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在学完隧道工程等相关课程和进行的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全面检查学生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设计、施工和施工组织等有关知识的情况。
(2)、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隧道工程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隧道设计的基本要领,并能对各类围岩做出相应的复合衬砌设计计算;
(2)、掌握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总体布置的要点,了解有关隧道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
(3)、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施工方案的比选分析及施工注意事项; (4)、所有图纸均应按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应有图框和图标。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隧道横断面设计,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净空、汽车横洞、行人横洞、有紧急停车带的横断面等。
2、隧道衬砌设计,确定复合式衬砌的尺寸及每延米工程量。 3、辅助施工方法设计
4、隧道的施工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地质资料选定适当的施工方法,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图及爆破方案设计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步骤及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设计 1、隧道建筑限界确定
根据公路等级进行隧道建筑限界设计,结合隧道设计规范确定各尺寸。隧道建筑限
共21页 第1页
界根据隧道长度等有四个:
①、主洞建筑限界
②、有紧急停车带的建筑限界 ③、行车横洞建筑限界 ④、行人横洞建筑限界。
在绘制建筑限界时各部分尺寸都要标注清楚。 2、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确定
根据公路等级进行隧道衬砌内轮廓线设计,结合隧道设计规范确定各尺寸。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根据隧道长度等有两个:
①、主洞衬砌内轮廓线
②、有紧急停车带的衬砌内轮廓线 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的确定方法: ①、按单心圆设计
根据确定的建筑限界和隧道设计规范要求富余10cm,确定圆心和半径画出单心圆衬砌内轮廓线。一般适用地铁、水工隧道或小断面隧道等。
②、按三心圆设计
三心圆断面受力较好,在设计时常采用,设计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三个圆心及半径画衬砌内轮廓线。
③、按五心圆设计
五心圆断面受力也较好,但圆弧较多,较复杂。设计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五个圆心及半径画出衬砌内轮廓线。
3、作图法确定隧道衬砌内轮廓线 ①、圆形断面的作图
确定隧道内轮廓线时,以公路建筑限界为基准,并附加上通风所需要的断面。如果有侧压力则需要设置仰拱,设仰拱时应考虑水压力。在膨胀性山体和受到大水压时,通常把圆形闭合断面作为基本形状。圆形断面内轮廓线作图如图1(a),假定公路建筑限界已确定,其控制点为a,b,c,d四个点,分别作ab,ac,ad的垂直平分线,在断面对称轴上得到三个交点O1,O2,O3,取其中最高(至路面)者作为圆心O2。由于施工精度上要求a,b,c,d各点至少需要10cm以上的富余量,所以在oa连线的延长线上取
共21页 第2页
aA0.1m,以oA为半径划圆即得内轮廓线的基本部分。
图1 内轮廓线作图例
路面板下剩余的空间,可以用做通风和通路,除了膨胀性岩体及水压很大时需要设置仰拱外,一般可不设置,此时路面板下可用于埋设排水构造物。排水构造物的敷设深度,除高寒地区设保暖水沟外,一般0.5m是足够的。当侧压力大需设置仰拱时,其半径O'e2OA。
建筑限界的两侧空余地方,ab之间可以作为设置事故电话和放置灭火器的地方,bc之间可以安装照明灯具。
②、直墙式衬砌断面
适合情况:围岩较好,一般不产生较大的侧压力,不需要设仰拱,可以采用直墙,此时隧道的净断面积最小,如图1(b)。适用于无明显断层和围岩结构完整的地质条件,如果隧道长度不很长(600~800m),使用射流风机已经足够。
内轮廓线确定方法:如果在建筑限界以上设置射流风机,则应使GH1.0~1.2m(根据选用的射流风机的实际尺寸确定),例如取GH=1.2m,取施工允许误差He=O.1m,
共21页 第3页
则得点 e,作ed的垂直平分线并与断面对称轴相交于点Ol,以o1H为半径作弧DHD',即为拱部的内轮廓线。由建筑限界ab向外取富余量0.1m,引AB∥ab,求bd的垂直平分线与o1D相交于O2,以o2D为半径作弧并与AB相交于B,与DHD'相交于D,则ABDH即为内轮廓线,这是一个坦三心圆拱。
③、曲墙式衬砌断面
适合情况:长隧道,需要全横向通风或半横向通风时,或所需通风量较大,通风道断面积也会较大,此时顶板要变宽,拱高需增大,如图1(d)。如果设在路面板以下,则车道板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很高。
设置通风道的原则:是既要使通风道的断面积小,又要使内轮廓线与建筑限界的侧墙部分的剩余空间最小,还要使拱部与侧墙伪内轮廓线过渡圆滑,适合受力特点。例如隧道长度为1km左右的隧道,由两个洞口进行半横向通风时,所需通风道面积约为8~10m2,属于小断面通风道。
内轮廓线确定方法:如图1(c),取a、b为控制点,求ab平分线,在平分线上找一点ol,取o1A为半径(R1)作弧AB。在AB弧的延长线取点P,将o1P与对称轴的交点o2作为圆心,划o2P圆时要试作,使之在H点附近通过。所得到的ABPH即为内轮廓线。需要设置仰拱时,取o3P(=R3)近似等于2倍的o2P。
例如需通风道断面积为20m2 时,用趋进法作图。如图1(d),首先在Gd的延长线上取点D,使DG约等于建筑限界宽度的一半(试取时可将ab延长与Gd交于D), GD不应比其超过太多(以GDaF<1m为限)。再在GD1.2~1.3GH左右取点H,作DH的垂直平分线并与对称轴相交于O1,以o1D为半径(R1)划圆弧DHD’,校核该弓形面积,调整到较预定面稍大为止。再次,求AD的垂直平分线与Do1的交点O2,并以o2A半径(R2)划弧AD,ADH即为内轮廓线。需要设仰拱时,取 R3=2R1。
开挖断面积大于100m2 的长大隧道,断层、不良地质等影响更大。可考虑设置通风竖井及平行导坑进行通风,使隧道本身断面尽量缩减到最小程度。
4、衬砌断面几何尺寸的拟定 ①、单心圆断面 a.基本几何方程
共21页 第4页
单心圆的内轮廓形状如图2所示。与内轮廓线有关的参数有:R、A、d0、d1、d2、d3、d4、d6、d7、d8 、h1。这些参数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存在以下关系: d1R2(A25)2SB2 d6h1d2R2(275A)2SB2 d3R2(400A)2(SB2j) d4R(HA)(SB1E) d6R(HA)(SB2Ej) d7R2(400A)2SB1 d8R2(A25)2SB1 h1RAH d12222d4d7线中道隧d3S1φd2S2SB21d0AOR线中道车SB1d8图2 单心圆内轮廓 图2-8 单心圆内轮廓线其中: SB1WWCSd0 , SB2CSjd0 22d0——道路中线与隧道中线的距离 A——圆心O距路线设计标高的距离; R——内轮廓半径;
W,E,C,S——建筑限界中对应的值。
、d1、d2、d3、d4、d6、d7、d8、h1——如图2所示。
b.挑选出独立变量
根据经验可知:对于一般的限界d7为重要控制点:即d7的富余量满足要求后,其余的控制点的富余量易满足。在此,可挑选出独立变量:
X(d0,d7,A)T
相应的内轮廓所含开挖面积(路面以上)可表示为:
S(X)2(S1S2)
112A)2(SB其中: S1R2 S2A(R2A2) R(4001d7)
22c.约束条件
自变量的范围:从实际工程来讲d7、A、d0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意义。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使d7固定于一个较合适的值(如≥5cm)。由此自变量的约束条件可如下表示(单位以cm计):
共21页 第5页
d7(7)
0A300 0d060
——最小富余量
7——见建筑限界约束条件说明。
建筑限界约束条件:设i(i1,2,3,4,8)为各限界控制点至内轮廓线的水平间歇最大值,可根据实际选取。如图2,存在下列关系式:
d11 d2 d3 d44 d88 d.求解各参数
建立以上关系式后,便可采用迭代的方式来求解以上各参数。即先假定A和d7一个初始值,代入以上各公式中求出其余各参数,并使它们满足约束条件,然后求出内轮廓所包含的面积S;再给A一个增量值(AiAi1A,d7的值可以固定不变)后,重复
(计算各参数和S值,如此循环,便可得到一组开挖面积的值Sii1,2,,n,n为循环次
数),其中面积最小者Smin即为所求最佳解。
以上过程可以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②、坦三心圆 a.基本几何方程 坦三心圆的内轮廓形状如图3。与单心圆内轮廓相比,由于增加了一个半径,描述内轮廓线的形状的参数增加为:R1、A1、Φ1、R2、A2、 Φ2、a、b、h1、d0、d1、d2、d3、d4、d6、d7、d8。为了使优化问题简化,可认为d7处是第一段弧和第二段弧的分割点。因此这些参数的几何关系如下所示: 1cos1[(400A1)/R1) R2(400A2)/cos1 h1d6d3a(R1R2)sin1 b(R1R2)cos1 d2S1S2φ2隧道中线车道中线d4d7φ1O2aO3O1R1221sin1(A2/R2) bR2A1A2h1A1R1H S32S4d0d1R2(A225)(SB2a) d2R2(275A2)(SB2a) 222d1SB2SB1d8图坦三心圆内轮廓线图3 坦三心圆内轮廓 共21页 第6页 d3R2(400A2)2(SB2ja) d4R1(HA1)2(SB1E) d6(R1(HA1)2(SB2Ej)
222d7R1(400A1)2SB1 d8R2(A225)2(SB1a) 其中:符号如图3所示。 b.独立变量
挑选出X作为独立变量,如下:
X(d7,d0,A1,A2)T
22相应开挖面积可表示为:
S(X)2(S1S2S3S4)
1112222其中: S11R1 S22R2 S3A2(R2A2)
222S4c.约束条件
12A1)2(SB(A2A!)a R1(4001d7)
2变量的范围: d7(7) 0A1300 A1A2400 0d060 建筑限界约束条件:d11 d2 d3 d44 d88
、i——见单心圆定义。 d.求解各参数
求解上述各参数的方法和过程与单心圆相同,只不过需预先假定的循环量有两个
A1和A2。
在设计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时,根据隧道实际情况等选合理的断面形式,要求开挖量小且受力较好。在设计时要不断调整各部分参数,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的衬砌内轮廓线。另外根据要求必须设计仰拱时,仰拱的圆心和半径也要类比确定,此时仰拱圆弧和边墙圆弧还要有过渡圆弧,过渡圆弧半径一般为100cm,在画过渡圆弧时可用CAD中TTR(切切半径)法画圆。
在确定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的各部分尺寸时,要注意圆心位置及半径一般取整数(单位是cm)。
共21页 第7页
绘图时衬砌内轮廓线内的建筑限界一般用虚线画出,各圆弧段长度要标注。 5、路面横向坡度设计 按规范一般选1%~2%。 (二)、隧道衬砌设计 1、隧道深浅埋分界线确定
根据隧道的跨度,确定出隧道跨度影响系数,进而求得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垂直均布压力,据此确定荷载等效高度,再根据隧道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确定其埋深高度。
2、各级围岩衬砌尺寸确定
采用新奥法进行设计,分为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中间还要有预留变形量,主要是进行各部分的尺寸和材料设计,这些参数一般采用工程类比法结合验算和规范来确定。不同级别围岩要单独设计,如四级围岩表示为S4,五级围岩表示为S5等。
初期支护包括:
①、锚杆(长度、类型、布置方式、布置范围等) ②、拱架(类型、间距等) ③、钢筋网(钢筋型号、间距等) ④、喷砼(型号、厚度等) 防水层包括:材料和厚度等。
二次衬砌包括:钢筋砼或素砼、厚度等。 衬砌结构图中还要给出每延米工程量表。 (三)、结构验算
结构验算是对前面设计的参数进行安全性验算。 (四)、隧道施工设计 1、辅助施工设计
主要包括:超前锚杆设计、超前小导管设计、管棚设计、注浆加固设计等。根据所设计隧道所处的不同的地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支护方案。主要有材料、尺寸及布置范围等参数设计。绘制设计图。
设计图中要给出每延米工程量表。 2、施工方案设计
不同围岩要有不同的施工方案,有: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分部开挖法等,施工方案设计结合围岩情况参见隧道工程教材相关内容有规范进行。绘制设计图。
共21页 第8页
(五)、编制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和上述各项设计计算的简要说明,计算公式和构造与计算简图。每项具体计算应先列出计算公式,代入原始数据,给出计算结果三个步骤进行,以利于检查复核。
说明书要求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简单扼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五、绘图要求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全部设计结果均应反映在图上。图中需有附注说明,对图中没有标出的某些构造细节或施工要求等内容,应在附注中加以说明。绘图时要求:
1、图框要统一,图纸大小按要求选定
2、每一张图都要有图号(图号根据规范编排) 3、绘图比例根据要求选定 4、图中线型要规范 5、图中标注要规范 6、图中工程量要准确
7、图中“设计”、“复核”、“审核”三栏要签写姓名 8、装订时按图号顺序装订 9、图中内容立求布局较美观 图框示例如下:
共21页 第9页
六、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的进度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内容进行的合理安排,为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
时间 内 容 第20周周一 布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开始进行设计 第20周周二~周六 继续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CAD图(辅导答疑) 第20周周六下午 上交所有设计资料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陈秋南,包太,徐泽沛编.隧道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覃仁辉主编.隧道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12; [3] 王毅才主编.隧道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8; [4]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
[5] JTJ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6] 陶龙光,巴肇伦编著.城市地下工程.科学出版社,1996.11; [7] GB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
[8] 张庆贺、朱合华编著.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南“隧道及地下工程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4
[9] 彭立敏,刘小兵主编.交通隧道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10] 黄成光主编,公路隧道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指导老师:黄阜
共21页 第10页
. 附:隧道工程实例设计图 1、建筑限界与净空断面图
共21页 第11页
2、Ⅵ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共21页 第12页
3、Ⅲ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共21页 第13页
4、明洞衬砌断面图
共21页 第14页
5、管棚设计图
共21页 第15页
6、超前小导管设计图
共21页 第16页
7、超前锚杆设计图
共21页 第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