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来源:锐游网
航海教育研究2011.1 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硇青效措施 华菊翠 (大连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从夯实学科基础,重视素质教育、坚 持服务面向、构建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总结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1006—8724(2011)01—0072—02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二、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首 先,大学毕业生总量在不断增大,初次就业率却不 近年来,大连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较 好,2003年以来,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在 断下降。n 未就业大学生人数逐渐在大幅增加,对 社会构成了巨大压力。 其次,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专业看,一些 辽宁省高校中居于前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 说明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从学科统 计情况看,2003~2007年学校与轨道交通及其装 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 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 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 社会学、经济 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从地区看,东 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 数。而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艰苦地区,当前就业 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中部不少省 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 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呈现出较 大的结构性矛盾。 备制造、IT行业有关的学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从 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学校由于原隶属于铁道部,与 铁路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铁路特色专 业,如车辆工程、电力机车需求较大,实际签约率较 高;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背景下,制造业也 有较大的发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 制工程在就业质量和数量上也比较理想。2003年 以来,学校软件学院“先导班”学生相继毕业,传统 专业+软件工程的毕业生也有很高的就业率,达到 95%以上。按毕业生行业流向统计,由于学校原隶 属于铁道部,铁路行业仍旧是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 要领域。此外,毕业生在IT领域就业的比例也较 高。按服务的企业性质统计,企业单位是学校毕业 生就业的主渠道,约占66%。以前,国有企业就业 第三,独生子女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就家 庭而言,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或 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回到父母身边,这在客观上影响 到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缩小了就业范围。 第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就业 比例较高,但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非 公有制企业吸纳了大量毕业生,也成为毕业生就业 的重要渠道。学校作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 以辽宁地区为主,而其中在大连就业的比例较高, 中存在着性别歧视,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女 生。有的单位虽然不明确表示,但对女毕业生设置 了种种障碍。 此外,不同院校问的毕业生就业差别显著。教 育部直属高校就业情况较好,地方院校就业情况较 由于大连城市环境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已越来越受 到毕业生的青睐。 三、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举措 1.夯实学科基础,重视素质教育 差,重点大学明显好于非重点大学。在某些传统行 业特点明显的领域,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正逐渐挤压 普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 出口环境恶化,威胁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学校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和2006年,按照 收稿日期:2010—10—20 作者简介:华菊翠(1966一),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一72— 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创新,发展个性,健全人 格,重视能力,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两次修订了 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的要求。 学校重视课程体系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 代,就开始了以加强基础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 学改革;90年代,进行了9个系列课程建设;2003 年对系列课程进行整合,形成5大课程体系。2004 年,以加强课程建设为主题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制 定《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投入 经费80多万元,加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力 度,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国 内率先提出“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缩机扩电、淡化 专业、宽口教育”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教改总思 路,提出按“六个系列、三个板块”构建课程体系,成 为学校制定和修订培养方案的主要指导思想。 2.坚持服务面向,构建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顺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本着有利于学 校长远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和 学校特色形成的原则,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多年 来,依据为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培养机械制造工艺类 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逐步设立了热力机车、铁道 车辆、焊接工艺及设备等6个专业,奠定了学校服 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基础。80年代,为培养 机电结合、工管结合的人才,扩展电类、管理类专 业。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铁路 发展的需求,确定了“以工为主、适度综合、调整结 构、重点发展、形成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指 导思想,依托已有学科资源优势,带动新的学科专 业建设,先后设立了艺术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专 业,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形成相对优势,提高了服务 能力。目前,学校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面向轨道交通 的学科专业体系,特别是在铁路装备制造材料和工 艺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成为东北地区唯 一一所以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大学。 3.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大连市以信息化带 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 辽宁省“紧缺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成立 了软件学院。2002年9月,在“先导班”实践的基 础上,在全省率先进行了“传统专业+软件工程”的 5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使学生 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又掌握软件工程知 识。三届“先导班”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供不应 求的局面。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学校办学 中的突出亮点。 2000年,学校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推出了“3 +2”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就学期间能 够接触两种不同社会背景的文化,思想观念更加适 应国际化工作环境的需要。目前,已有171名学生 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十几所大学继续学习。 由于特色鲜明、注重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社 会声誉日益提高,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复合型人 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了学生 的就业空间,使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更加紧密结合,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4.坚持校企合作,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企合作,不断 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制 定了“以教学为主,以生产劳动和科研为辅,实行教 学、生产劳动、科研三结合”的办学原则,与相关企 业构成产学研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校结合自身 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学科专业方面的传统优势, 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产学 研合作,以解决企业引进消化吸收方面的重大科学 技术问题为牵引,汇聚多学科资源,整合校企双方 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形成了联合、协作、开放的研 发平台。学校还组建了“大连交通大学中俄科教中 心”,与俄罗斯国立远东轨道交通大学签署合作交 流协议,开拓了国际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的合作模 式。2008年与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 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建“铁路货车重载、快捷工程技 术研究院”,建立了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 新为核心的研究实体和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些合作平台采用新的机制和体制,充分整合双方 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为科研反 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搭建了良 性互动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于增荣.大学生就业形势观察[EB/OL].[2008—05— 22].http://career.hdpu.edu.en/article—show.asp?id= 3230. [2]葛继平.转制高校办学理念的战略选择[J].辽宁教育 研究。2008(12). [3]郑旭.地方高校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J].辽宁 教育研究,2007(10). [4]莫荣,刘 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N].经 济参考报,2003—06—11. 一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