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卷

来源:锐游网
第一单元章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A. 明以前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 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 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 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2.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皇帝制 D. 世袭制

3.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 ) A. 科举制存在缺陷 B. 重视以考试选拔 C. 不再以门第选官 D. 重视的选拔

4.安徽项氏制定的祠规:“家人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罚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该祠规主要说明了( ) A. 祠堂文化深入人心 B. 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 宗法制度影响深远 D. 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5.《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19年3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学者称之为“天子驾六”。“天子驾六”

第 1 页

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 A. 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 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C. 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D. 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颁布“推恩令” 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 分封同姓诸侯国

7.“秦朝在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度 C. 集权制度 D. 宗法制度

8.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增加录取数量,巩固集权制度 B. 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 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 革新考试内容,提高文化素质

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第 2 页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0.汉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元帝

11.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制度滥觞的是( )

A. 秦朝军功爵制度 B.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 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1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 B. 商朝时期的都城在河南安阳

C.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 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13.1402,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 A. 进一步加强了集权 B.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 使君主发展到顶峰

1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 “西周社会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第 3 页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5.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 分散和丞相的权力

1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 ) A. 唐太宗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清世宗

17.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8.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 A. 秦汉 B. 隋唐 C. 魏晋南北朝 D. 明清

19.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

第 4 页

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20.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 三公九卿制 B. 内阁制 C. 二府三司制 D. 一省制

21.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集权制 C. 文官 D. 监察

22.1848,威廉姆斯在《王国》一书中说道:“……中国的阶层中的不少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 )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3.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 )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 ③枢密使④按察使司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第 5 页

D. ②③④

2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集权 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5.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主义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如图

第 6 页

材料三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善于治邦的名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大多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中选拔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 (3)科举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

28.十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这样,责对郡县两级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和地方,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编制、合并州县、提吏待遇的。州县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和地方建立的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建设的原因。

第 7 页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七国”代表什么时期?据材料指出“文武之道”丧失的表现。 30.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三(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答案

第 8 页

1-25: BDCAA BCCCC CABCD CBCBB BBABC 26.【答案】(1)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和司法权。 (3)基本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

27.【答案】(1)制度:察举制。方式:推举。标准:才学和品德。

(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 (3)进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的文化素质。

28.【答案】(1)特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的垂直的监察体系;完全受皇帝控制。秦朝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大夫监督百官;地方在郡设立监御史。

(2)特点:宋初:实行;明初:实行重刑惩处贪官,促进廉政建设。原因:直接原因是预防和减少贪腐发生;根本原因是维护统治。

(3)评价:有利于规范执政行为,防止贪腐;制度的本质决定古代监察制度效能有限;监察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和监察机构贪腐司空见惯。

(4)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监察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贪。 29.【答案】(1)分封制。

(2)战国时期。表现:宗法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30.【答案】(1)秦朝;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三省六部制。减少决策失误。

(3)宋: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明:废丞相,皇权空前强化。 (4)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不断强化。

第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