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
要:“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东快西慢格局仍然未变;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一带一路”和国际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在背景下,我国区域格局的总体态势将是东西两翼带动中部崛起,从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格局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15)04-0001-04
DOI:10.16011/j.cnki.jjwt.2015.04.001
“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
对均衡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效显著。2010~2013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2.1%下降到49.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由20.5%和18.5%上升到21.6%和20.3%,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仍未有改观;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增长方式的制约和传统出口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
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并有效熨平传统出口市场的波动,中国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2013年,**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带一路”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要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在实现东西互动过程中促进中部心脏地带的崛起,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高虎城,2014)。
收稿日期:2015-02-10
、“一带一路”一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从中国经济所处的转型升级阶段来看,“一带一路”一路”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在短期内
可以帮助中国消化过剩产能,其中1单位的基建投资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单位的生产扩张;在较
,“一带一路”长时期内则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2014),多元化,并会助力亚太经济一体化(俞平康,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更趋平衡和中国在亚太地区
中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为此,
“一带一路”础设施投资银行,为沿线各国以及国内
相关区域的基建、能源和金融合作等提供融资支持。
(一)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将更加开放
“十二五”以来,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以当年价格计算,以下同),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依赖明显下降;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在工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同时,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成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原动力。
“一带一路”为促进建设,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
经贸往来,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
“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模式与路径研究”(13AJL014)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安树伟(1969—),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男,山西沁县人,
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
1
安树伟:“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判。在长期制度安排上,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
(RCEP)谈判,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强RCEP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关
系。这为东部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深入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亦是东
启动了部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机遇,东部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中部地区将真正实现崛起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中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上,第二产业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0%;经济的外向度进一步扩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4%。但相对其所处的大,
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中部地区显然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在建设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战
东西部地区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与略格局不断重构,
发展合作正在拉开序幕。中部地区处在向东和向西而中国传统的产业分工,东部主要开放的交界地带,
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主要是基
础原材料产业基地,在传统上中国单一向东开放的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格局下,
原材料向东部地区的流动,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将真正得到体现,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心脏地带。
(三)西部地区将获得开放新动力“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占全国的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0.8%;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29.4%;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全要素生产率对2014)。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上升(杨万平,“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西部成为中国开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兴市场的前沿阵地。其中沿线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与中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增
我国与中亚国家间通过建立能源管道、铁路、公多,
路、电网等全方位的互通网络,将形成更加全面、紧密的合作,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东北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以来,东北地区总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8.6%的水平;全社2
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但占全国的比重
从11.3%下降到10.6%;对外贸易增长稳定,年均增长13.3%,占全国的比重从4.1%上升到4.3%。因此,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其发展需要先从一个地方突破,然后以点带面,最终实现东北地区的再崛起。
2009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导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该规划希望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先导,旨在培育东北地区新的增2012年5月29日,长极。为了推进这一进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创建,但由于缺该项目的政策效应并不明乏主要相关国家的配合,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中俄两国将对显。在
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对接,把东北亚丝绸之路建成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二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战略的新棋局“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区域经济空间战略新棋局的总体框架是“三纵四横一沿边”。其中,“三纵”指沿海轴线、京;“四横”包头—昆明轴线指北部哈—京广轴线、湾—西江轴线、长江三角洲—长江轴线、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轴线、环渤海—内蒙古巴彦淖
;“一沿边”尔—新疆塔城轴线指从鸭绿江口—北仑河口的沿边开放地区。这一总体新棋局中,沿海轴
线是优化发展的经济带,其中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要充分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京哈—京广轴线、长江三角洲—长江轴线、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轴线是支撑我国未来15年内(现在到203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经济支撑带;包头—昆明轴线、北部湾—西江轴线、环渤海—内蒙古巴彦淖尔—新疆塔城轴线是支撑我国未来10~25年内(2025~204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经济支撑带;沿边开放地40区分布了131个县级行政单位(约2000万人)、
多个地级行政单位(约7000万人),是以对外口岸“大分散、为依托的小聚集”发展轴线,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近期内很难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经济
2015)。支撑带(安树伟,郁鹏,
“一带一路”三、抓住的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我国区域的对外开放
2015年第4期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建设作为新一轮
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旨在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旧边缘”,的转变为“新前沿”提升沿海开放水平,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张2014)。澄,
(一)东部地区构建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东部地区根据自然地域空间和传统经济联系,可分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2013)。北部沿海地区包区(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经济相对发达,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发展良好;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趋于饱和,面临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双重压力。东江苏、浙江三省市,经济实力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雄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创新资源丰富,发展优势当前正在实施率先实现现代化、构建世界级城明显,
市群战略,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挑战。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
这一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海外社东和海南三省,
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
基地和生态旅游区,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显著,涵盖有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经济区域。
“一带一路”在的战略背景下,尤其是“海上丝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绸之路”
支撑,东部地区应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
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在北部的河北、南部的深圳等地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京津冀和大珠三角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二)中部地区致力打造全方位开放战略枢纽
中部地区区位条件良好、交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任务重、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度不足等。处于黄河中游的山西和河南两省,是亚
欧大陆桥上传统的枢纽地区,在产业基础和交通基
础设施方面拥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但都面临着制约“瓶颈”“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的和主要体现在水资
源短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和对外开放不足等诸方面。
对于中部地区而言,要想真正发挥中部地区的国家战略支点作用,提升其交通和物流枢纽的战略地位,建成内陆开放的国家战略枢纽,需要在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轴线的基础上,适时建设陆桥经济带。作为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运输大通道的陆桥通道,既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也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建设陆桥经济带和长江把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连接经济带两条战略轴线,
加强合作,在向东开放上注重质量的提升,向起来,
西开放上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支撑国家全方位开放
2014)。从战略上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张建,等,和建设一套体系化的对外开放政策平台,在现有的
综合保税区、金融集聚区等对外开放平出口加工区、
台基础上,通过设立城市新区,进一步打造自由贸易
中外合作开发园区,加大陆地和航空口岸规模,区、
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西部地区成为沿边开放新高地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处于西北区域的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地广人稀,消费市场狭小,物质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但交通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与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接壤,具有向西开放的有利条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特殊件。地处西南的广西、
的地缘关系使得该地区成为我国对东盟国家开放的门户,东南亚次区域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处于黄河中游的陕西、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目前仍面临地方财力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对外开放不足等问题。“一带一路”西部地区推进建设,首先要打造若干城市群作为向西开放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载体,使这些城市群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兰州为核心的兰白西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城市群以及环北部湾城市群等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城市群处在“一带一路”沿线,受到利好政策的推动,未来这些城市群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产业、人口,增加
3
安树伟:“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西部地区对人力资本的吸引力,推动我国人力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南亚大通道和西藏边境口岸建设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是西南地区深入开放的依托带及边陲稳定与发展的联动区,未来应进一步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深化经贸合作,
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此外,鉴于当前南亚局势并
未落稳,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并反馈至企2010)。业和商会,形成官商良性互动(楼春豪,等,
(四)东北地区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城镇化水平亦比较高,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比较高,
国家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但是,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仍较多,如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难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发展内生动力
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不仍显不足,
尽合理,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长性不足,
“一带一路”在建设背景下,东北地区要进一步
加大开放开发力度,积极推进“东北亚海上丝绸之建设,实现东北的再崛起。依托长春高路经济带”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吉林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在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建设更加开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提高边境地区的开放合作水平,
大力推进东北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深化
已有的次区域合作,将现有次区域合作地带的物流、商贸连接起来,推动各种层次的项目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地区性合作的开等方面的限制,2008)。展(方华,
参考文献:
[1]N].人民日报,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
2014-7-2(11).
[2]俞平康.“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帮助有多大?[EB/
.[2014-11-12]华尔街见闻http://wallstreetcn.OL]
com/node/210602.
[3]——基于人力资杨万平.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源泉—
2014,本与能源消费的双重约束[J].华东经济管理,(1):30-35.[4]安树伟,郁[5]张
鹏.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战略新棋
J].区域经济评论,2015,(1).局[
“一带一路”澄.中国敲定外贸新战略:重点建设和.[2014-5-30]华尔街见闻http://自贸区[EB/OL]
wallstreetcn.com/node/92522.
[6]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2013年中国区域发展监测评价报
R].2013.告[[7]张
建,等.在丝路发展新格局中构筑国家战略支点[N].河南日报,2014-3-8(8).
[8]楼春豪,张明明.南亚的战略重要性与中国的南亚战略
[J].现代国际关系,2010,(2):42-47.[9]方
J].现代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2008,(11):57-62.国际关系,
Impactofthe“SilkRoadEconomicBeltandMaritimeSilkRoad”forChina’s
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
ANShu-wei
(SchoolofUrbanEconomyandPublicAdministration,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
Beijing100070,China)
Abstract:Since2011,China’s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hassteppedintotheperiodofrelativeequilibri-Chineseregionalconfigurationremainsunchanged.Duetotheeconomicgrowthmodeisrela-umoverall.However,
tivelybackwardandinternationaleconomiccyclicalfactors,China’seconomicgrowthisfacingdifficulties.Inthisbackground,ChineseregionalconfigurationwillbetwowingsdrivetheriseofcentralChina,thusformingaseaandlandasawhole,whateachotheraid,opennewpatternfortheworld.
Keywords:“SilkRoadEconomicBelt”;MaritimeSilkRoad;regionalconfiguration
(责任编辑:杨国玉)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