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和糖类都能产生消化作用的是( )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唾液
2、下列关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鸟类在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胸肌发达,适于飞行 C.哺乳动物胎生的生殖方式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D.狼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兔只有门齿、臼齿
3、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 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4、江南星蕨叶背面常有褐色斑状隆起,此结构中产生的颗粒是( ) A.种子
B.果实
C.孢子
D.花粉
5、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
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6、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 ) A.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B.子房内没有胚珠 C.树冠高大和花朵鲜艳
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7、人类学家将什么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 A.脑容量的增加 B.学会人工取火 C.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
D.后肢直立行走
8、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
B.猕猴
C.长臂猿
D.狒狒
9、有些同学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和蔬菜,常此以往会造成身体缺乏( A.蛋白质和维生素 B.脂肪和无机盐 C.维生素和无机盐
D.蛋白质和脂肪
10、哺乳动物子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A.体温恒定
B.大脑发达
C.胎生、哺乳
D.活动范围大11、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12、我们食用的番茄是植物的(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营养器官
D.生殖器官
13、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 ) A.冬季叶片凋落 B.植物种类丰富 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
D.终年高温多雨
14、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6
)
1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环境能影响生物
16、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1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18、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遗传物质 ②细菌、真菌和病毒都能独立生活
③酵母菌既可以用来制面包发馒头又可用来酿酒 ④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0、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22、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B. C. D.23、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2 / 6
24、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少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下面是眼球基本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释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________内,________与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_________的。 5、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中国人一般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__________的结构,其内含有平滑肌,能够调节〔 〕__________的大小。
(2)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物像在〔 〕_________上形成,形成的物像信息由〔 〕________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
(4)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_______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这需要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请仔细观察如图,回忆肺的结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3、图依次为家鸽、鲫鱼、青蛙、蝗虫、大熊猫五种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_____。 (2)B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
(3)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层细胞.
(4)上述结构特点,适于在_____与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 / 6
(1)A类多数能飞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身体呈______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_________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
(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鳃,在市场上买鱼,如果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则是新鲜的鱼,这是由于鳃里面有丰富的___________,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3)C肺不发达,需要借助______辅助呼吸,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
(4)D的体表有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5)E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为__________.
(6)图中体内无脊柱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字母)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小华发现白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等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可能是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大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和他一起来设计吧。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
(2)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里,两盘中大蒜的数量应______。然后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一致。
(3)根据假设可以预测,长出的蒜苗叶是绿色的是哪一盘?_______。 (4)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_______。
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凯同学设计下面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5)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___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___________呼吸的。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资料分析:海洋是生命的乐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浮游藻类以无机物为营养,以阳光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浮游动物、鱼、虾、贝等所有动物提供食物。 随着人类源源不断地向海洋排放污水,引起浮游藻类,甚至浮游动物和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造成一定范围内海水变色现象,这就是赤潮。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危及动物生存。藻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因此,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
请分析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藻类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而腐生细菌属于________。
(2)写出海洋生态系统中包括人在内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引起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该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发生赤潮,此生态系统可能就会遭到破坏。在(2)的食物链中,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
质会在_______的体内积累最多。
4 / 6
(5)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A 3、D 4、C 5、C 6、D 7、D 8、A 9、C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D 17、D 18、C 19、C 20、A 21、A 22、B 23、C 24、C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二氧化碳
2、地域 生物 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3、 生物 生态系统 4、有限 5、森林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肺泡 毛细血管 一 两 肺泡 血液
2、(1)〔1〕虹膜 〔2〕瞳孔 (2)〔4〕晶状体 〔8〕玻璃体(3)〔6〕视网膜 〔7〕视神经 (4)〔4〕晶状体 凹
3、流线 羽毛 翼 胸肌 毛细血管 皮肤 鳃 外骨骼 胎生哺乳 D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光和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相同 甲 光照的有无 对照实验
2、乙瓶 水分 对照作用 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标号为甲、乙,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肥沃且洒有农药的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并观察 粗糙 刚毛 慢 体壁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生产者 分解者 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贝”)→人或:浮游藻类→鱼(或“虾”“贝”)→人 人类源源不断地向海洋排放污水,引起浮游藻
类,甚至浮游动物和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 自动调节人 减少污水排放、不乱扔垃圾等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