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线的考核程序
按正常工程及产品工艺要求,下列情况下,生产线必须考核后才能量产:
一、 考核范围:
1.1、新产品投产前、放大量生产前。 1.2、生产线设备搬迁。
1.3、停产超出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1.4、部分工序变更时(只考核变更工序)。
二、 考核内容(此次考核属生产线搬迁考核):
2.1、车间工作环境考核(温度、湿变、水压、气压、动力稳定)。 2.2、关键设备参数及工程能力考核。 2.3、各工序考核(包括良品率及CPK)。 三、 考核方法:
3.1、QE出考核计划(根据品质控制计划设定关键工序CPK及良品率)。 3.2、技术科及生产科负责在按正常工艺操作下收集数据。 3.3、生产线及QE负责统计及报告各工序及整个流程良品率。 3.4、技术及品质、机电、生产负责统计报告各工序参数CPK。 3.5、所有员工操作及环境必须是在受控条件下收集数据。 3.6、考核数据以连续生产三个班次以上的数据为准。 四、 考核标准:
4.1、所有工序CPK及良品率必须达到或超出过往稳定状况时标准。
4.2、对于X-R chart的CPK必须超出30组数据才能计算,取样频率来源于同一台机
不同时段及不同机的不同时段。
4.3、良品率数据以各工序的P-chart表为组,所有坏品组长必须确认后才能报废或
转下工序。
五、 深层次考核:
5.1、机电科需对关键设备出维修及保养计划,明确规定设备考核参数及考核频率,
定期保养维护。
5.2、所有新员工及员工转序必须考核合格后才能单独上岗操作,否则所做产品必须
经合格人员全检后才能流下工序。
5.3、车间主管及品质、技术工程师操作考核,主要考核操作步骤及手势,体现为良
品率及CPK达到员工操作水平,出数可以稍慢于员工。 5.4、新增加的生产线也要考核。
六、 考核报告:
6.1、由技术科和品质科共同发出考核报告,如不能达到要求,需写出具体的改善措
施及完成日期,在此期间必须得到领导批准才能生产。
6.2、考核报告由品质科存档,当系统及客方审核以备查验。 6.3、所有已放产的产品都要有完整的报告及计划。 七、 建立严格的维护体系:
7.1、实施严格工序过程控制,所有的重要工序参数建立X-R chart 趋势图,按X-R
chart 标准控制。
7.2、对于CPK≤1.33工序,每天至少抽取300个数据作分布图,并对用直方图控制
的工序拟出CPK改善方案,达到1.33后才能转化为X-R chart 控制。
7.3、如可能的情况下,各车间增加电脑及SPC输入员对参数进行电子化处理,实时
监控。
7.4、良品率以品质科的品质日报和每周生产运作会议的资料为准,每日检讨,每周
检讨。
八、 加强SPC工序的推广工作:
结合现时公司推行6S工作之势,大力推广工序SP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