坡点,最小设计纵坡1。9%,最大设计纵坡3%;最小设计坡长198.23m;最大设计坡长31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6000m。

3。5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红线宽为22m,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横断面:机动车道2× 7m+人行绿化带2×1.5m+人行道2×2.5m。

路面横坡:机动车道设置向外倾斜的1。5%横坡,人性绿化带及人行道设置向内倾斜的1。5%横坡。

3。6超高与加宽

1、超高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平曲线半径小于150米时,在曲线上应设置超高.本项目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00米。故不设置超高。

2、加宽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圆曲线路面加宽采用弯道内外两侧同时加宽, 路面加宽后,路基应相应加宽。

在圆曲线范围内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设置肩宽缓和段,其加宽值由普通路段加宽为零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处的全加宽值。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与缓和曲线长度相同的数值。

3.7平交道口设计

1、想家道路情况

相交道路规划十路、站前一路、均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40Km/h.规划九路、规划十一路、规划十二路均为城市次干线,设计速度30km/h.

2、平面交叉口设计

本报道路与规划十路、站前一路交叉口采用灯控形式进行交通组织管理,其余路口采用设置标志牌以及减速让行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管理。各交叉口设计见被交道路图纸,信号灯、路面工程等相关数量分别计入被交道路。

根据本项目及交叉道路的设计速度,依据相关规定,左转弯设计速度采用15km/h,右转弯设计速度采用15-20km/h。

3。8路基设计

3。8。1路基设计标高

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处的高程。 3。8.2填方路基

1)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旱地等),厚度不超过30cm时,清楚杂草和表土30cm后碾压至要求密实度;当松散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先清除杂草和表土30cm后,再将剩余松散图翻开并分层压实至要求密实度。达不到压实要求时,要求采用晾晒、换填碎石土或外掺无机结合料等措施处理,并分层碾压以达到压实度要求.

2)边坡坡率:填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1。5、1:1。75,第一级为8m,级间设2m宽的平台,第二级边坡高度不超过12m。

3)地面自然横坡缓于1:5时,可清除表面草皮、植被土并压实后直接填筑路基;若自然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不小于2.0m宽的平台阶,并设向内4%的横坡,再填筑路基,在填筑前应将地基表面表层压实,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

3。8.3挖方路基

土质挖方路段边坡坡率一般没8m一级,级间设2m宽的平台。每级边坡坡率从下至上依次为1:1、1:1。25、1:1.5。挖方路段边坡坡率应做到坡面顺畅、连续,最上部一级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边坡高度可放宽到10m.

3.8.4特殊路基

1)软弱土或过湿土

本路段鱼塘范围存在淤泥质土,该层厚度约在0~1.2m左右,采取清淤换填的方法处理.将整个水塘排水后(全线水塘都为小水塘),在路基范围内清除下卧薄层淤泥,再换填碎石土处理,压实后回填好土至设计路床标高。

3。8。5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

淤泥、有机质土,以及液限大于50%、朔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

直接用于填筑路基。浸水部分的路堤的路床下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路基填筑应有一定的强度,路基填筑最小强度和填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填料最小强填挖类型 路面地面以下深度(m) 度(CBR)填料最大粒(%) 径(cm) 压实度(%) 填上路床 0~0。3 6 10 ≥94 方下路床 0.3~0。8 4 10 ≥94 路上路堤 0.8~1.5 3 15 ≥92 基 下路堤 1。5以下 2 15 ≥91 零填及挖方0~0.3 6 10 ≥94 路基 0.3~0.8 4 10 / 注:表列强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96h的CBR实验方法确定。

土质路堤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值,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管道沟槽应满足管道分区压实度的要求. 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路基两侧各超填30cm.

3.8.6路基排水

本工程是规划片区道路,未建设前在道路两侧设置临时排水土沟,以保证路基排水顺畅。

3.8。7路基防护

考虑到道路两侧很快就要开发利用,届时需平整场地,应尽量放缓边坡,采用价格较低且美化效果较好的植草做临时防护。

1)路堤边坡防护

填方边坡采用喷播植草(灌木)临时防护;

2)路堑边坡防护

土质或全、强风化岩质路堑边坡,以适当放缓边坡坡率、植被防护为原则.采用喷播植草(灌木)临时防护。

3。8。8取土、弃土

片区内各条道路相互之间综合调配利用,片区即将大规模平整场地,综合道路周边地区的场平和附近道路的取土情况,统筹考虑土方调运。

3。9路面设计

工程所在公路自然区划属Ⅳ3区。

3。9。1路面材料力学指标

根据交通量、道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以及城市道路路面本身应具有较高服务水平,如平整、坚实、抗滑、耐久等,结合本项目区域年平均降雨量大、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本项目机动车道采用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合料,机动车道上面采用SBS改性沥青,下面采用A级90号普通石油沥青。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次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不应小于20MPa.结合本项目路基填高、地下水位、自然公路区划以及填料情况,本项目路面计算中土基回弹模量取35MPa。结构层中其他材料的设计参数取值见下表。

表3—2路面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