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善呼者等)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C )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5、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画3处)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七、足自当止
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遗③千数百条。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时人未之达⑦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⑨。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选自《滹南遗老集》王若虚)
[注]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②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③遗:此处读“wèi”。④王导:当时的丞相。⑤戒:劝告。⑥足:富足。⑦未之达:即未达之,不明白他的品格。⑧绝伦:超过一般人。⑨叹:赞叹。⑩节:节操。著:写。 陋:没见识。
1、解释文中标红字的词语。 遗: 赠送或给予。 尝: 曾经。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
王丞相(“王导”或“当时的丞相”)劝告他(或“王述”)。(他)回答说:“富裕之后自然就不再受礼了。”(答出大意即可)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认为穷而不贪才值得赞扬。 B.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
C.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算不得廉洁。 D.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
4、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画2处) 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
故可贵也
十四、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D诚(果真) )
A.颇思蜀否?(很) B.宜泣而答(应当) C.会王复问(正巧) D.诚如尊命(假....
使)
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
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竟(有的答案为“居然”) )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此”或“我的” )③何乃似郤正语邪?(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
为之①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②感怆。为之①给他或为他(刘禅)为之② 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
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 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喜笑自若 6、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画5处)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 [司马迁]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1.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导致①百官荒乱、 诸侯并侵 、 国且危亡。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大鸟止于王庭”,“不蜚不鸣”是喻② 齐威王“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 2.下列各项中,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 国且危亡 / 年且九十 B.止王之庭 /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C.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 不亦说乎 D. 在于旦暮 / 薄暮暝暝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
A.何陋之有 B.吾谁与归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还齐侵地 4.齐威王的话里饱含着一个成语,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成语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 5.以“旦”“暮”为词素各写一个成语。 ① 通宵达旦 ② 日暮途穷、朝三暮四等
6、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画3处)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四十五、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替„„做事(或侍奉))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结盟(会盟或订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4、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画2处)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四十九、皇后谏太宗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 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艺高胆大, ,悟空勇斗魔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五十五、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魏文侯①出游,见路人反裘②而负刍③。文侯曰:‚胡为④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⑤邪?‛
明年,东阳⑥上计⑦,钱布⑧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⑨所以贺我
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所以贺我也。‛
[注释] ①魏文侯:魏国的国君。②裘:皮衣,名词用如动词,即“穿衣皮”。③刍:牲口吃的草。④胡为:为什么。⑤恃:依靠。⑥东阳:地名。⑦上计:上,送上;计,帐簿。⑧布:古代钱币。⑨“此非”句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此非所以贺我也( 用来 ) ③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翻...
转 )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同...“返” )
2.有一个成语,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皮都没有了,毛在哪儿长呢 ,比喻 基础没有了,建筑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了。 。 3.魏文侯说:“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 。《岳阳楼记》中哪句话与此同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4.归纳选文的主题思想:魏文侯通过对皮毛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事物失去根本,则将无所着落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帝王对百姓的依存关系。 。
5、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画3处)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 五十七、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火③透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我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
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火: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解释加点词。
①性俭率 本性,个性 ②为其设食 给 ③大惭 很,十分
④意嫌之 内心,心里 ⑤及瓜皮 等到 ⑥乃引手就地 伸,伸出
2.翻译句子。 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你却挑挑拣拣,想必是肚子不饿。 3.“俭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罴的性格,这段文章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试作简要说明。
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粮食。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肉的瓜皮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