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活用新教材,教好初中历史的关键

活用新教材,教好初中历史的关键

来源:锐游网
244

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

科学教育家

2008年5月第5期

活用新教材,教好初中历史的关键

王亚民

(长蛉县教师进修学校

过去是教师教教材.现在是教师用教材教。面对从理念、形

吉林长岭

131500)

新教材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如重要朝代的国家疆域.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战役等,教材还配有《历史地图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可以最大限度发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张老师除利用书中三国鼎立形势图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形势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更好的

理解本课.

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新教材,教师如何活用新教材.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为例,结合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就以下几个环节谈点体会.以求我们

共同学习.

1

遵守I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依据,具有指导性。在用活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结合点.但是在与基层教师共同学习、教研过

程中,我发现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教师学习和领悟的不够,不

3.3巧用图片.增强审美情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易于感知的图片索材,精美的艺术作品烘托出了浓厚的历史审

美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恰当的

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去设计教学活动,使《课程标准》成为教学行动的指南.对各部分内容的处理面面俱到,平均使用时问.抓不住核心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必须加强学

习,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增强学生历史直观性和历史的审美情趣。如讲到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时.可以指导学生观赏《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浓浓的原始文化氛围使

学生对当时的历史风貌产生丰富的遐想.而且对半坡远古居民

的生产生滔有了更深刻的了躬。

3.4运用文献资料专栏,培养理解运用史料能力。常言说“论从史出”,课文里的黑体字就是立论的依据.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历史典籍、先贤名哲、诗歌民谣,对培养学生运用史料

理解历史事件、历史入物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还能增加历史的

二十一世纪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创造力、广博的知识领域、深厚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

学艺术、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与欲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教师原有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时代的

要求,教师必须博采众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拓宽tl己的知识面。因此,要想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首先必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3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增强了历史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为历史教

亲近感。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时,就可以引用

唐太宗的原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反应了唐太宗开明的政治意识.加深学生对贞观之治的

理解。

一些史料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有益素材,如古今中外先贤名哲的至理名言。就会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像商鞅“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改革意识,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品格,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麦”的爱国情怀等这些蕴涵丰富哲理的精言妙语怎能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3.5选用小字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新教材除正文外。

师.面对不再枯燥乏味的新教材,如何挖掘和活用教材使历史课

变得生动有趣呢?

3.1利用好导入框、增强学习动机。新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短小精辟的引言,有的联系旧课,导人新课.有承上启下作用,有的是对一段史实的简要概述,对了解历史知识大有好处,有的提出问题.发入深思…….一段段精辟的。引言”既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中利用每课

。引言”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为讲授新课

还以楷体字的形式精选大量的小字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加深理解正文.拓宽阅读和思考空间.扩大知识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在教课时

对此应不容忽视。

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

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本课的引言,出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的诗碑。昭君自有千秋

总之.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

发掘自身资源,结合自己的特长.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进而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灵活多样的运用导入框.将其有机的纳入到教学之

中,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

3.2

收稿日期t2008—5—28

利用地图,培养读图识史能力.古人云t“左图右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