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

来源:锐游网
近十年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版)

考研真题汇编之一: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2010年真题)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A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2009年真题) A. 理论联系实际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

【答案】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

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年真题)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答案】D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的始终,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而是错误的。

考研真题汇编之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2010年真题)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D坚持就是胜利,体现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即两者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和范畴,正确答案是选项D。

2、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

的意识()(2010年真题)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答案】ACD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在本题中,人的意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新华字典中内容的变迁,说明人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借助人类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表达。

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10年真题)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A 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2009年真题) 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 以人为本 C. 统筹兼顾 D. 全面协调发展

【答案】C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5、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2009年真题)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答案】AB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强调意识的能动作

用,A选项突出信心的重要性,B选项突出恐惧作为一种感觉对主体的影响作用,C选项本身表述存在错误,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同时产生的,D选项突出知难则不难,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年真题)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

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年真题)

A.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答案:C

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2008年真题)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8AB

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2007年真题)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答案:B

10、“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技,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2007年真题)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实现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答案:C

1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解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鳞似鱼,伏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2007年真题)

A、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形答案:ACD 12、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农民们说,这是留约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2007年真题)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ABD 13、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2007年真题)

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做为过程而存在,做为过程而发展。答案:ABCD

1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2007年真题)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做为个体的人

D、社会全体成员答案:ABD

15、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年真题)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C 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和静止(稳定性)的相对性、灵活程度:灵活性较强

1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年真题)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通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实现其认识功能。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

1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2005年真题)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 本题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题目中说法表明世界

的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某种物质的手段或者中介来实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表现为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为的,因而不选B;这种联系也一定需要通过意识或者信息来实现,因而不选D。可以说信息是人类社会或者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但不能绝对的说是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物质世界反而是信息的基础。

18、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2005年真题)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答案】ABD 本题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能够主观创造的,因而不选C。

19、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2003年真题)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答案】ABCE 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因此选项A、B、C、E正确。

D项强调的是矛盾一方的单方面发展,不符合辩证法,也不是材料所包含的思想。

2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2002年真题)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A 2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2003年真题)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答案:B

2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2002年真题)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答案:DE

2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2002年真题)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答案:ABE

2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2001年真题)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围绕必然性与偶然性来考察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与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界限。决定论承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物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客观必然性,一般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决定论又分为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前者既承认客观必然性,又否认偶然性,后者虽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否认偶然性。

题中的\"只要知道自然界本身的全部作用,……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是承认客观必然性的,但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及其作用,正确答案为D项。

2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001年真题)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把握事物度的方法论意义。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读懂引文。题干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了原本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结果超出了一定的度而适得其反,可见,B是唯一的正确选项,A、C、D是干扰项。

2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2001年真题)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解析:这道题结合批判伪气功、伪科学,考查了对一种错误观点哲学本质的理解。\"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是一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

项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此A项本身错误,也不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谈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B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D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7、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2001年真题)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答案:C这道试题考查的是语言与意识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表达工具),故此C是正确选项。语言是意识的载体,与意识不是一回事,A项把语言与意识等同起来,是错误的;意识的内容是外在客观事物,D项把语言说成是意识的内容,也是错误的;B项把语言说成既非物质也非意识,这容易导致唯心主义,也不合题意。

2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2001年真题)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答案:ABDE它考核的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道题的出题角度新颖,它要求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原理,分析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赢\"协议这一事件。题中的中美\"双赢\"即中美双方共存、共同发展之意。由此可知,C项内容不合题干要求。

29、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

可见:(2001年真题)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答案:BDE 本题涉及联系与系统,考查的是系统内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不仅是一新增考点,而且是大纲\"修订说明\"特别提出的考点。可见,考查该知识点有双重意义。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并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特性。可见,A、C是错误选项,B、D、E是正确选项。

3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2001年真题)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答案:BDE 此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内涵。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A、C两项离开人的社会关系抽象地孤立地谈人的本质,因此是错误的。

考研真题汇编之三: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2009年真题)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

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即实践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这是实践的特点,也是实践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2、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2009年真题)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答案】ACD 【解析】本题题干说明我们在实现思想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解放思想,不是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而是打破一切僵化的,教条的理论的约束,是对于理论的批判继承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要求我们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需求,就是关注基层群众生活实践的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3、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2009年真题)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答案】ABC 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所以,可以推出正确答案是A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B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为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个人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这里的归宿是最终目的的意思,因而C选项正确。D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选项。

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2008年真题)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答案:D

5、“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2008年真题)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答案:A

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2008年真题)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答案:ABD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2006年真题)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答案】A 考查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考查知识点: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灵活程度:灵活性很强

8、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2006年真题)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答案】D考查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考查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灵活程度:灵活性很强

9、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2006年真题)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答案】BCD【解析】考查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灵活程度:灵活性较强

10、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身却是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2006年真题)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答案】BC 【解析】考查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考查知识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灵活程度:灵活性较强

1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2005年真题)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12、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2005年真题)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