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例析

小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例析

来源:锐游网
小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例析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征迁和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大,拆迁安置小区的建设逐步增多。目前每年都有大量因城镇化而被安置的拆迁居民,安置小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被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1]。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作为整个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居民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与安置房建设大规模开展相对应的景观建设也必将得到普遍重视与发展。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需兼顾景观的客观性和景观认知的主观性特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呈现出多目标、多属性的特征[2]。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来量化评价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的优劣。对各评价体系指标的量化及明确各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是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的难点之一。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的特点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能够切实反应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的总体评价分级指标体系[3]。

1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方法与目的

由于景观环境评价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评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该方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各个有序的层次,使各层次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是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拆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2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正确选择评价指标是决定评价体系成败的关键,为保证评价体系的普遍有效性,笔者以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制定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为基础,结合张家港市拆迁安置房的特点,依据导则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参与性

原则及景观分类标准,经过反复推敲,来建立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4]。根据层次分析模型将该体系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子准则层C。

1.3子准则层C评价因子的含义限定

(1)停车方式适合居住区发展要求:指居住区中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地下和地上的停车模式,是否满足小区今后车辆的停放需求;(2)停车位管理的满意度:指居民对停车位数量及车辆停放管理是否满意;(3)车辆对居住区内环境的影响:指车辆出入、停放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污染、安全等方面;(4)亲水性:指水景的可达性及参与性,通常借助设施如栈道、平台、水榭、驳岸等可以进行近距离的亲水活动;(5)水景类型的多样性:指水体的形态和水流的状态多样化;(6)水体的自净能力:指水体本身净化污水的能力;(7)经济性:指水景建设、后期维护、运行的成本;(8)服务设施的实用性:指服务设施是否具有基本的服务功能;(9)服务设施分布的合理性:指服务设施的空间布置,使用效率;(10)服务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指造型、风格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1)服务设施配置完整性:指服务设施完备、无损坏;(12)植物类型选择的合理性:指结合场地环境适地适树;(13)植物配置模式:指根据植物形态进行植物群落的搭配;(14)植物的多样性:指植物的种类及数量;(15)植物的季相性:指植物随季节更替而发生的相应变化;(16)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的比值;(17)空间类型多样性:指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功能的多样化;(18)空间的实用性:指空间的使用效率;(19)空间布置的合理性:指空间的结构及分布是否滿足居民需求;(20)空间的识别性:指空间地理位置及功能的明显程度,是否容易被知晓;(21)道路布局合理性:指路网的设计满足居民日常出行及活动的需求;(22)道路的引导性:指道路的方向性,以及一些路标指示牌等的设置;(23)辅助设施完备性:指安全设施、标线、护栏、警告标志、道路照明等;(24)无障碍性设计:指场地中针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设计的无障碍通道及设施;(25)安全性:指车行交通环境对行人的影响及安全系数;(26)满足健康居住的基本要求:指居住区周边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处理,垃圾收集与处理和环境卫生等方面,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27)满足消费方便、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 :指超市、商场、银行、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的配套;(28)满足交通便利、道路宽敞的要求:指居民出行是否方便;(29)环境卫生:指场地卫生与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转的必要的管理与维护;(30)绿化养护监管:指对小

区内草皮与植物日常绿化养护管理;(31)硬质景观的维护:指对小区内硬质景观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如道路铺装、设施、廊架、亭、水景等。

1.4 各指标赋值与权重运算 根据调研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请15位园林专家和15位园林专业设计师对上述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判,比较两者之间的重要程度而进行取值运算,如X、Y两项基本同样重要,则Y/X取1;如果Y比X稍微重要,则Y/X取3;如Y比X重要较多则Y/X取5;如Y比X重要非常多,则Y/X取7,通过此方法对准则层B1-B8进行分析,以此类推,对C1-C31子准则层同样分析,得如下结果(表1): 经公式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当CR≦0.10[5]判断矩阵基本符合一致性条件,当CR>0.10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条件,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和修正。依据上述方法,通过计算得出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经过一致性检验,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2 张家港市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研究 2.1 研究对象 以张家港市最近几年新建安置房小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居住区,从景观分类指标、评价指标结合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2.2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数据分析 根据表1中显示的各项指标重要值来看,重要性排序为道路系统>停车系统>植物造景>功能空间>物业及后期管理>服务设施配置>居住区周边环境>水景营造。说明拆迁安置小区道路系统最为重要,规划设计应放首位。其中,道路系统与停车系统指标累计率高达0.5661,由此表明道路系统和停车系统在拆迁安置小区景观中占很大的比重。拆迁安置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不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居住区景观产生重要的影响。道路系统指标中,道路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最为重要,在居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着“家”与“环境”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通道,有着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停车系统指标中,停车方式适合居住区发展要求比较重要,小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已经成为趋势,完善的停车系统有利于实现人车分流、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植物造景指标中,绿化覆盖率重要值最高,也是衡量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拆迁安置小区中,由于有限的成本及面积指标的限制,如何提高绿化覆盖率是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功能空间指标中,空间的实用性最为重要,结合居民的需要实用性大于景观性,应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的使用效率,可以针对人群在不同时段的活动特征,更好地营造活动空间;物业及后期管理指标中,环境卫生重要值最高,保证了小区卫生整洁及绿化造型优美,而且对于减少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十分有益;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中,服务设施的实用性重要值最高,应结合市场定位和经济指标来考虑小区环境中部分设施的配置,利于节约资源,同时为居民的户外活动和交往提供良好的条件;居住区周边环境指标中,满足健康居住的基本要求重要值最高,在拆迁安置小区的选址上,应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水景营造指标中,自净能力和经济性重要值较高,拆迁安置小区由于资金限制在水景方面的考虑比较少,往往偏重引入自然水系,应构建完整的生态自净水系以保证居住区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

2.3 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数据验证

为了避免评价中存在误差,对调查的张家港市4个新建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每个拆迁安置小区发放30份问卷,对C1-C31项进行打分,每项因子分别以100为满分进行打分,100分为完全达到要求,80分为较好的满足要求,60分为基本满足要求,0分为完全未涉及评估内容,以此类推。在每个拆迁安置小区打分结束后,将每项打分结果进行比较,超过30分差额就重新调研,最后取30人的平均分数为每一项的最终得分,随后将各项打分分别乘以其综合权重Q,得到的就是最终的拆迁安置房景观品质评

分。综合得分:M(x)= Q1S1 + Q2S2 +……+ Q30S30 + Q31S31= Q1(P1C1+ P2C1+……+ P30C1)/30 + Q2(P1C2+ P2C2+……+ P30C2)/30 +...... + Q29(P1C29+ P2C29+……+ P30C31)/30 + Q31(P1C31+ P2C31+……+ P30C31)/30,根据公式求得张家港市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综合品质值(表2)。

表2 中说明,在所调查的張家港市拆迁安置小区中,旺西花苑的景观效果最好,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必要功能。前溪锦苑与湖东花苑分值接近,湖东花苑比较劣势的地方是没有设置无障碍性坡道,同时在植物配置上比较单调,但功能空间上要比前溪锦苑丰富,两者在服务设施配置上都比较欠缺,也反映了拆迁安置小区的普遍问题。景观效果最差的是新乘花苑,没有足够的停车空间,绿地空间被地上停车所侵蚀,草地踩踏严重,多有裸露土出现,缺少居民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功能空间,一些体育健身设施损坏严重,处于无管理的状态。

在四个拆迁安置小区的比较中,旺西花苑作为示范性的拆迁安置房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景观建设标准具有典型的参考性,与高档商品房景观并无差异,功能空间变化错落,植物群落搭配丰富,铺装变化多样,硬质景观的选材上大量选用造价较高的花岗岩石材,但相对增加了建设成本。

3 结论

本文尝试性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张家港市新建的4个居住区的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及得分计算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今后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我国关于拆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各项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化、客观化与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志亮.长沙市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2]赵冰.人居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5):1-5.

[3]闫学玲.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4]乔丽芳,李东升.用AHP建立居住区景观设计合理评价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22):6141-6144

[5]先锋.用电子表格(Excel)实现层次分析法(AHP)的简捷运算[EB/OL].中国

科技论文在线(2004-05-03)[2012-10-12].http:

//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mment-paper/200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