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来源:锐游网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福州第四十中学 陈生尧 古同中物理难学,这是大部分高中学生共同的感受。由于初高 中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等存在较大的差 异,导致初高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跨度”,而刚进入到高中的高 一新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此,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高中的学习方式,以降 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跨度”;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回 顾相关的初中知识,帮助学生尽快地由初中的学习状态进入到 高中的学习状态。同时,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高一学生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过渡、提 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脱节的原因 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 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 制,高中的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 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难度的差距,反而加大了。具体脱节的原 因有以下几点: 1.教材的差异 (1)初中教材的特点 ①初中教材重在定性研究,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 ②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 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 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③初中物理的练习题,一般只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计算 题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2)高中教材的特点 ①高中教材重在定量研究,并注重理论分析,内容复杂、抽象。 ②对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不仅要求从实验出发,还要从建 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③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有更多的抽象思维和动态思维,学 生需要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 的想象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的知识量增大,综合性、理论性增强。学科间 的知识相互渗透强,相互为用,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要求 学生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同时,高中物理要以某些 基础理论为大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联系起来,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2.知识层次的差异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 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 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对物理概念的 引入也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理解的要求程度低、思维能力 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不够严密。如在运动学中只 讲路程而不提位移,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把速率的定义作为 速度的定义。初中学习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 不作重点要求,表达式也较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 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 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 的计算,整个内容较少,在升入高中前成绩可以短期内提高,造 成了学生们认为物理简单、易学的感觉。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系统,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对 物理现象需要进行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 点、理想气体、振动和波、电磁场等。高中物理概念较抽象、复 杂,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如:物理量的矢量性,学生理 解起来就很困难。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初中已形 成的定势思维,还要进一步地对概念理解、应用就更困难了。而 且高中的物理规律常常涉及到多个变量,表达式也较复杂,还经 常要用图象来描述。例如:运动学的四个基本公式,牵涉到了s、 t、a、 u五个物理量,初中一个学期都学不到四个公式,而高中 一节课就要学完,困难可想而知。还有V—T图象和S—T图象。 图象的描述尽管比较形象、直观,但由于初中学生很少利用图像 进行分析解题,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并应用图像解题就显得很难 适应。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 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 阶。 3.学生的原因 初中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注重学生的直观感觉。 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后仍然习惯初中时的形象思维,不习惯抽象思 维;只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分析、推理、归纳;只习惯模仿,不习 惯独立思考;只习惯慢节奏、小容量,不习惯快节奏、大容量。 初中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 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 们仍需要有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 51) 2012.8 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 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 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 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 生,他们心理发展的程度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高中物理的难 度大、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 方面容易形成压力。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 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 逐步提高。 4.教师的原因 教师对于初高中知识的脱轨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物理难的一 个原因,很多高中教师没有接触过初中课本,也不了解初中的教 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一昧的以自己的方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 知水平,教学内容安排上按部就班,教学方法简单化。而初中教 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知识的渗透,使刚刚进 入高中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1)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是强调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强 调课程结构要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 展的规律;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 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有用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 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课程评价强调要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管理方面, 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2)注重情感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教 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解决学生学习上的 实际问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宽容,不能随便批评学生,要尊 重他们的意见,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变被 动为主动,顺利跨过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2.改进教学方法 (1)加强直观性的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要求明确物理情景,建 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形象、具体化,通过实物演示的 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 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实施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 教师的传授,养成了依赖心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材己 开始强调科学探究,使学生在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 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等环节后思考、研究问 题,为高中生自主而独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 分挖掘新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以激发他 (52 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策略 (D循序渐进,了解初高中教材。 高中物理教师要了解初中物理教材,知道初中物理教师的 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明确初中学生已学过哪些知识,对 知识的掌握到什么层次及获取这些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 上结合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制定具体有效的教学 方法。在实际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小初高中知识内容 衔接的坡度,对初中所学知识要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还要掌 握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如“矢量”是学习 难点,在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理解代数运算与矢量运算的区别, 引导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画矢量图,在计算方面,只限于同一直 线上的和可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的情形,不要随意加深。举 例时千万不能一讲就是高考题,否则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在起始教学过程中要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保护学 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在教学思路上,要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教和学都要注重理解。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能满足于简 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 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 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 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地领 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会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当作知识 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可以通过讲 解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例题,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发散思 维的能力。 (3)加强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 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 索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本质,提高知识应用的灵活 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释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创 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一个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进行章节小 结,并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 思的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加强学法的指导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第一‘、要树立自信,不管自身的起点怎 么样,高了,勇于攀登;低了,努力改正。第二、要敢于吃苦,珍惜 时间,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 获。要求学生做好八个环节:制定计划一课前预习一专心上课一 及时复习一独立作业一解决疑难一系统总结一课外学习。具体 做法有以下几点: (1)做好三个基本。 明确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规律,掌握基本方法。如重力,不能 理解为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 个分力。又如惯性、惯性定律,很多学生会认为速度大的物体不 容易停下是因为惯性大,物体只有运动时才有惯性。这些都是学 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错误的理解思维。教师在课堂中要努 设计课堂教学导人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永泰城关中学 陈学煊 田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验、游戏、多媒体 等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 目的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新课教学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超的导课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 结晶,为一堂课奠定成功的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 幕,乐曲的引子,有调动学习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学习主 题和进入学习情境的功能,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 缺乏 新意、呆板或针对性不强的导入方式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反而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枯糙无味,相反,如果教师能精心 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整个课 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精神集中、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教 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自然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提高课堂教 与学的有效性。以下谈谈本人近年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中的一些导入做法和实例。 一、精心设计一些实验导入新课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学生获得感性认 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教师可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导入新课,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如在《机械能守恒》教学中,利用单摆摆球实验导入, 准备一个大约1米长的单摆,先将摆球拉到老师的鼻尖处,保持 头不动,然后放开摆球,使摆摆动起来,当摆球摆向老师时,同学 都担心球会碰到老师的鼻子,老师的头却一动不动,摆球摆到老 师的鼻尖处时,球又回去了,什么原因呢,教师由此导入新课,激 力帮助学生加以纠正,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一个正 确的理解思维。同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掌握解 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判断和解题方法。如整体隔离法、逆向 思维法、放大法、图像法、公式法等。 (2)坚持独立做题。 要求学生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习题。物理概念和定律 后务必及时咨询解决。上课时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并跟 上老师的思维。 (5)重视实验过程。 高中阶段涉及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实验可以 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生实验中有验证牛顿第一 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平行四边法则等,且实验题在高考中占 掌握要通过一定练习加深理解,从而灵活应用。对不会做的题目 不能盲目抄袭,否则就会出现老师讲解时听得懂,自己做题时却 不会。所以,开始时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习惯,同时 要求学生及时整理、纠正做错的题目,明确是什么原因做错,避 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就要养成注重从实 际出发,认真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 5.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作业的布置不能全班统一,作业可分 “必做”和“选做”两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做。 这样可使成绩好的学习劲头更足,而成绩差的也可以及时完成 作业。为此,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选择不同层次、有针 对性的题目。 总之,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高一物理教师要充分了 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明确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法,明确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可能 地降低初高中物理台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 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 免以后解题出现类似的错误。 (3)明确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 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依据题目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 了,但有的要画精确图,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图。这样便于分析、 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并根据受力 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写出运动方程。通过作图,可以降低 物理问题分析的思维难度。 (4)专心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上课一定要专心 听讲,不能走神。认真做好笔记,把课堂没听懂的做好记号,课 实现初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一 (责任编辑:陈巧云)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