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练习试卷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练习试卷

来源:锐游网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

1.贯彻落实国家外宣发展战略,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推出大型日播旅游节目《远方的家》。它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向人们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搭建起华语圈的心灵家园。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介绍该栏目的新闻报道,可以运用文化生活的下列观点

①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不断改变 ③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打字,用惯了电脑的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后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①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②汉字传承不能仅靠电脑输入代替汉字书写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汉字书写变得不再重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不但有其它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从中可以悟出 A.铁观音的特有韵味是保持其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B.不同茶种之间的联系是促进茶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 C.铁观音的特有韵味通过乌龙茶的共有韵味表现出来 D.铁观音等茶种的特有韵味之和构成乌龙茶的共有韵味

4.《富贵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 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2年8月12日,韩国丽水世博会落下帷幕,中国馆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反映海洋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品展览等形式进行“动态”展示,浙江象山渔民绘画、广东的青花瓷画墙,“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型和南极冰芯模型„„丰富多彩的展示深受游客喜爱,荣获本届世博会最高奖项—A类展馆创意展示类“世博会奖”金奖。由此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1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① 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 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 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 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①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 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 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9.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于2012年3月22日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马英九就任以来,致力于重塑“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的理念,这同样是基于民族认同。以上材料 ① 体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 体现出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 体现出团结统一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地植根于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3年10月19日,备受关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在荧屏揭晓,15位顶尖高手在激烈的比拼中不仅展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让人受益良多。上述材料说明( )

①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汉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④书写汉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揭阳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揭阳乒乓粿、普宁豆干、惠来绿豆饼和揭东埔田笋粿等等。假如揭阳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世界第一,抓住机遇,走向世界

12.2011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4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

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13.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融为一体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14.“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成了今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A.独特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民族性

15.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中华民族是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民族之一,神舟九号升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女航天员,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神女飞天传说成为现实。这反映了(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A.①② B.①③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实践

D.②④

C.③④

18.“一脉传承·创意未来”是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主题。这说明了( ) 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B.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D.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9.壮剧是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西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壮剧文化的特征。这说明( )

3

A.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存在共性 B.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

C.文化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0.古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下列现象中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 ①中医药学主张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 ②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交融 ③清明祭扫,中秋赏月的习俗世代相传 ④佛教与道教在南岳衡山共存于一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一首诗里写道:“香火常传妈祖庙,风波不阻闽台缘。”意思是说虽然海峡多风波,但是闽台共同的文化根基永远在那里。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意味闽台文化之间关系是( )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枝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中华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 23.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 (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独树一帜 D.唯我独尊 24.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兼收并蓄”指的是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25.“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颁奖盛典在拥有800年历史的佛山南海西樵松塘翰林村举行。获奖的十大最美古村落代表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华。这些古村落折射出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④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5

27.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2》在中国取得不菲的票房收入。其中,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中国元素”元所不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王老吉在自由女神像之下,用中国式的“红”,邀请世界人民光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诸多美国人的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备受重视的原因。(8分)

28.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2分)

6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试卷答案

1.C2.A3.A4.B5.C 6.A7.A8.B9.A10.B 11.C12.D13.A14.B15.D 16.D17.A18.B19.D20.D 21.A22.C23.B24.B25.A

26.(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

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第一问:首先考生要联系书本知识得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后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说到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问: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7.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富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商业贸易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入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大受欢迎,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每点2分,共计8分) 28.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④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每点3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