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来源:锐游网
技术与市场 2014年第2l卷第1O期 教育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姜振兵,傅 康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上饶334109) 摘要:以2014年姜大源在北京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与课程开发》报告为引子,对姜大源关于现代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4.10.148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与课程开发》观点梳理 1.1 关于职业教育定界与跨界的问题 姜大源在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关键在 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基于“企业需求”,即:企业需 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院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 此,以“校企合作”作为主导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搭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平台,理应成 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姜大源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该校构建的 基于“知识储备和知识应用”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并认为: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注重教育定界与跨界的问题,使课程体 系能够做到“源于职业的工作集合、高于职业的教育集合”,牢 牢把握类型的不可替代性,夯实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 1.2关于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经验与策略的问题 姜大源在报告中指出:策略学习和经验学习体系构建,是 中等、高等职教课程体系开发和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的关键环 节。他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宴会设计与服务专业的“六步 情境教学法”为例,展示了基于经验学习层面的工作过程系统 化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又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宴会设 计专业的“交替组合推进教学法”为例,展示了基于策略学习层 面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 1.3 关于技术教育与技能教育潜在与实在的问题 技术与技能,看似具有辩证关系的两个事物,却成为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的关键导向性因素。姜大源指出:技 术教育与技能教育具有潜在与实在的内涵关系。他以番禹职 业技术学院的玩具产品样本分析与制作专业为例,阐述了技术 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实际应用案例。该学院将专业课程设置分 为学科知识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两个体系。例如,玩具产 品样板的种类、玩具产品样板的材料等课程内容,便是学生专 业技术教育的内涵,也是学科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此基础上,学校承接番禹地区一些玩具生产企业的3n-v订单, 交由学生完成,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锻炼学生的实际 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从技术到技能的升华,解决技术教育 与技能教育潜在与实在的问题。 2具体的思考 2.1 改革专业体系,引入“校企合作+定岗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应尽量避 免雷同性、宽泛性,做到专业设置特色鲜明,市场需求紧密,设 立一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实际需求的新型专业,并将职 业能力的培养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实现真正的“产、 学、研”一体化。 例如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开展联 合办学,设置了ZTE中兴经世学院,根据中兴通讯公司的发展 需求制定学院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学 生通过考核获得中兴网络及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后,可以直接 进入中兴通讯有限责任公司就业。这种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 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下的“顶岗培养”目标,创新了职业教育 的人才培养模式。 2.2革新教学理念,强化“双师+名师”师资工程体系建设 教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也是决定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在实际操作中,院校应通过“外引 内培”、“多元引导”等方式,完善“双师+名师”师资工程体系 的建设,为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奠定基础。 例如,江西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就抽调部分机械 系教师赴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光伏 材料加工和制造课程的培训,很多老师提升了自我的专业知 识,实现了由“教师”向“双师”的转变。同时,学院于2012年 打造了“吴国辉名师工作室”,创建名师品牌效应,不断完善了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品牌意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3打造“理论+技能”双轮驱动人才培养体系 1)强化实训教学。各级院校应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完 善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对传统专业的实 训设备进行购置和改造之外,还可以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思 想,将企业中的生产设备搬到学校的实训室来,构建“理论+实 际”的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完成与生产实际紧 密结合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提高了实训教学的仿真程度。 2)组织多元化的校外实践。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与有 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 校内实训获得的专业实践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 大大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4结语 如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 培养方案,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中亟待解决的问 题。希望本文的研究思索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为我国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提出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丁云龙.论技术的三种形态及其演化[J].自然辩证法研 究,2006(12). [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 究,2011(11). 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