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短片创作中的“现场”
[摘要]随着电视节目栏目化的不断发展,电视短片成为当前创作量最大的一类节目。当前的短片生产中出现了数量激增、艺术质量严重滑坡的局面,短片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电视短片创作中编导对“现场”得把握和调度就是影响短片艺术质量的一个瓶颈问题。论文从创作的角度论述了电视短片创作中“现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现场拍摄、构思以及创作的方法,从而为短片创作者提供一个参照。
[关键词]电视短片 现场 编导 调度 电视短片涵盖了长度在30分钟之内、适合在各种普通电视栏目播出的非新闻消息、非纯文艺的电视作品。打开电视机,屏幕上形形色色的电视栏目,掐
头去尾、撤去华丽的包装和主持人的串联,大部分就是电视短片了。
这里所说的现场指的是拍摄现场或拍摄的整个过程。我们知道电视创作大体可以分案头工作、现场拍摄及后期编辑制作几个阶段。案头工作是为拍摄所做的策划构思和准备,精心周密的案头工作可以节省现场的大量时间,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每个编导在拍摄之前都会有一个对片子蓝图的大体想法和把握。
但是电视短片与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影电视剧对剧本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在拍摄之前会有非常详细的分镜头稿本,现场拍摄是按照分镜头稿本来进行的。而电视短片所拍摄的很多内容是正在发生的。所以编导的构思往往是和现场拍摄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对于电视短片而言,现场是电视短片得以产生的土壤,现场实际左右着结构的形状、变化和走向,电视短片中的情节、细节等附丽于结构骨骼之中的肌血也都来自于现场。
一、现场可能激发创作者的灵感,要善于保护
新闻短片《召里村的百分赛》,编导本来是要去采访北京通州一个村里的“文明户百分评选”发奖大会。岂料大会进行过程中,竟然有人跳出来反对,三户村民表示不满,而且言辞激烈,情绪激奋。编导立即采访起这三个不满意的农户来。原来三四户村民自己有点缺点,让村干部扣了分。一番细解之后,观众都已经明白:“文明户百分评选”是深入人心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在进步,并且是成功的。
编导不拍获奖的,而拍没获奖的,由正而反。矛盾突现,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然后就从这个反面进行深入开掘,挖掘出其中的内涵,这个内涵恰恰是从正面挖掘不出来的。作品成功了。
二、现场会有很多精彩的瞬间,要善于捕捉
作为短片的编导还必须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正确的判断力。拍摄过程中有好多事情是随机发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平常的话语,都可能成为将来后期编辑或者创作中的宝贵素材。
纪录短片《半个世纪的爱》中,一对农民夫妇。一前一后去菜园,默默地保持着一段距离。在途中经过小木桥时,老大爷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回头看了一眼老伴,伸手拉了她一把。然后两个人又一前一后
继续默默地向前走。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将老两口相濡以沫的深情于无声处表达得淋漓尽致。
现实生活大多是极平凡的,拍摄中需要时刻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三、现场的存在是结构的基础
生活自身流程发展是结构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短片的结构决定于现场实际。
《壁画后面的故事》是对陶先勇生死未卜的命运追踪,创作者现场拍摄的内容就决定了要按照追踪拍摄的时空顺序来结构全文。这样就在结构中体现出了纪实的美感。
带有纪实风格的电视短片作品绝不是创作者仅仅通过构思就可以创作的,而是记录生活的结果。所以,
拍摄之前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提纲和拍摄想法。因为现场是复杂多变的,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纪录片的现场创作有较大的灵活性。创作者要不失时机地捕捉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的事件,并根据现场情况重新组织作品的蒙太奇思维。”所以拍摄过程中编导可能需要随时修订拍摄提纲,因为他要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生活,而不是去设计和导演生活。 法无定法,艺无定规,但结构必须决定于现场是电视短片值得遵循的一个结构原则。
四、现场需要编导的调度
一进拍摄现场,我们就会发现现场的一切根本不可能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发展。现场往往是混乱的,复杂的。对于电视短片的编导来说,场面的事态发展
不受导演控制和左右,你只能去从中选择,捕捉。编导一下子就面临很多选择,现场构思的发挥就要强化,要从诸多选择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在现场,一个成熟的短片编导应该排除种种干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组织、协调和指挥来完成现场拍摄。
现场虽然是真实生动的,是生活的原生态。我们说现场决定一切,并不是排斥编导在现场的调度,编导的调度并不是干预生活,而是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提取精华,迅速做出判断和决定,在现场完成构思,使拍摄顺利进行。
“摆拍”、“搬演”,有时候也是需要的。但是编导要有一个底线: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多时候观众也愿意接受这种再造的真实,关键在于编导调度的功力,使观众知道是在“表演”。但又看不出导演的痕迹,与
真实的生活连接自然流畅。
五、恶劣条件下的现场拍摄
很多情况下电视短片的拍摄现场是杂乱无章的,有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还可能有危险的社会环境。 我们在创作获第九届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最佳动画奖、银奖的科教短片《南山巍峨》时,在南山上终于等来了雨,拍摄的时机来了,同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编导的片子中所需要的,同时又是最不利于拍摄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编导还是用摄像机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宝贵的镜头,成为后来获奖短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栏目经常关注社会焦点、
热点问题,这些栏目的编导记者们很多情况下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拍摄,很多宝贵的一手调查材料都是偷拍得来的。
所以一个编导的头脑很重要,他需要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他的精神更重要,需要一种敬业和无畏的勇气。只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场中应付自如,才能抓取到独特的镜头和题材,才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观众喜爱的电视短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