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教研计	

学校教研计	

来源:锐游网

学校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学校教研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依据,坚持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课改实施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探索教研工作新模式,促进我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教师培训目标:切实抓好“名师工程”建设,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研修活动,不断丰厚知识底蕴。尽快使课改理念内化到教师专业结构中,并外显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管理目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规范化、科学化。

3.教研科研目标:依托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按计划实施。

4.教学质量目标:面向全体,着力于两级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认真学习课程理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学校将继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教师认真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特别是有关新课程方面的书籍,明确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本学期各校教研组将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讲座。

2.继续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要组织教师着眼所教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以个人钻研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课程下的阶段性教学要求,有效地为改进教学行为服务,立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益。

3.要正确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减负不能够忘记增效,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学生的负担,过重的负担应当减轻,不足的负担也应当给学生加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科学施教。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把握好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展示课与常态课、热闹活泼的教学环境与安静沉思的氛围、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之间的关系。

4.要研究、总结和推广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以点带面,促进我校教研工作向纵深推进。

5.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在五个“实”上下功夫:底蕴要厚实、手段要朴实、教学要有效真实、双基要扎实、效果要充实。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

之间的关系,关注两头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给予关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要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三维目标的完整统一。

(二)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加强新标准的培训、考试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新标准,加强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写出学习心得。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彻底改变教师灌注式教师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学好各科文化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学习理论名著,也可以通过订阅教育报刊杂志学习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文章,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研究中的功能,通过网络研究和交流,学习名师、大师的教学经验。

2.为使示范带头作用落在实处,要充分发挥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要求每学年教好一门学科,带好一个新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做好一次讲座,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课改大潮中的排头兵,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的提高。

3.广泛开展多形式的互听互教互评活动,形成名师带动、教师互动的局面,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评优课、说课的比赛,课件制作的比赛,案例的评比,论文评选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4.要加强对新调入教师的培养。为帮助新调入教师尽快适应当前教育及我校整体改革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建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考核、认真辅导要求。要认真做到下列几点:

1、备课。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备课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衡量备课的优劣主要“四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集体备课调整是否认真,是否符合班级实际,四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学校将对教师的备课隔月查.

2、上课。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

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上课时做到“七不”:不坐着上课、不喝茶、不吸烟、不接待客人、不接电话、不拖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看是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作业。要求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学校将进行优秀作业评比,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将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定期检查,要求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批改及时规范,每一种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评语。每位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点来抓。

4、辅导。教师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辅导要做到“三心”,“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针对性。

5、评价。要改革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要以课堂表现、技能测试、纸笔测试三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6、强化毕业班质量意识

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扎实抓好、抓实毕业班的各项工作。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的质量意识,团结一心,齐抓共管,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努力提高毕业班课堂教学效益,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重点放在实效性上,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深入研究毕业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习惯、接受程度、接受效果。毕业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各学科“考试意见”,准确把握考试方向,要倡导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气,要“精讲多练”,要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效果,反对“题海战术”,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力求“轻负高效”。要认真做好“补差”工作,采取“结对帮扶”制度,让后进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着力提升教研实效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对教师教研的支持作用——从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开展校本研修。从研究教学小现象,解决教学真问题入手,致力于使问题清晰明确、归因全面准确、措施针对性强。以学科为主,认真探索校本研修的基本框架。

2.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对教师职业的提升作用——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通过校本教研开展经常性的反思活动,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形成教师的反思习惯,使教师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把工作过程变成研究过程,摆脱单凭自己有限经验进行简单重复教学的状况,使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特征,使全校教师真正成为专业工作者。

3.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校本教研的促进作用——从封闭教研走向开放交流。鼓励学校及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拿出来,在网络中寻求专家的专业引领,寻找同伴间的教研支持,要及时上传调研信息及案例反思,及时回应和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