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

来源:锐游网
word 8.3 空气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 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针管等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各个方向)

2.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3.在PPT上看看两幅图片,是不是真的?(引入大气压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形成的原因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地球被整个大气层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在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1 / 6

word 马德堡半球实验: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一个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直径为30cm铜质空心半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拉开。

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巩固练习: 用大气压强解释:

(1)用塑料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入嘴里。 (2)钢笔吸水。

(1)托里拆利实验

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大气压强的?

1644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样测出大气压强的? ①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②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课件演示)

a.用水银将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吗?

b.用水银将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然后用手睹住,倒放入水银槽中,会发现管中的水银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下降了。通过测量知道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76cm。 c.当往水银槽中倒水银使水银槽中的水银面上升,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水银面也跟着上升,并且玻璃管内外水银面之差还是76cm。

d.当用手将玻璃管向上提时玻璃管上移,水银柱却还是保持76cm。

e.当换用大的玻璃管做同一个实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大玻璃管内外水银面之差还是76cm。 ③注意:

2 / 6

word 托里拆里实验中,管内上方一定要是真空,水银的高度随外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以及提起还是下压无关。 (2)大气压的测量 分析:

玻璃管内汞柱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汞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厘米高的汞柱,也就是说此时大气压强跟76厘米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p = ρ g h = 13.6 × 10 3kg/m3 × 10N/kg× 3 × 10 5 Pa (3)气压计 ①汞气压计 ②空盒气压计 ③管式弹簧气压计 3.大气压强的变化:

(1)人们把76c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也就是1.013x105Pa)的大气压叫做1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 hPa, 那么它的变化是怎么样?看下面的图片 (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液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通过活动,我们知道在地球周围有大气压的存在,并且了解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2.从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是非常大。 ×105帕。

4.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以及大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四)练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 2.著名的_______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3.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实验,大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帕。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发现读数比可能的大气压的值小了很多,其原因可能是( )

3 / 6

word A.玻璃管没有放竖直,发生了倾斜

D.把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时,手指没堵住,漏进了空气

5.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C.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小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预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课本第159页,作业2、3。

一、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4 / 6

word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

5 / 6

word 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五、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教改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