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叠石,理水园林中“一勺则江湖万里”,园林植物“拟人化”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表现植被气象万千。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能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特点:以群体取胜,以散点透视而造,建筑木构为主 3、浓郁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画意:“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4、深邃高雅的意境
意境的表达方式:1、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是山水风景缩够摹拟于咫尺之间。“一拳则太华干寻,一
勺则江湖万重”→移情联想
2、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广泛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
3、在园林建成之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拟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飞来石,天都峰)等
拙政园的总体布局、风格、主要特点,及造园手法。
总体布局 :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缀云峰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与谁同坐轩等。
特点:(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造园手法:①对比
②组织轴线和观赏路线 ③主体升高法 ④势向心法 ⑤借景 ⑥隔景 ⑦框景 园林布局:
1、对应线构图,主题突出,宾主分明 2、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3、空间序列组合,犹如诗文结构 4、景区转折处,层次丰富
5、空间联系,连贯完整,相互呼应
承德避暑山庄
山庄占地564公顷,北界狮子沟,东临武烈河;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总体规划依照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后苑部分)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在装修上,屋顶不用琉璃而全部用灰瓦,梁枋、门窗不施粉彩而保持原木本色或略施雅色,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整理后地貌环境特点:一、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二、形成了全园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区、平原区、湖泊区,三者各具特色又绾联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和山庄南面一带多奇峰异石,都能够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四、完整的水系,充分发挥了水的造景作用,水景是山庄景观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五、具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条件;“负阴抱阳,山环水抱”上好风水模式条件
山庄内的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一部分在山区和平原区。景点中大约三分之二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三分之一纯粹是自然景观。山庄的建筑布局疏朗,体量较小,外观朴素淡雅,体现康熙 “楹宇守朴”、“宁
闽南师范大学
拙舍巧”的建园原则。
留园:园临紧邻于宅第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如今,西区已较荒废,中区和东区则
为全园的精华。小蓬莱分东西2部分,冠云峰(瑞云 山由云2峰),冠云楼,涵碧山居,明瑟楼,绿荫.揖峰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或阶段性园林特点
1.初期(人文主义园林)
选址时注意周围环境,可以远眺前景
多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 建筑风格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
建筑与庭园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
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 绿丛植坛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花纹简单。
2.中期(风格主义园林) 3.末期(巴洛克园林) 16世纪后半叶庭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 庭园洞窟。
1.有中轴线贯穿全园 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 2.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滥用整形树木。 3.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线条复杂化。 4.建筑有时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
5.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跌水,喷泉等 6.植物造景日趋复杂
7.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
法国勒诺特尔的代表作及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
1.沃-勒-维贡特庄园 2.凡尔赛宫苑
特征: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园林的构图中,府邸总是全园的中心,建在地势的最高处,起统率的作用。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着重表现的是君主统治下的严谨的社会秩序,是庄重典雅的贵族气势,是人定胜天的艺术风格。
在使用功能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 在造园要素的运用方面,勒诺特尔艺术地再现了法国国土典型的领土景观。
在植物方面,勒诺特尔大量采用本土丰富的落叶阔叶乔木,使园林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乔木往往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
由于地形平坦,布置在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在园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园构图的核心。
在园路景观的处理上,勒诺特尔通常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犹如项链上的粒粒珍珠。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产生及园林功能的转变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园林类型的出现和发展历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真正意义上的私家园林是在汉代产生的。 寺观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一池三山布局的皇家园林有那些。
秦代的兰池宫,汉代上林苑的太液池,东晋的玄武湖,隋西苑,元代皇城太液池,清代颐和园 6、 隋西苑、北宋艮岳所属的园林类型。 隋西苑属于皇家园林,北宋艮岳属于皇家园林中的大内御苑 7、 唐代皇家园林的三种类型。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种类别
9、 唐代士流园林产生的背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园林在“显达”与“穷通”之间起着缓冲的作用,
文人参与造园。宦海浮沉,显达与穷通莫测,升迁与贬谪无常,出处进退的矛盾心态经常困扰着他们。“达则兼济天下”显达者固然春风得意,但也摆脱不掉为之心力交瘁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于是,便把眼光投向园林,藉助于园居生活而得到暂时“穷则独善其身”的解脱。既可居庙堂而寄情于林泉,又能够居林泉而心系于庙堂。园林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入世 避世企望,在“显达”与“穷通”之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唐代确立的官僚政治,便逐渐在私家园林中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 。
闽南师范大学
11.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一方面视觉景象简约并
不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另一方面景题的“诗化”使其创造的意境更为深远而耐人寻味。 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多,整体性强,不琐碎。筑山(主客)成一体,且山势平缓;水面开阔,更能营造开朗气氛;建
筑密度低,数量少;
3.雅致园内普遍大面积种竹,以竹成景,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再如植梅、种菊等,均可反映文人
的高雅的格调;(爱石成癖更甚于唐代;园中有流杯亭的建置;)
4.天然一是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二是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选址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注重
借景,使园内外浑然一体。
17. 寄畅园的水景处理和借景手法。
水景处理: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是在东北角做出水尾,以示有源有流。中部知鱼槛突出于水面,与对面西岸凸出
的石滩“鹤步滩”相峙,把水池加以收束,划分为南北两个水域,适当减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分划分为两个层次,从而加大的景深。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重于散,尤其东北角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显其源远流长的意境。
借景手法:1.池东岸(知鱼槛)西望:水池--西岸大假山--惠山 构成近中远三个层次的景深,园内之外与园外之景天
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2.池西岸、北岸(嘉树堂)东南望:锡山及其顶上龙光塔均被借入园内,衬托着近处的临水廊子和亭榭,则又是一幅以建筑物为主的天然山水画卷。
22.明清的造园家及其作品。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明末清初张涟-上海豫园、清代李渔《一家言》、清代戈裕良-扬州小盘谷
夏、商、周时期的园林特点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宫室建筑。②自然山水为主的造园风格的出现。 21. 网师园空间平面规划与尺度处理手法。
空间平面规划:整个园林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
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尺度处理手法: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上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
两旁假山的山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
24.中国造园艺术出口的实例(不够的话自己补充)
答:⑴1670年, 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公里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其外观仿南京琉璃塔风格,内部陈设中式家具,取名“中国茶厅”。
⑵ 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花园建成,里面安排了曲折的小径、假山、岩洞和不规则的湖面。
⑶1775年路易十五下令将凡尔赛花园里经过修剪的树全部砍光,因为中国式的对自然情趣的追求,也影响了法国人对园林植树原则的认识。
⑷1757~1763年间,英国著名学者钱伯斯在为王太后主持丘园设计和建造时,运用了一些中国园林的手法,辟湖叠山,构筑岩洞,还造了一座十层八角的中国砖塔和一座阁楼,这两栋建筑物比以前欧洲任何一栋中国式建筑都更接近真正的中国式样。
27.古罗马园林的布局特点及造园要素
1.布局特点:规则式布局,将花园视为建筑在自然中的延续,是户外的厅堂,采用建筑的手法处理地形,均衡而稳定。
规整的水景、整齐的行列树、几何形的花坛,修剪的绿篱,一切都体现出井然有序的人工美。仅在花园边缘仍保留原始的自然风貌
2.造园要素:a.植物和水体是两大造园要素,也是改变小气候的主要因素。绿色植物带来阴凉和生命的感受,各种水
体给园林带来活泼的气氛。植物和水体很大程度上建筑化了。
b.重视植物造型的运用,植物修剪成几何形体、文字、图案或人与动物形体,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 c.植物专类园(月季园、牡丹园等)、迷园(受希腊迷宫启发)
d.利用低矮绿篱围合的几何形花坛,种植花卉雕塑是园林的重要装饰
28.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类型 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31勒若特尔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性作品
勒?诺特尔1613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造园世家,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这种风格便是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格”,同时也是古典主义的灵魂,它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
闽南师范大学
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性作品: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花园规模宏大,古典主义样式,严谨对称,府邸平台呈尨坐形,四周环绕着水壕沟。北面为主入口,包括椭圆形广场和林荫大道。建筑南面为主花园,椭圆形客厅穹顶是整个花园中轴焦点。花园中轴长一千米,两侧矩形花坛,外侧茂密的林园。花园的布置由北向南延伸,由中轴向两侧过度,地势由北向南缓缓下降,过了东西向的运河之后,地势又上升形成斜坡。
32.不同地方园林、不同类型园林之间的比较。(规则式(意、法),自然式(中、英)北方、 岭南、江南,布局特点、规模、环境、气候、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形式表现上的差异)
1.法国规则式园林与中国风景式园林
法: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布局,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称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当中,总
是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 美,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中:规划则完全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地天然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与模拟 2.法国规则式园林与英国风景式
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对立。要么建筑控制一切 ,要么建筑退避三舍 异:法——以建筑的轴线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
英——建筑与其他造园要素通常处于相对分离状态 4.对比江南、岭南、北方私家园林的风格
a江南 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的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
植物:以落叶树为主
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园内有各种各样空间
b岭南 规模比较小,宅园繁多
建筑:比重大,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细 叠山:常用“塑石”的技法 植物:园内观赏植物繁多
C.北方 叠石:假山的规模比较小,但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风格却显出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观赏树种比江南少
规划: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内空间划分比较少
5、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1)、规模比较大,建筑类型多,形象华丽。 (2)、造景仍然保留着神仙境界的模拟和各种象征寓意。 (3)、多用雕刻物作为园林小品点缀,或者结合机枢而创为各种特殊的水体。 (4)、山水气度开阔,但缺乏曲折幽致,植物配置多选用珍贵品种,山石多选有稀有石材,因而形成迥然不同于私家园林的皇家气派。 (5)、对待时代美学思想思潮远不如私家园林之敏感。 6、魏晋南北朝与秦汉园林的异同
秦汉园林:以人工山水体系(海中三山)及规模庞大的楼阁、宫室为主景,以阁道和大量变现天子富有四海为目的的
动植物及石鲸、石牵牛、织女造像等装饰盒象征意义十分强烈的建筑小品为附属景观;
“法天象地”(模范自然),突出再造和超越宇宙的伟力; 人工与自然的区别,突出人工构筑物“朱堂”“华阙”。
魏晋南北朝园林:通过对自然山水、林野某一片断尽可能真切的模仿,表现出士大夫藉此将自己融入宇宙的意趣;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和融合,利用“回沼”、“修竹”尽量消除人工痕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