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来源:锐游网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4期医药与临床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王华英

(威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内江 642450)

R246     A     2095-4808(2020)04-061-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麻醉科属于临床中具有潜在风险的学科,麻醉的安全和手术成功率以及患者生命安

全联系密切。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麻醉安全,提高麻醉技术的精准度,用以确保麻醉的安全,用于预防医疗事故,以下为常见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注意事项。1.常见的麻醉方式

从麻醉方法进行分类,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能够让患者意识状态完全丧失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能够满足各类手术需求,患者不会感受到任何同痛苦,就像陷入睡眠状态一样。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下腹部以及下肢手术手术均能够使用该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要则能够使身体的某部分发生局限性麻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患者手术过程程中能够保持意识清醒。2.全身麻醉的注意事项

全身麻醉不同时期,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尽相同,(1)麻醉诱导期,检查麻醉用药,包括急救药品、麻醉机、麻醉药品、麻醉插管盘均需要反复检查,连接吸引器,备好吸痰管,确保吸引管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约束性保护,预防麻醉诱导时期患者躁动导致导管脱落。推注麻醉诱导剂后,需要加快输液速度,促使药物尽快进入人体循环,鉴于麻醉后括约肌松弛,体内循环血量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体。麻醉诱导时期可紧握患者双手,让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同时避免患者丧失意识后意外坠床,全麻诱导前需要做到完全制动。麻醉诱导后需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进行插管,在喉镜帮助下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需要进行挤压呼吸,加压呼吸压力需低于15mmHg。术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保护患者身体各部位尤其是眼部不受压,准备各类突发情况处理预案。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时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备好抢救药物。(2)麻醉维持期,全身麻醉维持期患者对于各类药物耐受能力相对稳定,麻醉引发的危险因素较少,多数风险由手术操作引发,故而麻醉维持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发现意外情况后迅速分析原因,提供可靠的病因信息,用于计算出血量、尿量以及冲洗量,用于麻醉液体调控,避免麻醉风险。(3)麻醉苏醒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提供专人看护,间隔一刻钟至半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直至患者完全恢复意识。麻醉苏醒期需要重点预防呼吸高梗阻,呼吸道梗阻属于麻醉苏醒期高危并发症,延迟性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喉痉挛以及舌后坠均属于呼吸道梗阻并发症,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并发呼吸道梗阻,除特殊医嘱外,拔管后需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放置,避免口咽部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出现鼾声极有可能有舌后坠,可托起下颌,使用通气导管。出现尖叫喉鸣声为喉痉挛,需要加压补氧,必要时进行环甲膜穿刺补氧。此时需要注意检查各类导管放置情况,位置放置不当以及引流不畅的导管需要立即处理,同时还需要预防患者苏醒时抓扯敷料以及导管。此时还需要检查患者出血状况,发现患者存在可持续性出血时需要立即处理,注意患者脉搏、血压以及

心电图,发现血压过低需要及时采取补液输血治疗,用以补充血容量。鉴于全身麻醉患者

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情况较为常见,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全身制动,提前做好制定准备工作,避免患者坠床或者拔除导管。医务人员在患者拔除导管后需要做好制动工作,和患者主动交流用以判断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对于完全恢复意识的患者需告知患者不能翻身,对于未完全恢复意识的患者的患者需要使用护栏,持续观察患者有关情况,患者病床前不能离人。患者送入恢复室后,需要记录患者各项数据,做好应急准备工作。3.椎管内麻醉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属于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确切,在麻醉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有:(1)做好术前访视工作,需要了解患者过往病史、全身情况、精神状态,向介绍椎管内麻醉的注意事项,做好患者沟通工作,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帮护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接受手术前需要仔细核对患者各项基本治疗,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以及性别。鉴于椎管内麻醉需要阻滞交感神经,促使血管扩张,血容量将会相对下降,同时由于手术前禁饮禁食会导致患者发生低血压,因此进行麻醉穿刺前需要先行建立静脉通道,首选外周静脉建立静脉通道,若外周静脉血管条件不佳,可在颈内静脉进建立静脉通道。(2)椎管穿刺时,需要注意保住患者头部和腿部,进行体位固定的同时还可让患者获得安全感。椎管穿刺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血压以及血氧分压,当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血氧分压过低以及血压过低时,需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3)麻醉中,需要注意控制麻醉药剂量用于控制麻醉平面,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和血压变化,当发现麻醉平面过高时,需要增加进行输液操作补充血容量用以提升血压。4.局部麻醉注意事项

(1)术前访视,麻醉医师需要和患者加强联系,向患者仔细说明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便于患者解释局部麻醉的优点,告知患者局部麻醉注意事项。(2)患者术前准备,接受大范围神经阻滞手术前八小时需要采取严格的禁食以及禁饮,而周围神经阻滞患者可在术前四小时开始禁食禁饮。(2)局部麻醉药使用事项,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局部麻醉要药理,选择对患者机体影响最小的药物。使用局部麻醉药时需要加用肾上腺素,用于促进血管收缩,起到延长麻醉时间以及降低麻醉要重度可能,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患者创面出血风险。需要避免使用溶度过高的局部麻醉药,避免患者血压急剧上升、面色苍白、心动过速以及恶心呕吐。(3)预防毒性反应,性需要考虑患者体质,针对肝功能严重损坏患者、幼儿以及老人需要酌情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使用局部麻醉药后加用肾上腺素需要避开用药禁忌症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后需要仔细观察有无吸入血液,避免局部麻醉药进入血管,别号各类抢救工具,做好急救准备。当患者发生毒性反应时,需要立即停用麻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接受麻醉的患者在正式麻醉前,需要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对其进行身体素质评估,计算患者麻醉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后采取完善的风险预案。考虑到麻醉医师对麻醉操作安全性影响较大,故而麻醉医师需要着重提升麻醉技术,加强行业间交流。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永杰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600)

【摘要】目的:本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手术期间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麻取得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过去两年中(时间:2017年11月—2019年11月)

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验组(例数=34例)在进行手术期间施予其瑞芬太尼+丙泊酚静麻,对照组(例数=34例)在手术治疗时进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实验组、对照组取得的治疗效果展开组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实验组经施予麻醉后其心率、血压和对照组有差异,(P值范围<0.05)。实验组经施予麻醉后其自由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对照组有差异,(P值范围<0.05)。结论:A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麻,可取得理想的手术疗效,患者血压稳定、波动小,有效保障其自由呼吸时间、苏醒时间进一步缩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压;瑞芬太尼;苏醒时间;丙泊酚

R608     A     2095-4808(2020)04-061-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急性胆囊炎(AC)在临床中为常见疾病,以上腹痛、恶心以及发热等症状为主,需紧急入院接受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由于解剖上的困难、不可接受的高并发症率,曾一度被认为是AC患者治疗的绝对禁忌症。但因科技方面、医疗方面的

(时间:2017年11进步,LC治疗水平也随之提升[1]。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在过去两年中

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总例数=68例),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的麻醉方案对疗效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论述:1.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在过去两年中(时间: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总例数=68例),经回顾性展开本次的分组研究。实验组男共22例,1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21岁-83岁,年龄均值(39.88±3.03)岁。对照组男女所占比例为21:13,年龄范围20岁-85岁,平均年龄(39.74±2.96)岁。收集患者的资料已完整,患者、家属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案已了解,进而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本次已将药物过敏、哮喘、精神疾病、血液疾病、胃肠道出血疾病、感染性疾病、吸毒、恶性肿瘤、孕期者排除在外,本次的研究结果主要基于已经对比、分析两组年龄之上展开,两组资料相关指标的对比无差异,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例数=34例)在进行手术期间施予其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复合,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瑞芬太尼(剂量=2.5ug/kg)+丙泊酚(剂量=2.5ug/kg)。麻醉诱导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剂量=0.15ng/kg)、唑达唑仑((剂量=0.06mg/kg)),在气官插管之后应用异氟醚(剂量=2.5ug/kg)吸入维持麻醉,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剂量=0.03ng/kg)进行间断性 静滴,术中加强生命指标的变化和分析。实验组(例数=34例)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静麻进行静滴治疗,诱导麻醉和对照组相一致。在术中瑞芬太尼(剂量=0.15ug/kg.min)+丙泊酚(剂量=75ug/kg.min),术中加强指标变化的监测。

1.3统计学研究,在进行分组数据研究之中,分组数据的分析、统计时主要应用软件SPSS22.0,分组计数经(n%)对结果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分析后进行论述,组别间计量资料经(x±s)对结果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分析后进行论述,两组的数据核对和检验经P值范围<0.05进行对比,此次研究在结果两组对比中P呈小于0.05,则组别的数据在此次研究中具有统计意义。2.结果

验组经施予药物后其心率、血压、自由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对照组有差异,(P

值范围<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对和分析

组别

实验组对照组TP

舒张压63.0±11.466.9±7.84.3440.019

收缩压109.1±12.4112.7±14.54.0130.020

心率(次/分)自由呼吸恢复时间(分)苏醒时间(分)63.8±6.29.3±3.013.8±3.967.6±6.912.2±3.717.6±3.35.9004.5625.7710.0130.0180.014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病症,AC是胆囊的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AC治疗的标准术式,已经取代开放性切除术(OC)成为AC的一线治疗手段,因为它具有相当的疗效、较低的发病率和较低的成本。 在LC中关键环节为麻醉,麻醉的效果对于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这成为LC顺利完成的基础[3]。瑞芬太尼是一种哌啶类阿片,可起μ受体激动剂的效果,在人体一分钟内可保障血脑保持平衡,药物起效快,但是其作用维持效果短(5-10分钟)。丙泊酚属于短效麻醉药物,连续输注可保障血药浓度

实验组经施予麻醉稳定,于瑞芬太尼联合可起到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4]。本次研究显示:

后其心率、血压和对照组有差异,(P值范围<0.05)。实验组经施予麻醉后其自由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对照组有差异,(P值范围<0.05)。证实,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麻醉时应用可保障患者生命指标保持稳定,对手术治疗均有益,可提升其疗效。

概而言之,A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麻,可取得理想的手术疗效,患者血压稳定、波动小,有效保障其自由呼吸时间、苏醒时间进一步缩短,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罗乃荣,吴海滨,赵春江,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

动力学和血糖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23):3076-3078.

[2] 卜凤牛,柴茂盛.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J].河北医学,2019,25(11):1865-1869.

[3] 金红娇.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127-128.

[4] 哈斯,周颖,杜浩,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

根治术的配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89-90.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