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游戏的几件事

关于游戏的几件事

来源:锐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游戏的几件事

作者:连子波

来源:《师道》2011年第08期

第一件事

刚买完车,第一次载着小孩上路,我跟孩子讲了一个笑话:

孩子的伯伯以前也跟我一样骑电动车,如果有汽车乱窜,他就会骂:“这些开车的都是乱开!”其实我看他骑车有时也不怎么遵守交规。后来,他买了车,有一次我坐在他的车上,有一辆电动车从车子前一晃而过,他转头跟我说:“这些骑电动车的真是乱七八糟。”

这个故事里有思维角度的转换在里面。我的孩子听了不说话,但是我知道沉默里有金。我从不向小孩宣示真理,我只会把对事件的不同观点并置在她的面前,怎样去选择,这关乎命运的机缘,而不是作为父亲的我应该做的。如果有些东西有着不变的价值,在我看来只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和道德以及思维的基本方法,作为父亲的我只应在这些方面尽自己所能去成就,让她今后可以在生活中立足,而至于最终她会有怎样的命运,那是上天的旨意。

我很少跟孩子说话,因为我无法得知哪一句话会被孩子牢牢记在心里,并成为她一生的信念。也许这句话会成就她的某一部分的人生,但也许将败坏她的人生,我至今还未弄清楚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所以我尽可能地在她的面前少说话。我跟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慎重,我希望能尽最大可能地将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呈现在她的面前。汽车是成年人的玩具,有着众多的游戏规则,我跟小孩说的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孩子生活是如此荒谬,当角色发生了转换,财富的虚荣不应该成为一种身份的傲慢。 第二件事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游戏,我们在游戏里慢慢地成为自己。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常常把骑电动车载小孩上街当做父女间的一个游戏。这时,我大多会让小孩站在电动车的前踏板上。我们快乐地在大街上穿行,我会告诉她广告牌上画的是什么,第二次会跟她说“那些字认识吗,就是图标的名字”,第三次或者第四次我就告诉她那些字应该怎样读。小孩进小学时,已经可以阅读很厚的没有图片的书了。在属于我们的游戏里,她有了一个想认字的好习惯。 我经常让小孩站在电动车的前面,而不是坐在后面的椅座上。这更多的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她站在椅座前,双手扶着后视镜的铁杆,车子往前驶,风从耳边掠过。我觉得这是一种进入生活的姿势。如果她坐在后面,我的身体对于她来说过于庞大,会像一座山一样拦住她渴望观望生活的眼光,她就只能歪着头张看周围,长此以往的话,她将形成一种斜眼看生活的姿势。这种姿势是不健康的,潜意识里她就不会感觉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而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或者偷窥者。对生活持旁观态度,将使她变得冷漠,或者会有一种自视为隐士的睥睨眼光;成为生活的偷窥者,则会使她心理自卑、阴暗,并最后成为生活的偷窃者。站在椅座前,直面生活,敞开胸怀接受生活,美丽或者丑恶都是生活的真实面目,她必须去正视。保持对生活的直观,是开门见山而不是朱窗小启。排闼青山扑面至,过江明月放心来,这里面永远有对生活的从容与大气。我的小孩乐观、正直,我想跟我与她之间的游戏有关。 第三件事

生活之所以会存在问题,不是生活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未找到新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建立起新的思维方式,那些旧问题就会像我们的旧服装一样被遗弃。很多年前,小孩还只是一个走路都有时会摔倒的胖小妞时,有一次我跟两个朋友坐在客厅里喝着酒大谈人生的蓝图,她突然从房间里冲出来,满脸严肃,指着我们说:“你们都是木头人!”她就这样指着,一动不动,几秒钟过后,又跑回房间关上了门。世界突然就安静了下来,一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那些人生蓝图一下显现出虚幻的本质。后来我知道那是她在幼儿园里老师教的一个叫“木头人”的游戏,但那一夜的情景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像很多男人一样,在喝了些酒之后总会对人生充满了离奇的想象,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一旦酒醒,想起喝酒时的豪言壮语总不免会有几分羞愧,在平时的生活里也常觉失落,大有“生不逢时”之意,一句“你们都是木头人”像一声惊堂木,把我从梦里叫醒。或许我们真的都是木头人,从来都未理解生活的真义。每一个游戏里都藏着一种观照世界的方法,而孩子的这个游戏正是破解我当时的生活迷障的一把钥匙。很多年后,我跟孩子讲起这个故事,她问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了?”我一下子又陷入了怳然。 第四件事

孩子已经四年级,记得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没有限制她使用电脑。我和妻子都是喜欢看书的人,床前案头,茶几沙发上都会有书,睡前也总要翻一会儿书才能入睡,可能是受我们影响,孩子睡前也总要看看书。小的时候,孩子如果玩电脑久了,我们就会叫她起来走走,然后顺便把电脑拿过来做事情。几次过后,孩子也就慢慢习惯了有些事即使再快乐,也总会有中止的时候。

孩子读小学后,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要求她下午回到家先找点东西吃,然后到房间去做作业。大概三四十分钟后吃饭,这时她作业也差不多做完了。心理学家认为一种习惯的养成只要十四天,我不知道这数字是否准确,但一段时间过后,这种习惯确实是养成了。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都是自由的。我唯一偶尔会问的是:“这游戏好玩在哪里?”台湾有个综艺节目叫《康熙来了》,是纯娱乐的一个节目,访谈对象穿着及语言开放尺度相当大,播放的时间正是吃晚饭的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属“少儿不宜”,在我们家却不是。收听和表达是两回事,人不可能在真空的环境里生长,过分讲究卫生免疫力会降低,看这样的节目能够帮孩子接近社会真实,而孩子最终在语言是否会变得缺乏教养,在品质上是否会变坏,最终取决于她的家庭教养。同样的道理,玩电脑游戏既可能上瘾,但也可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不喜欢孩子打电话煲电话粥,所以孩子给同学朋友打电话从来都是有事说事。后来我注意到她几乎不打电话给别人,大多是同学朋友打过来的。别人打来的电话也基本是说完事或问完作业就挂,听了几次,我也就不怎么管孩子的电话的事了。对电脑游戏也是这样,有几次,看孩子用了很多课余时间在上网,偷偷观察了几次,有时是上网听歌,开着门在那尖着嗓子鬼叫,有时是在学折纸,我也就不怎么管孩子上网的事了。有天吃饭的时候我问她:“你们现在都在玩什么游戏?”她说:“很多啊。网上有‘愤怒的小鸟’的IPAD版,我正想把它拷到IPAD上呢。”“‘愤怒的小鸟’有什么好玩的?”“很好玩啊,要打中目标,要计算角度和力度,这要用到物理和数学,简单一句话说就是物理和数学的简单化。”我听了就笑:“屁,你懂什么物理?”她噘了一下嘴,又露了一下兔牙,“你才不懂呢!我们有学量角器,把学到的知识用来打游戏,很好玩的。”“好好好,你懂你懂。还玩什么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很好玩很好玩。”“怎么好玩?”“就是有一块地,先要收集阳光,种植植物,僵尸会从一边上岸,射出植物的种子就能把僵尸打死。”“你别给我介绍怎么玩,我有玩过。我问你怎么好玩?”“玩这个游戏要讲策略的。”我听了就笑了,“你别来蒙我,还策略,搞得像战争似的。怎么讲策略啦?”“那些植物,比如向日葵啊、豌豆啊,要怎么排列,要怎么布局,都是有学问的。网上还有‘植物大战僵尸体哲学’呢?”我听了一愣,笑着问她:“哦,还哲学呢?说来我听听。” 小孩背了几句给我听—— “再坚强的人也有他脆弱的一面。” “生气其实是件可笑的事。”

“让你好奇的东西或许是你的致命武器。” “善良的人容易被邪恶的灵魂拉向深渊。” 我听得几乎傻了。

(作者单位:厦门松柏中学) 责任编辑李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