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二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二 命题人:谢兴圣翟春红 2006.9.17
第Ⅰ卷(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福祉(zhǐ) 诡谲(jué) 筵(yán)席 惊魂甫(fū)定
B.稗(bēi)官 虫豸(zhì) 诅(zǔ)咒 风声鹤唳(lì)
C.舂(chōng)米庇(pì)护 怃(wǔ)然 妍媸(chī)毕露 D.蛊(gǔ)惑 赧(nǎn)然 隽(juàn)永 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和盘托出 各行其是 贪赃枉法 惹是生非 B.瑕不掩瑜 鬼斧神功 再接再厉 戒骄戒躁 C.唇枪舌剑 昭然若揭 莫不关心 沧海一粟 D.激浊扬清 奴颜卑膝 唾手可得 广袤无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石头本无情,但善于审美的人,可以通过欣赏石头,发现它的美,并由此而滋生出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思,给生活几许诗情画意。
(2)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是以真人为创作出的一个艺术形象。
(3)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远程运载工具的扩散难以,美国在军事上的威信大大降低了。 (4)纳米技术具有特别优异的功能,自它问世以来,已在军事、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
A.涂抹原型遏止运用B.平添原型遏制应用 C.涂抹原形遏制运用D.平添原形遏止应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实地一看,桂林的山水果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B.旅行社的车子快到了,别人都已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行李,只有张平临出发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
C.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买了很多评书的CD,假日在家,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D.人们读《阿Q正传》时,往往会被阿Q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可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
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次序合理的一项是: ()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座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刻着“金桥柔石”四个字,。
(1)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2)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3)“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4)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两个字。 A.(1)(4)(3)2) B.(3)(4)(1)(2) C.(1)(3)(4)(2) D.(2)(4)(1)(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9分,每小题3分)
①文化的定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②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 ③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西方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晚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孔孟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 ④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的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⑤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为“和解”是解决矛盾的原则。“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但是,如果只强调斗争,最后将同归于尽。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 (节选自《中国文史百科总序》,有删改)
7.以下不能证明“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的一项是() A.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B.自宋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思想就已十分淡薄,他们非常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 C.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 D.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 8.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很不一样,有着无神论的传统,超越了宗教的人本主义。
B.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思想相当淡薄,这与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主要地位有密切关系。 C.孟子强调“良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实际上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D.孔孟观念中的“天”是个模糊的概念,有一点信仰的意味。“天”作为宇宙的本体,是在宋明理学阶段确立的。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佛教只讲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不讲生死轮回,那么它会在中国文化史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儒家文化十分强调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视为他人服务。 C.尽管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但孔孟并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D.没有“和”就没有创新,没有“和”就难以化解矛盾,最后将导致人类社会的毁灭。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苏缄,字宣甫,泉州晋江人。举进士,调广州南海主簿。州领蕃舶,每商至,则择官阅实其赀,商皆豪家大姓,习以客礼见主者,缄以选往,商樊氏辄升阶就席,缄诘而杖之。樊诉于州,州召责缄,缄曰:“主簿虽卑,邑官也,商虽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诘。累迁秘书丞,知英州。侬智高围广,缄曰:“广,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义也。”即募士数千人,夜行赴难。贼势沮,将解去,缄分兵先扼其归路,布槎木亘四十里。缄与贼战,摧伤甚众,尽得其所略物。
熙宁初,知邕州。交阯谋入寇,缄伺得实,以书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为意。及刘彝代起,缄致书于彝,请罢所行事。彝不听,反移文责缄沮议,令勿得辄言。八年,蛮遂入寇,陷钦、廉,破邕四砦。民惊震四出,缄悉出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迟外援。若一人举足,则群心摇矣,幸听吾言。”有大校翟绩潜出,斩以徇,由是上下胁息。邕既受围,缄初求救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逗遛不进。缄又以蜡书告急,守节惶恐,遽移屯大夹岭,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蛮获北军,知其善攻城,啖以利,使为云梯,蚁附而登,城遂陷。缄犹领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