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2-青岛版(2014秋)【小学学科网】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2-青岛版(2014秋)【小学学科网】

来源:锐游网


xiaoxue.xuekeedu.com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75、76页 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一厘米长的小棒、尺子、橡皮、铅笔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

“孩子们,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现在,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这5个手指的名字吗?说的真好,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哪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最大?(生答)我们通常把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叫一拃。来,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并在小组内给同学比一比谁的一拃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大家想看吗?(出示课件 《 阿福的新衣》)

师:谁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生说: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有道理,怎样才能使师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生说:师傅裁,徒弟量,用尺子)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小徒弟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非常感激你们的。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厘米的认识 1、认识尺子

xiaoxue.xuekeedu.com

师:由于师傅和徒弟的扎不一样大,结果闹出了大笑话,刚才这位同学说可以用尺子量,这个主意非常好,为了让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相同,于是就制造了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关于尺子你都知道什么?(生说)拿出你手中的直尺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件展示)如:数字、竖线(叫刻度线)字母cm

师:在数学上cm表示厘米,厘米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测量长度的单位。(板书) 2、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师:尺子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生说,课件闪烁)你还能找到不一样的1厘米吗?(生说)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那么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好吗?举起来看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是1厘米呢?大家可以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如果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 师:(课件展示)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提出像老师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

师:你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同桌来回答,(学生活动)老师来检查一下, 3、学习测量方法

师:大家比划得很认真,老师这有一张卡片,你能估计出他有多长吗?(生说)卡片到底有多长呢?你想不想知道?我们就用尺子来测量一下,看看谁估计得最接近?咱们班有没有同学会测量?(指生上台量)

师:可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吗?嗯,他是把卡片的一边对齐0,另一边指着12,就知道是12厘米了。

大家同意他的测量方法吗?还有不用的方法吗?(生交流,可以比较那种简便) 师:谢谢你教会了大家测量的方法,怎么样,大家想不想亲自量一量,试一试。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生上台,指生说说他测量得怎样)

4、认识线段

xiaoxue.xuekeedu.com

测量线段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交流 四、 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 2、 3、 4、

课本第3题,谁是冠军?课件出示

我会量,课本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自主探究,估一估

实践活动,估一估测一测,小组内共同完成每个小组的认为,小

组长填好表格,集体汇报

分组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回顾

作业超市:回家后,试着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