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
浅谈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
抽血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 其病人来源于急诊和门诊的各个科室。掌握良好、合理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但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为诊室赢得声誉,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抽血室为例,论述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一些重要技巧及意义[1]。
标签:护患关系 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良好的沟通是构成优质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掌握并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巧妙地运用语言沟通技巧
在门诊抽血室工作,语言沟通十分重要。
1.1称呼得体 称呼语是护患沟通的起点。称呼得体往往会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在接待病人时,要主动问“您好!”,在交谈时要注意礼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予以适当称呼,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减少由于恐惧而造成的焦虑心理,争取患者理解和配合。
1.2了解患者的需要
采血前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目的首先是为了了解患者是否做好了采血前准备,比如:空腹须8-10个小时,有无剧烈运动,有没有服用可能影响化验结果的药物等;其次是为了达到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得到心理安慰的目的。因此,需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主动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采血工作。
护士与患者除了依靠语言性沟通外,还要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和非语言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非语言性沟通,体现在护士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和一些举止上,这些往往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2.护士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是伴随语言沟通的外部行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比语言性沟通更富有感染力。包括:微笑语言、眼神语言、触摸语言、仪表语言等。
微笑是最常用且最有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通过微笑服务,可以缩短护患间的距离,使病人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我们常说:微笑不仅仅是一种面部表情,对于护士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由于工作要求我们需要佩戴口罩,
因此我们更多的笑容是体现在眼神、眼神的神态。面对患者,我们在使用微笑语言进行交流时,患者依旧可以透过口罩而感受到我们因微笑而上扬的嘴角。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交流与表达,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眼神,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有畏惧心理的成年患者,要抓住与其交谈的契机,护士可以一边采血一边与患者交谈,这样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在交谈过程中完成采血,减轻患者的因采血产生的恐惧感,争取患者的配合。
在采血前,我们可以通过轻拍患者肩膀、轻握患者手掌来给予其力量,使其放松心情,减轻紧张的心理,使患者更容易配合。但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患者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应用恰当,以免引起误解。
护士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开朗无私的性格都能唤起患者乐观的情绪,赢得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面对采血病人时,要以愉快、积极的心情去感染病人,从而减轻病人对采血产生的恐惧心理。[2]乐观、健谈的护士,往往会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與配合。
3.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
护理操作技术精湛,基本功扎实,穿刺时的无痛技术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3]在抽血室工作,我想没有比“一针见血、扎针不疼”更有效的沟通方法了。大多数患者在穿刺前都有一种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唯恐一针不成功,给自己带来疼痛,甚至在采血过程中有“闪躲”的动作,这时护士首先要给患者心理安慰,并用柔和的语言告诉患者:“您不要紧张,我尽可能一针穿刺成功。”选择明显且易成功的血管,增加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如不能一针见血,应向患者表示歉意,并用语言安慰,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当病人愤怒、表示不能接受时,护士要保持冷静,认真倾听,耐心解释,诚意道歉,必要时暂时回避,请其他同事帮忙。
4. 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相宜的心理支持
4.1在抽血室难免会有哭闹不合作的患儿抽血,首先要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适当的赞美患儿,取得孩子的配合。其次,最大限度的保证一针见血,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宝宝和家长一起参与互动游戏,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宝宝,和阿姨一起数数好不好,我们闭上眼,从1数到10,数完了就可以和妈妈回家了。”也可以说一些鼓励性语言,比如:“宝宝真棒,打针不怕痛也不哭,是不是?”“来,宝宝最乖,伸手手给阿姨看看,阿姨给你打得轻轻的,用最小最小的针,好不好?”当患儿配合完成穿刺时,再说一些“你真棒”“宝宝真勇敢”等表扬的话,让患儿感到被尊重和满足实际疼痛感也会降低,使其消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保持放松状态,主动配合抽血工作。
4.2对疼痛敏感、晕血的患者,采血前指导其缓慢深呼吸,全身放松,并适当的采用心理诱导的方式,用热情、肯定的语言、适当的保证、充满信心的态度,这些都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患者在情绪放松的情况下采血,同时对他们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防备他们晕倒摔伤。
5.采血后的宣教与健康指导对护患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采血后交代正确的按压方法:瞩病人按压5分钟勿揉,以免引起局部血肿。对于特殊病人要予以着重交代,
如:对于血管粗大的患者,要叮嘱:“您的血管粗,一定要按压5-10分钟,不然会引起局部血肿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凝血功能较差,嘱患者或家属要按压10分钟,或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避免局部淤血。要认真、耐心的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包括取化验单的地点、时间。与患者细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6.对于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在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患者抽血后发生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甚至意识突然丧失等晕血反应时,抽血室护士首先不能惊慌,要采取果断、有效的处理措施。将患者扶到诊床平躺,喂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由于长时间未进食,抽血人多,排队等待时间长,长时间的站立而出现的短暂性的低血糖症状,这时患者家属会十分惊慌,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予以患者平躺,喂食少量温开水(注意不能喂食糖水和过多的温水,因为此时患者还未进行抽血检查,以免影响化验结果。)及时、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体现了护士的较高的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对护患沟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遇有“老、弱、病、残”患者抽血时,要开辟绿色通道,对患者加以关心,体现我们的优质护理以及人性化服务。使患者从心里感受到温暖。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架起护患关系的桥梁,在与采血患者的沟通中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沟通技巧,不仅增进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得到了患者的肯定。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缩短护患间的心理差距、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惠芬 .浅谈门急诊抽血室护患沟通的技巧 [J].医药前沿,2013,9.
[2]杨芳,门诊护士如何与病人沟通 [J].健康必读,2013,9.
[3]金蔚英. 浅谈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