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4期 企业技术开发 2010年2月 Vo1.29 No.4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Feb.2010 浅析玉溪市红塔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 李劲平 (玉溪市红塔区水利局,云南玉溪653100) 摘 要: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 缺的国家,由于降雨的时空及区域分部不均,造成了红塔区北片雨量丰沛,而南片干旱少雨的局面。由此造成 了南片区需寻求区外补给及修建大量引提水工程,以满足该片区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现有供水设施、饮水安全及供用水 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以水资源综合配置为目标,提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建设项目及内容,不断提高人民 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玉溪红塔区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04—0051一O2 红塔区是玉溪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人口 济、文化中心。区内人口密集、工业集中,被誉为“云烟之 密集、工业集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红塔区对水 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同时,红塔区也是通往滇南和 资源的需求,总体来说是水质性缺水,如何有效利用现有 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无论在交通和贸易等方面,都有 资源,加强节约,是红塔区对自身山水环境完善、发展经 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滇中重镇”。 济的前提和基础,强化水资源的综合配置,建设节约型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 会,是红塔区今后发展的根本目标。 源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开展水资源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合理配置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 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众所周知,水如同阳光和空气一 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障,是十分 样,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活动和人类社会的文 必要的。 明,更不可能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世界。水是动植物 按《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玉溪市主城 和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赖以发展的工业、农业及其 区城市规划为:“一中心、五组团”。“一中心”即中心城 他产业同样离不开水。水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脉”、“农 区,又称中心组团,含市区玉兴路、玉带路、凤凰路三个街 业的命脉”,可见水在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着 道办处事和高仓镇部分区域。“五组团”即大营街组团,北 极其重要的地位。 城组团,春和组团,研和组团、李棋组团等五个城市组团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 区。玉溪市主城区规划的城市用地发展范围:即北至昆玉 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 高速公路皂角营立交,南到玉元、玉通高速公路研和立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 交、玉通立交;东至龙马山、红塔山、徐家山、灵照山东部 量的激增,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重已从80年 山地区;西到大营街、昆玉铁路及西部山地区,包括玉溪 代初的80%降到目前的70%左右。各行业用水供需矛盾 坝子和部分研和坝子,用地面积约193 m 公里。 13益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红塔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542亿m ,入境水 之一。 量0.6494亿m ,共计3.191亿m 。红塔区水资源的开发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东北和北面接昆明市,东南和 利用,讫今为止,已建成小坝塘以上蓄水工程248件,蓄 南面与红河州相邻,西南和西面连思茅市,西北靠楚雄 水总库容1.566亿m ,兴利库容1.226亿m ;引提水工程 州,全市国土总面积15025 km ,是云南省经济较为发达 设施456件;总设计供水能力1.262亿m ,实际供水能力 的地区之一。玉溪市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1.153亿m,;设计灌溉面积25.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 极少处于热带气候区。全市除元江河谷外,大部分地区的 l3.69万亩。经分析计算,全区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年不同 海拔处于1500~1800 m之间。境内河流主要分属珠江和 频率可供水量,平水年1.730亿m。,一般干旱年1.589亿 红河两大流域(其中有极少部分属长江流域),多年平均 1TI ,特殊干旱年1.422亿in 。由于降雨的时空及区域分部 降水总量157.924亿1TI ,折合1051.2 mm,比全省平均降 不均,造成了北片雨量丰沛,而南片干旱少雨的局面。由 水量1100 mm偏低,降水量中约有66%为植物蒸腾和土 此造成了南片区需寻求区外补给及修建大量引提水工 体、土表水体蒸发所消耗,只有34%形成径流。玉溪市水 程,以满足该片区生产、生活的需要。 资源总量53.623亿m (未计入境水量)折合径流356.9 据统计,红塔区1994年~2008年共l5年中,各类水 mm,其中地表水资源37.942亿m ,占70.8%;地下水资 利工程平均每年供工业用水量1633万m ,农业用水量 源15.681亿m ,占29.2%。 6758万m ,生活用水量17l8万Ill (含牲畜用水在内),平 玉溪市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是玉溪市经济较为发 均每年总供水量1.01 1亿m3o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建设 达、创造国民经济产值较高的地区,是玉溪市的政治、经 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主城区打造“三横五纵”交通网, 作者简介:李劲平.玉溪市红塔区水利局。 构建“九龙四湖”景观,建设生态城市,通过精心的园林溪 52 企业技术开发 2010年2月 流动态水景设计,营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城交融” 灌溉,精细灌溉,其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约比地面灌 的高原水乡美景,使玉溪市民身居闹市亦可享受“小桥流 节水50%~60%,增产20%~30%,比喷灌省水15%~ 水、碧玉清溪”的景观环境。而对玉溪自身山水环境系统 20%,但微灌的工程投资也高。我国自1974年首次从墨 的完善,成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 西哥引进滴灌技术,迄今已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九五” 玉溪城市化进程,改善玉溪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丰富 期间共发展微灌面积210万亩。微灌的方式也从最初单 城市景观,赋予城市动感和灵气,营造最适宜居住和工作 一的滴灌发展成为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渗灌等多 果园和花卉等 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的 种方式的灌水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造福于民,利及千秋的重大系统工 高产出经济作物的灌溉上;部分干旱缺水地区利用窑窖 程。 就饮用水来说,据调查统计分析,2008年底红塔区总 人口39.8737万人(不含流动人口),其中农村人口 26.791 1万人,非农业人口13.0826人。全区饮水安全和基 本安全人口31.86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9.9%;饮水 不安全人口8.0121万人,主要分布在农村,占农村总人 口的29.9%。在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中,饮用水水质不安全 的人口为7.2805万人,水量及水源保证率不达标方面的 饮水不安全人口为0.7316万人。 通过以上分析资料统计,在此提出以下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烟草兴市、生态立市、经济 强市”的要求和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十 一五”期间把玉溪市主城区建成全国生态城市以及红塔 区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率先在云南省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分析红塔区,特别是主城 区周边水资源的现状,用科学的发展观,合理配置水资 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将红塔区建成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山川秀美、安居乐业的最适宜人居 住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提供供水安全保障。 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无论何种用途的供水,均应 提倡节约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例,一方面农业缺水,另一 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 30%~40%,而先进国家已达70%~80%以上。我国单方水 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 kg左右,而先进国家为2 ,以色列 达2.32 kg。我国目前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措施的灌溉面 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而有些发达国家占灌溉面积 的80%以上,美国的喷灌、滴灌为1.65亿亩,占灌溉面积 的一半。我国目前已建的防渗渠道工程为55万多km ,仅 占渠道总长的18%。从国外和我国各地的实践经验看, 凡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可获得十分显著的节水 增产效果。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巨大,通过普及节水灌溉技 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无疑是解决农业 用水危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节 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管灌、喷灌、微灌等不同类型, 目的均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其中,相对 于其他灌溉方法而言,微灌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节水灌溉 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 到作物根区土壤,达到变土壤灌水为作物灌水,实现局部 蓄水,在大田粮食作物灌溉上也使用滴灌技术。目前,在 实践中形成完整理论并广泛使用的微灌技术主要有滴灌 和微喷灌。就红塔区实际情况来看,在南片及缺水山区可 普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据以上思路,红塔区在以后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状况、现有供水设施、饮水安全及供用水现 状,采取有效措施,以水资源综合配置为目标,提出水资 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建设项目及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撑。 具体来说,应遵循的原则为: ①以人为本原则:着重保障各水平年居民正常生活 用水,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 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量的合 理配置,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全面规划原则:贯彻“合 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的水资源供给方 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④因地制宜、突出重 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区域水利发展和人饮供水保障 中的突出问题。⑤优水优用的供水原则:对分质供水进行 研究,提出分质供水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对水质要求不高 的工矿企业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人饮供水按不同水 质进行分质供水。 以上所提几方面原则,关键点在于规划设计阶段,在 此阶段,对水资源的综合配置设计应融汇前瞻性的设计 理念和科学规范的设计意识,真正体现设计是工程建设 灵魂的永恒主题,以达到经济有效的预期目的。就红塔区 实际情况来说,目前根本问题是水质性缺水,而不是资源 性缺水。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应注重开发与保护兼顾,加 强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加强开发前的规划设计,以保护 滴水如油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田志忠.玉溪市红塔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策[J】.玉溪 师范学院学报,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