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影响中国儿童中英文词汇习得能力因素探析 俞林生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进 入幼儿园起.中国的儿童就融入了一种英汉双语教学的语言 环境中 尽管曾有许多专家展开过有关中国儿童早期接受英 语学习的可行性和不利因素的讨论。然而,却鲜有研究触及中 国儿童在双语幼儿园学习英语现状,更何况是要将儿童英汉 词汇习得的情况进行对比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本文旨在 通过评述现有研究中与中国儿童词汇习得相关的研究,并分 析影响儿童词汇习得能力的因素。本文的重点在于详细阐述 影响中国儿童英汉词j12习得的内外方面因素,并在结尾部分 提供了一些相关建议。 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词汇习得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门。 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围绕学习者个性因素差异及母 语和二语习得差异的研究也逐年争夺。一度成为了研究的新 亮点。本文拟从词汇习得的角度,着重针对儿童这一特定人 群.展开文献分析研究。主要选取近10年发表在中国中文期刊 上的文献.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和总结分析。我期望能够从中找 到消除中英文两种语言差异的合适办法.以及提供适合两种 语言词汇习得共同原理的最佳途径。 1.研究现状分析 关键词:中国儿童 儿童词汇习得影响因素 在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儿童词汇习得研究的论文中.集中 起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In究对象缺乏系统性。 陈燕琴(2006)研究了儿童英语词汇中的负迁移,从形式、 意义、用法三方面讨论了汉语对词汇习得的负迁移,提出了有 效利用负迁移搞好儿童英语词汇教学的构想。…杨晓虹 (2008)则探讨认知范畴理论对汉语及外语词汇习得能力的交 叉影响,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试图找出汉语词汇习得 词汇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语音和语法的 载体。没有词汇,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更好地 交流.人们还需不断拓宽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词汇的掌握 又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能力的基础。对英语词汇学 习应该引起英语学习者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缺乏英语语言 环境的中国学生而言.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单词, 有一种互为益补的关系。或者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进退相 让的关系,要多考虑一点合作原则,便往往只能少考虑一点礼 貌原则,反之亦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思 时常常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原因。 著名语言学家Levinson指出,作为会话含义的一个专门 术语。“会话含义”必须由Grice会话含义理论的“准则”推导出 来.否则就是“非会话含义”。他在对规约含义的定义中指出: “并不是由‘准则’这样的上位语用原则得出,而只是依从常 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般含义和规约含义都应属于非 会话含义.一般含义就其实质来讲就是常规含义。 根据格莱斯的观点.从会话含义与上下文的语境的关系 出发。可将会话含义分为两类;无需上下文也能产生的会话含 义叫一般会话含义:需要上下文、语境才能产生的会话含义叫 具体或特定会话含义。我们知道,如果要通过违反某一准则即 “利用”某一准则来谋求某一含义,这是必定要建基于特定的 语境之上的。因此,格莱斯的一般会话含义其实应属于非会话 含义的范畴。 三、会话含义对交际的影响 说话人努力传达会话含义和受话人能够理解会话含义 这一事实表明会话含义是可以推理的。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有 时声东击西.有时说一半留一半,有时借助暗示、反语、隐喻 等方式来说话.目的在于加重语气、增强会话生动、形象的效 果。它要求说话人和受话人具备两方面的知识:所用词语的 常规意义和所涉及的所指的身份;合作原则及准则;话语语 境:背景知识:前面标题下所有相关项双方知道或假定此情 况属实。也就是说,会话含义是一个在一定认知语境影响下、 围绕合作原则所涉及的会话准则、进行信息加工的有序的过 程。比如,一连下了几天雨后,有人说:“We have another ifne day today.”表面看来这话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是受话人不会 认为说话人是在胡言乱语。而是试图从更深层次发现其隐含 意义:说话人的真正意思不是在说天气有多好,而是抱怨天 气不好。 另外,在会话中人们往往借助于同义词来表达同样的 观点.但是会话含义却不会与总体的话语分离开来。例如 “Mrs.X is an old bag.”任何与其不相关的话语都将会生成“You shouldn’t talk about that now.”不需要说其他任何顾左右而言他 的话。 会话含义的存在依赖诸多因素:所用词语的规约含义,合 作原则,语言与语境,等等。其中任何因素发生变化的话,会话 含义也同样会变。 此外,会话含义有别于词语的规约含义,它与两个句子间 存在的逻辑关系蕴涵有关。第一句是真的,第二句必然也是真 的;第二句是假的,第一句必然也是假的。蕴涵是限定的,会话 的字面意义也是不变的,但是会话含义是非限定的,可以随着 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或消失。 四、结语 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受话人的答话 都是对说话人说的话做出的恰如其分的反应。愿意合作是说 话人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大前提。交际中违反合作 原则有利于表达交际者的意图,促进交际。如果会话都遵守会 话合作原则,谈话就会显得单调枯燥,生硬无味。交际双方不 仅要能理解对方直接表达的意义,而且要能成功地把握对方 话语的含蓄意义。会话含义推导必须结合所用词语的规约含 义、合作原则和语境等。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学说对我们正确分 析、理解会话含义,提高我们的会话质量和保障会话顺利进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Grice,H.P.Logic and Conve ̄ion.In Cole and Morgan, 1975. [2]Leech,G.N.Principles ofPragmatics.Longman.U.P,1983. [3]李经伟.论会话含义的功能[J].外国语学院学 报.1992. [4]陈融.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J].外国语,1985. 一 中的等级习得顺序是否同样适合二语的词汇习得。[21黄小平 (2005)及曹丽娜、陈红平(2010)则分别将图式理论 及注意 理论I4]运用到儿童英语词汇研究及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曾 衍桃、蔡蔚(2002)对儿童词汇习得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述评, 主要理论假设包括花园变化学习理论、制约原则论及社会语 用理论。l 5l杜映(2003)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个儿童从 8至18个月间的词 [发展进行了追踪调查.探讨了儿童词汇 习得尤其是词义获得的有关规律。I6JN欣欣(2007)、张元元 (2008)及张廷香(2010)三人分别从中国儿童母语词汇量对英 语词汇习得的影响,I7]影响中国儿童英语词汇习得的因素, 以及采用语料库 的方法探寻中国3—6岁儿童汉语词汇研 究。纵观以上涉及的研究对象.多为采取理论假设、依据理论 进行相应实验跟踪的办法,围绕儿童词汇习得的某一方面进 行探讨,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再从研究面上来看,从 事有关中国儿童词汇习得的研究者.大多没办法很好地把握 研究对象汉语词汇掌握情况及其对英语词汇习得能力的作 用,从而更加难以探寻出汉语词汇能力高低与其英语词汇习 得之间的相互关系。 1.2研究方法较多以理论假设为主.实验性及实证性研究 较少。 任何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和完善都需要经过理论假设一 实验论证一总结规律的过程。要认清楚中国儿童对英汉两种 词汇习得的差异,并发现其中的影响因素,势必需要一个漫长 的论证过程。但从目前所涉及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者 仅能依照国外某些心理学家所提供的一些心理学习理论及依 托相关假设,并逐步尝试进行一些单一的英语或者汉语词汇 学习,这其中所采用的方法多为语料库研究方法,而非实验性 论证。冯毓媛(2008)、黄小平(2005)及井世洁(2001)等分别从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11o3、图示理论及整体假设原则[11 等理论层 面出发,探讨这些理论对儿童词汇习得的教学作用。因此,在 探求影响儿童英汉词汇习得差异因素的道路上,要想所取得 突破,显得难上加难,同时也是越发可贵的。 1.3-' ̄-究空间较大.但需注意研究方法 既然前人在这~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不足,这同时 恰好表明,儿童英汉词汇习得研究领域仍有继续研究探讨的 空间。不过,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往后研究的方向应是抓住 影响两者词汇习得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对比研究 的方法对所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论证,从而找寻出各因素间 存在的差异,从而为今后中国儿童母语词汇及英语词汇习得 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2.目前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及评析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差异的因素,归结起来一 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个性差异、能力或者说学能差异、受个人 学习动机、焦虑感、自尊心及创造性影响产生的差异、学习风 格及学习策略差异、年龄及性别差异等。而在目前所涉及的针 对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习得效果产生的影响分析探讨情况来 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2.1学习者内部因素。 谈及影响学习者英汉词汇习得能力的差异,自然会让人 想到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在张元元(2008)的儿童词汇习得研 究中指出,儿童词汇习得难免要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主要 包括生理状况、年龄、智力状况、个性和性别等五个方面。邹 欣欣(2007)在中国儿童母语词汇量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和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中,将学习者母语词汇能力的语言迁 移作为主要影响儿童二语词汇习得能力的主要因素。她认 为,中国儿童母语词汇量的增加对英语词汇习得有较大的促 进作用,但同时又存在负迁移:相适应的词汇习得策略的运 用有利于促进儿童母语对英语词汇习得的正迁移.大大减少 其负迁移。 针对儿童学习者个人因素这一方面,通常涉及两大方面。 一是儿童自身的年龄、智力发育情况及性格等。这些因素 在章依文等(2002)及罗增让、彭志启(2002)的研究中得到了 验证。章依文等(2002)指出,对2岁儿童的词汇发展有促进作 用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增长:对2—3岁儿童语法发展起促进作 用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增长、增加动物名称词汇量、食物名称词 汇量、形容词量、时间名词量、介词量、疑问词量和否定词量, 而方言的增加则对语法发展呈负面影响。_12 同样,罗增让、彭 志启(2002)认为。儿童的年龄是影响儿童词汇学习的因素重 要因素之一,儿童无意学习词汇水平的改善发生于3—5岁,进 一步提高出现于幼儿园到l2岁之间。[131 至于性别因素,前人的研究认为,在儿童词汇习得过程 中,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不管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是国内研 究者所得出的结论,性别因素对儿童词汇习得起作用,无非就 是两种情况:一是研究发现女孩比男孩更易习得词汇,并且掌 握更大的词汇量.但是只针对产出性词汇的习得,且不具有连 续性。二是研究表明.在某些语言社区中,女孩存在优于词汇 习得能力的倾向,而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则不存在。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性别因素的影响不能以一个持续性的方式体现,且 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语言学者应该善于发现和引导,尽可能 最大程度上促使性别因素起到正面指导作用。 个人因素中的第二大方面在于儿童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对 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词汇习得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母语对外 语或者第二语言学习的迁移作用。针对母语迁移作用的问题, 邹欣欣(2007)指出,很多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已表明:儿童是第 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随着中国儿童学英语热的不断升温,较 系统地研究汉语尤其是汉语词汇量对中国儿童英语词汇习得 的影响和习得策略训练就显得尤为迫切。多年来,外语界在儿 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大部分专家 只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作用,而忽视了母语的积极 作用。在探讨汉语词汇量对儿童英语词汇习得的正、负迁移上 的研究就更少了。 针对语言迁移问题。大多数研究者仍旧集中于研究母语 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面作用。陈燕琴(2006)指出,迁移有正迁 移和负迁移。当母语(或已习得语言)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 似或者完全一致时,往往会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或已习得 语言)的某些特点与目的语相异或者不完全一致时,学习者若 借助于一些规则作为工具,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英语和汉语 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这势必会让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儿 童在已经掌握了一定汉语词汇的前提下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 受到负面的语言迁移作用。陈燕琴(2006)曾将汉语对英语词 汇习得的负迁移归结为形式、语义、用法等三个方面,同时,也 提出诸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适当使用汉语,以及为儿童创造 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等教学建议。 2.2学习者外部因素。 影响儿童学习者英汉词汇习得的因素,除了自身性格、生 理状况、年龄及治理状况和母语干扰等自身因素外,固然也存 在一系列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归结起来主要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及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 在章依文等(2002)的研究中就曾指出,经常教孩子模仿 说话与词汇量的发展是负相关的,以及母亲与孩子分离对词 汇量的负面影响的结果。并且家庭环境中有几种方言对儿童 的语法发展呈负面影响。同样,在李丹(2007)的4—6岁儿童词 汇量发展与口语短时记忆关系研究中谈到影响词汇量发展的 因素问题时指出,家庭因素和早期发育对儿童词汇量发展都 有重要影响,同时年龄是影响其词汇发育的主要因素,特别是 l6—30个月期间。每增加一个月龄,词汇量将增加几十到上百 个。[141针对这些阻碍儿童英语词汇习得的家庭环境因素,家庭 中的成员.尤其是父母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重视起来,尽 力减少父母迁移的作用.若是可能,提倡父母与孩子一道养成 日常英语会话交流,至少每周定期开展全家集体学习英语的 活动,等等。总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前提,加上掌握合 适的指导方式.从而能给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 方向。 毋庸置疑,学校学习环境因素对儿童词汇习得的作用是 直接而重大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十分明显,这要求学校教 学计划的执行者能够认真领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指导作用, 2011年第62期考试周刊 从大局的高度认识到语言学习规律对语言习得,尤其是对英 汉词汇习得的影响。在中国,英语学习是一门外语学习,之前 曾有过诸多譬如“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是不是越早越好?”等争 论。这无疑刺激了学界诸多学者的敏感神经。对于中国的儿童 而言,母语对作为外语学习的英语学习来说,存在诸多不利的 负面作用。为此,除了家庭环境外.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他们接 受英语学习,尤其是掌握英语词汇的第一现场。学校教学的老 师们应力求使用两种语言的对比,以致让初学的儿童混淆,产 生干扰。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抛开母语的干扰.创设英语学习的 情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英语读物、课堂会话等形式真正掌握 英语词汇的习得途径。 当然,人是社会的人。为此,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就难免会 让儿童学习者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助,学习势必能够事 半功倍。其次,针对学习者学校学习。特别是研究者对儿童学 习者的课堂观察和研究,大多采取了词汇测评、英汉词汇能力 相关性分析等方式进行探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执 行者教师的作用。为此,今后的研究应加大教师教学方式对 儿童课堂词汇习得,尤其是其产出性词汇习得起作用的研 究。在中国的学习环境中.英语始终是一门外语.课堂教学历 来就是重中之重,为此,今后的探索方向势必要求研究者将 教师授课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纳入研究的新核心。再者,社会 情景因素的作用也越发被人们所重视。身处网络时代的孩子 们,其学习动机正面临新的挑战,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也有 了新的变化。一直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幼儿的心灵是纯真而 受到社会因素的作用。罗增让、彭志启(2002)的研究表明,词 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识字能力有关,同时也受社会情景因素 的影响。他们同时建议,儿童英语词汇习得应该重视家庭中父 母的引导和其自身母语词汇量的扩展。其实,现在正处于一个 网络时代,社会的大环境正在日益得到改变。为此,若儿童词 汇的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及 多媒体教学的辅助,那么,其引导作用自然是很大,而发展空 间也是可以预见的。 我从前人已有研究中挖掘影响中国儿童英汉词汇习得的 因素,尽管零散、不成体系,但已经渐渐形成学习者自身因素, 以及外界的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两大研究方向。那么,到底该 如看待这些存在因素的作用.又该如何克服它们的负面影响 呢?这势必要求儿童学习者、学校英语词汇课程的教学者及 家庭孩子教育的辅助者父母三方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 能最大限度地较少负面作用.让儿童词汇习得变得更加简 单、易学。 3.讨论和出路 3.1把握语言习得关键期.逐步发挥母语词汇对英语词汇 习得的正面迁移作用。 既然在前人已有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年龄因素和儿童学 习者自身母语词汇能力对其外语或者二语词汇习得起着直接 作用,那么语言研究专家及教育学者就不妨完善制定出更加 合理的儿童学习外语的指导方案及培养计划。同时,针对母语 对二语的迁移作用问题,应尽量让学习者利用其相似的方面, 促进语言学习的互补,而不是因其负面影响而越发得到阻碍。 当然,在国内所涉及的理论及实证性研究中,此类探索相对较 少,故而必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一旦教育学者能 够很好地把握儿童词汇习得的关键期.并对其母语词汇习得 进行科学的指导.那么儿童二语习得的促进势必也是一个不 小的进步。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针对学习者自身因素的研 究。可以侧重于探讨儿童词汇习得的最佳年龄及性别因素起 作用的长效追踪实验,以便提供一个指导性强的学习方案。同 时,加强汉语词汇能力对英语词汇习得的正迁移作用研究也 是研究者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3.2齐心协力、多方联动,为儿童词汇习得提供一个更加 真实、信赖的语言环境。 学习者之外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及所处的社会情境 等多方面均能对他们的词汇习得起到较大的影响。首先,家庭 因素历来都不曾被研究者所遗弃,但是现有研究者所发现的 成果较少触及儿童学习者主动向父母或者其他家人寻求学习 上遇见困难帮助的探讨.大多只涉及父母的主动性.主要包括 与孩子交流、给孩子讲故事、陪同孩子看漫画书并解答疑问 等,而缺乏对学习者在家庭学习中主动性的研究。试想,如果 充满稚气的。然而,在当今主流价值观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时,儿童的学习尤其要预防互联网时代某些不良因素带来 的危害。为此,家庭、学校和有关部门要联合起来.为儿童 的学习环境剔除不良因素,创造一个促进儿童学习的绿色新 天地。 尽管儿童词汇习得的研究一直都被很多心理学家和教 育学者所重视,但在国内迄今未能寻找到一些较为切实可行 的指导方案。近年来,大批身处教学岗位的一些教学工作中也 加入进来,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 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亟待得到重视.社会群体中的 其他人也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儿童语言能力。当然也包括 词汇习得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必要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 共同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燕琴.论中国儿童英语词汇习得中的负迁移[J].重 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2). 『2]杨晓虹.认知范畴理论对母语和外语诃汇习得的交叉 影响——项外语词汇习得的实证性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黄小平.图式理论在儿童英语词汇习得中的运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曹丽娜,陈红平.注意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0.(41). [5]曾衍桃,蔡蔚.儿童词汇习得理论述评[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院学报,2002,(2). [6]杜映.儿童最初词汇的习得及其词义分析[J].语言教 学与研究,2003,(3). 『7]邹欣欣.中国儿童母语词汇量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和学习策略训练[D].湖南师范大学,2007. [8]张元元.儿童词汇习得[D].中国石油大学,2008. [9]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 东大学,2010. 『10]冯毓媛.原型范畴理论对于学龄儿童词汇教学的启 示[J].徐特立研究一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oo8,(2). [11]井世洁.论儿童词汇习得中的整体假设原则[J].许昌 师专学报.2001.(4). 『12]章依文,金星明,沈晓明,张锦明.2—3岁儿童词汇和 语法发展的多因素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11). 『131罗增让,彭志启.社会情景因素对儿童词汇量的影响 [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3). 『14]李丹.4—6岁儿童词汇量发展与口语短时记忆关系研 究『D].西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