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阳市白云区工业转型路径研究
贵阳市白云区工业转型路径研究
来源:锐游网
贵阳市白云区工业转型路径研究魏配轩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3【摘 要】白云区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随着铝工业产能过剩,倒逼着工业转型发展。通过对白云区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出工业转型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工业转型路径,即打造循环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并提出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最后提出几点加快工业转型的建议。【关键词】铝工业 装备制造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贵阳市的工业基地,因铝而兴的白云区曾凭藉铝业成就了工业大区的地位,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08年以来,白云区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但201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增加值的三成以上仍来自贵州铝厂。2008年的凝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以及全国铝工业产能过剩的现实,倒逼着白云区工业转型发展。发的适用土地非常有限,工业用地储备不足成为了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难题;工业投资占全区总投资的比重偏小,且没有建立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二是创新能力急需增强。2012年白云区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不到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产品开发能力和更新能力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新产品产值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企业为数不多。三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白云区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铝及铝加工产业是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4%,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现有企业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四是信息化水平滞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网络先进性和集成度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规模,信息化建设在提升传统产业及衍生新兴产业方面未充分发挥作用;大中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一、白云区工业发展现状白云区重点工业主要由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医药构成。(一)工业总体发展态势2007年以来,白云区工业连续6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129.8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108.73亿元;此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260.35亿元。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2007年的2.01倍,年均增长14.9%。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7年的1.41倍,年均增长7.2%。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1家即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100.24亿元)、超10亿元的3家即贵州金苹果铝棒有限公司(15.39亿元)、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14.23亿元)、贵阳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13.96亿元)、超亿元的33家。(二)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白云区2007-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7年的5.1%上升到2012年的17.4%;总产值比重由2007年的5.4%上升到2012年的11.9%。从业人员比重由2007年的5.6%上升到2011年的8.6%;利税额比重虽有波动,但整体上是上升的。长期以来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区委、区政府陆续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比重由2007年的7.2%上升到2011年的38.3%;民营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比重由2007年的10.0%上升到2011年的36.2;从业人员由2007年的7.8%上升到2011年的22.9%;利税额由2007年的0.6%上升到2011年的47.8%;虽然民营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6年来的总体发展态势充分表明民营企业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产业集中度在稳步上升,经营效益在有效提升。(三)主要产业发展现状2012年,四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4.0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35亿元的86.1%。铝及铝加工“一业独大”,2012年实现总产值13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4%。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以及食品医药2012年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2%、6.7%和9.7%。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较小,没有大型企业带动。新材料产业缺乏高技术人才,自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较少,市场整体竞争力薄弱,产业链未能较好实现前身、后向和旁侧延伸。食品医药产业科研力量薄弱,核心技术缺乏。三、工业转型的路径(一)打造循环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关键是建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构建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链。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长期以来,白云区的工业主要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由于技术创新驱动不够,工艺落后,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白云区当前重点工业经济发展,白云区转型发展要打造循环发展模式。(二)着力构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与竞争并存,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就白云区工业经济,主要打造以铝矿和装备制造为主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用装备制造企业的设备作为铝矿开发的装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使新材料、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形成技术共享的共同体;以生活性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为区内外提供生活用品。(三)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大幅度提升白云区经济问题,形成并巩固产来集群优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青山大道产城互动带为主战场,继续抓好铝及铝加工基地、贵阳综合保税区和沙文生态产业园建设,强力推进贵州省环保生态产业园建设。(四)重点产业发展铝及铝加工产业。加强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提高铝矿的开采利用效率。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破除铝业发展电力成本较高的问题。大力(下转第48页)二、工业转型面临的问题一是生产要素制约严重。目前,白云区除铝及铝加工基地有较大面积的工业用地外,其他园区的工业用地面积偏小且零散,能够连片开46 Economic Vision2013. 11的市场。而农村流动超市利用发达的农村交通将商品直接送到农民手中,提供一种灵活方便的服务。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流动超市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首先,在人才的吸收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基层销售员工的选择上可以吸收当地的农村年轻人。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对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实际需求有着很深的了解;二来他们更能吃苦,更能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然后,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请进来:邀请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或者农村市场上比较成功的企业领导定期到公司开展培训及指导;走出去:选派比较优秀的员工到行业内优秀企业考察,学习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3.5 实现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流动超市要形成规模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和符号。首先对外部进行规范,整个流动超市必须具有统一的标识,统一的服装,统一的配送车辆等。企业内部要有统一的采购渠道,统一的配送方式,统一的经营策略等。在服务方面,首先要规范商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保障农民的利益,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赖;然后要提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如规范礼貌用语等,真正给予顾客宾至如归的感觉。参考文献[1]江若尘.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3]公风华,谷中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5):53-57.作者简介石艳(1992-),女,四川眉山,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3、建立农村流动超市的策略分析3.1 扩大规模,稳步发展,增强竞争力农村流动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品流通形势,农村消费者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因此,流动超市可采取逐步扩大的发展方式。第一步,以四川某县为发展中心,建立商品配送中心,向配送中心周围的农村运送商品。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向该县所在的市扩展。第二步,在市区建立商品配送基地,向基地周围的农村配送,逐步覆盖整个全市范围。第三步,采取加盟的方式全面覆盖四川地区。3.2 超市商品档次定位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之间在消费习惯、消费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民首先注意的是商品的经济性,其次才是使用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对农村市场需求展开深入调研,确定商品档次,避免与城市商品档次地位雷同。根据农民消费习惯,可以在满足使用效果的基础上选择中低档次的商品。在商品种类方面,要结合农村实际,选择农民真正需要的商品。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外,可以增加种子、化肥等农资用品,或者代理充话费等业务。3.3 进货渠道多样化选择为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保障商品质量,降低商品售价,超市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进货渠道。在甄选进货商家时,要对商品质量、进货价格及商家信誉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与对比。选择能够提供质优、价廉商品且信誉度较高的商家。这样有效避免了因进货渠道单一造成的商品质量低,价格高等问题。3.4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上接第46页)发展铝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优化铝产品结构,产品向高端化倾斜,以发展铝板带、飞轮毂为代表。扩大经营范围,向资源、技术、金融、能源、贸易等领域延伸,由单一铝业向综合矿业公司转型。装备制造业。抢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号文件)把贵州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以及贵州交通基础建设加快的历史机遇,培育壮大白云区装备制造业。围绕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及产业配套,广泛开展协作配套,依托南方汇通、中国航空工业标准制造公司贵州中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整合制造业资源,重点生产工程机械、特种车辆、矿山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等。新材料产业。按照贵阳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向,充分发挥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和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开台的作用,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研究开发新材料,延伸产业链,增加新产品。食品医药业。食品加工业一年就可以建成投产、当年便能盈利,且食品加工业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且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对就业有很大拉动作用。贵州天然药材富集,是发展医药业的天然土地。目前,白云区聚集了贵州拜特制药、贵阳娃哈哈、燕京啤酒、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等大型企业,依托这些大型企业,打造白云区食品医药基地。节能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环境保护和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加快建设贵州省环保生态产业园,以染污物治理装备、节能产品环保材料等为主攻方向,引进并消化先进环保技术,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白云区新的增长点,减小铝工业转型以及氧化铝产能2014年转入清镇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难题。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化利用,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重点围绕城市矿产、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利用、赤泥资源利用等领域,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放应用。四、加快白云区工业转型的建议一是加强规划引导。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资源配置、公共服务职责和实现路径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经验证明,一个区域的发展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区域的发展目标。白云区政府要在准确把握区内工业发展阶段,严格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科学编制工业转型发展规划。用规划来指导白云区工业转型方向、转型重点产业的选择,避免盲目的转型发展。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长期以来,白云区享受铝工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民营企业组织灵活,紧紧把握市场安排生产,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且民营经济对于促进就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白云区政府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从政策、税收、审批程序等给予优惠,并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提高工业创新能力。加强与贵阳国家高新区技术交流,着重在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支撑、创新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帮助行业和企业突破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贵阳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2]薛璇.中铝转型之路.中国有色金属[J].2012年第21期.[3]粟增富.广西铝产业集群研究.特区经济[J].2012年6月.48 Economic Vision2013. 11贵阳市白云区工业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魏配轩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3经济视野
Economic Vision2013(21)
1.贵阳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薛璇 中铝转型之路 2012(21)3.粟增富 广西铝产业集群研究 2012
引用本文格式:魏配轩 贵阳市白云区工业转型路径研究[期刊论文]-经济视野 2013(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