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3 探究实验-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
1.(2021崇明区一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 步骤II: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III: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IV: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V:……
(1)步骤V的相关操作是______。
(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装置A、C两处都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 (4)实验过程中,若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0.2 mol铜,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2021奉贤区一模)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可转化为CO和H2O,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CO2和H2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
④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__________。 3.(2021嘉定区一模)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方案。小组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可除去CO2气体。
B 处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①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图1的A、(填图2 中的编号)。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
③在图1中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④小明认为图1中,去掉部分装置,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可以去掉的装置是_____(填图1 中字母序号)。
4.(2021金山区一模)某同学利用如下装置进行验证CO的有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关闭K2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的N2; 步骤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CO,加热; 步骤Ⅲ:待B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Ⅳ:……
(1)步骤Ⅰ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全步骤Ⅳ的相关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装置A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即使省略装置A,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你的观点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处酒精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21金山区一模)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A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装置 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为:猜想一:氧化钙;猜想二:氧化钙与碳酸钙;猜想三:碳酸钙 (设计并实验)
I. 甲同学取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
钙,即猜想三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乙同学取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
III. 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利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二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氧化钙、氢氧化钙都能与盐酸反应: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实验步骤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 向滤渣中加入____ 6.(2021浦东新区一模)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探究。 ①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验证分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 子的性质 实验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资料: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CO和H2O。(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一:观察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______。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_____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三: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为了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应先点燃
____(选填“A”或“B”)处的酒精灯。
②兴趣小组对镁带变黑后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镁)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a(OH)b(CO3)c,该物质加热后生成MgO、H2O、CO2三种氧化物; Ⅱ.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步骤和数据)为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一:夹住弹簧夹,微热A处玻璃管;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至固体完全分解; 步骤三:熄灭酒精灯,通入氮气至冷却。
称量B、C两处,所得数据如下表:(A处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51.28g 83.32g B:干燥管和固体 51.10g C:广口瓶和液体 82.00g (解释与结论)
Ⅰ.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__Ⅱ.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Ⅲ.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Mga(OH)b(CO3)c中a:b:c=_______;(忽略空气中成分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7.(2021青浦区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 2)按图二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 1 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 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 3、图 4 所示。依据图 3、图 4 信息,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 1”或“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8.(2021徐汇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设计如下实验; (1)请补充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实验结论或总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各步骤结论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实验一 入二氧化锰,伸入__________ 体 氢分解的催化剂 水没有分解产生气总结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带火星的木条 取5%的过氧化氢 有少量气泡产生,实验二 溶液于试管中,伸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入带火星的木条 取5%的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溶液于试管中,加实验三 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并另补充设计了两个实验: ①称量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把①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9.(2021徐汇区一模)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火星木条复燃 方程式为_______ 产生大量气泡,带 氧化氢分解,化学反应慢 解产生氧气,但是说明过氧化氢能分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______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证明有CO气体存在,需要在上述实验中获得的证据是__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D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若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____mol,假设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与一氧化碳反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是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1徐汇区一模)学习CO2化学性质时,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1杨浦区一模)利用图1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③图2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④图 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⑤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
12.(2021杨浦区一模)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一:利用A 装置制备O2,并利用制得的O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①连接A、B、C,关闭 K1、打开 K2及活塞,点燃酒精灯,观察到_______,说明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二:X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CH4+4CuO实验步骤:
I B的玻璃管中盛放足量的CuO固体;
II 向A中广口瓶内滴入3.0gNaOH浓溶液,左侧导管液封,关闭活塞;
III 按 A→D→B→E→C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K2,通入X气体,排尽B中空气,加热CuO固体,充分反应;
IV 反应结束后,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E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0.18g。 测得A中溶液的质量为3.1g,①A中左侧导管液封的原因是_______。
②A中溶液质量增加说明X气体中有_______,B中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Δ4Cu+CO2+2H2O
③能否省略C装置并说明理由_______。
④判断X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依据是_______。 a B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b B中的实验现象 c C中的实验现象 d E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⑤C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g。 ⑥本实验设计需完善的是_______。
13.(2021长宁区一模)兴趣小组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有金属铜、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A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物质中析出少量红色固体,则此现象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_______气体,B处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反应前,先打开k1,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后,再关闭k1的原因是_______。反应结束后,为避免C中液体倒吸,在停止加热前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④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有人提出,该C中出现浑浊不能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