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代山东的形容

古代山东的形容

来源:锐游网


古代山东的形容

古代山东通常指齐鲁大地,也有东鲁、海右、山左等别称。这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山东地区主要分布着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所以又被称为齐鲁之邦。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山东又被称为“海右”或“山左”。在历史上,山东一直是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之一,为孔孟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文学作品中,古代山东经常被描述为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的地方,也常被用作诗歌、戏曲等文艺作品的背景。

①齐鲁

因春秋时期,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在本区域,故简称“鲁”。又因太公吕尚(姜子牙)受封的齐国亦在此,故别称 “齐鲁”。

②东鲁

“东鲁”原指春秋鲁国,后用以指山东省。《文选·孔稚珪》:“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因思念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了《寄东鲁二稚子》诗篇, 其中有“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之句。他在另一首诗《赠武十七谔》中也用了“东鲁”作为山东的别称:“爱

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笃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东鲁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黎元洪《檄山东文》:“东鲁开化最早,文明独先。”“东鲁”一词最出名的出处是苏轼之弟子由的诗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③海右

“海右”泛指临近黄海、东海的地区。以在大海之右(西),故名。杜甫有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此处海右尚非泛指。

《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志四》记载,明初今山东省境置三个道:济南道、海右道、辽海东宁道,其中,海右道驻山东省城。后来文人墨客经常用“海右”一词来指称整个山东地区。如明代历城诗人许邦才、李攀龙有诗集名《海右倡和集》;明末清初德州诗人程先贞自号“海右陈人”,并将自己的诗集取名为《海右陈人集》,有诗句写道:“无名何必问,海右一陈人”;清初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中则说他“尝欲辑海右六郡前辈作者遗集五十家”,这五十位诗人亦是指山东全省范围而言。

④海岱

“海岱”一名,来自泰山和渤海。海,东海;岱,泰山。泛指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地域。《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

明代何景明《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风节云霄上,霜威海岱间。”山东在大海的西岸,中部有泰山,大海和泰山是山东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因此别称“海岱”。

⑤山东

“山东”一名,历史上所称不一。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战国时期,秦据关中,称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为“山东”,一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时也包括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这时山东是广泛的地域名称。

五代时晋以其地居太行山西,称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把“山东”作为政区专名是在金代。金据山东地区后,改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西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山东”这个古老的地理区域名称作为行政区划名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