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来源:锐游网


文章类型:

所在单位:

名:

所在省市: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案例分析

身份证号: 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胆小。

一、一般资料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效率也恢复到事前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摘要:李某是一名支教大学生,因工作失误领导批评从而导致担心、

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工作

(四)身体状态:无明显躯体症状

准分51分,该求助者为轻度焦虑。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三)精神状态:厌烦校领导,害怕王某再出事

(一)主诉:我这一个月总是担心、害怕、厌烦。

(五)社会活动状态:备课效率下降,讲课效率下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父亲为律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六)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如下:标

岗。我觉得校领导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师,很厌烦那领导。事

害怕、厌烦等情绪并影响到工作效率。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与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点,

情闹大了,校领导不但没有向着我劝劝王某的家长,还说我擅自离

妈知道后来学校闹事,说要赔偿医药损失,还说要学校处分我。事

儿班里的学生王某就从单杠上摔了下来,身体多处擦伤。王某的爸

(二)个人陈述:一个月前,我在上课时回了趟办公室,刚走一会

毕业后留京工作,成为了支教大学生。李某性格内向,不善交流,

(二)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出生发育正常。父母自小对她要求

学本科,未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不良嗜好。母亲为退休职工,

(一)人口学资料:李某,女,25岁,籍贯河南,支教大学生,大

严格。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优异。高考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经症性问题。

不能自行化解。

四、评估与诊断

(三)诊断依据:

(二)诊断过程:

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降,希望能得到帮助。

时间一个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1.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器质性病变。

(一)主要表现:近一个月总是担心,害怕,厌烦。

领导,还说很怕王某再闹个事情出来,那样她会疯掉的。

状态正常;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6.根据以上分析,对该求助者的问题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情绪问题,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

4.该求助者的情绪困扰仅局限于校领导和王某身上,没有泛化,可

3.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

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

显的原因,情绪的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自知力,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情绪困扰有明

(二)求助者同事的反映:李某最近总是心不在焉,说很烦某位校

适中,能很好的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明确自己的情绪困扰。无幻

(一)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表达流利,语速

前途,很矛盾不知道怎么解决,常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

导却一直厌烦,同时我又很担心自己和领导关系不好会影响到我的

情过后,我虽然照常上课,与其他同事交流也无碍,但对那位校领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

病性障碍。

五、咨询目标

(五)原因分析

(四)鉴别诊断:

属于常形心理冲突,故排除。

1.生物学因素:①女性②25岁

突,且并无回避行为,故排除。

自己的老师,还认为王某再出事她就承受不了了

可以激发求助者的情绪反应,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导又没有提供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社会支持系统不良③自小家教严

2.社会性因素:①工作失误、校领导批评②远离家人,出事后校领

理智控制之下,只是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并且只有校领导和王某才

4.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为1个月并在

有害怕情绪存在,但事出有因,与现实情境相符,属于常形心理冲

障碍。④对所怕处境的回避,导致造成社会功能受损。求助者虽然

境不相称③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

心理冲突,造成精神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无器性病变②害怕与处

3.与恐惧性神经症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为①长久的变形

安。求助者虽然有焦虑症状存在,但事出有因,与现实情境相符,

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③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

心理冲突,造成精神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无器性病变②经常无明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为①长久的变形

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愿望,无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排除精神

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1.与精神分裂症鉴别: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求助者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

3.心理因素:①性格内向,不善交流,胆小 ②认为校领导不应该说

2.基本原理: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糟糕至极这三个主要特征。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合理情绪疗法(RE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王某多处擦伤导致领导批评(A1诱发事件)

从而消除厌烦、担心害怕等情绪。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RET)

3.合理情绪疗法(RET)对本案的解释: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解担心、害怕和厌烦的情绪。②恢复出事前的工作效率。

进而产生对校领导的厌烦情绪(C1结果),其根源在于她认为“校

代表人们的认知,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本理论认为引起

识别并放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运用合理信念面对校领导与王某,

这一特点(A2诱发事件)导致求助者的担心害怕(C2结果),其根

进而改变情绪。不合理信念主要有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

看法、评价,信念等认知内容。因此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

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

提出的。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代表外界事件,B

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减少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变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①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缓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求助者同意,双方共同协商,初步

源在于求助者认为“王某再闹个事出来,我会疯掉的。”(B2糟糕至

领导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师”(B1绝对化的信念)。王某爱淘气

极的信念)。因此,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帮助求助者

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即改变不合理信念),通过改变认知,

证件;

(3)义务:

(2)权利:

(1)责任:

(3)义务:

(2)权利:

(1)责任: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④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③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①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

室。

七、咨询过程:

八、咨询效果评估

(二)具体咨询过程简要说明如下:

(一)心理咨询过程大致划分为三阶段: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5次。

2.咨询收费:咨询,测验均免费,因为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郭念锋 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2)郭念锋 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3)郭念锋 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