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EV-DO Rev[1].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20100817-A- 1.2

EV-DO Rev[1].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20100817-A- 1.2

来源:锐游网
 资料编码 使用对象 编写部门

20091102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产品名称 产品版本 资料版本 CDMA BSS BSC:V300R007C00 BTS:V400R007C00 1.2 技术支持工程师 CDMA BSC开发部 EVDO Rev.B PhaseI开局指导书

拟 制: 审 核: 审 核: 批 准:

陈兴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2009年11月12日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修订记录

日期 2009-11-12 2009-12-14 2010-4-29 修订版本 1.0 1.1 1.2 初稿 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根据用服意见修改 描述 作者 陈兴(69530) 陈兴(69530) 秦翠芒(14040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目 录

目 录 ............................................................................................................................................................. 3 1 概述 ............................................................................................................................................................. 4 2 相关知识介绍 .............................................................................................................................................. 4 2.1 概念解释 ..................................................................................................................................................... 4 2.2 网络组网说明 ............................................................................................................................................. 6 2.3 原理说明 ..................................................................................................................................................... 6 2.4 信令流程讲解 ........................................................................................................................................... 16 3 开局前准备 ............................................................................................................................................... 22 3.1注意事项 .................................................................................................................................................... 22 3.2硬件准备 .................................................................................................................................................... 22 3.3 软件准备 ................................................................................................................................................... 22 3.4 LICENSE准备 ................................................................................................................................................. 22 3.5 数据准备 ................................................................................................................................................... 22 4 开局流程 ................................................................................................................................................... 23 4.1 开局配置步骤说明 ................................................................................................................................... 23 4.2 相关配置说明 ........................................................................................................................................... 26 4.3 网络规划说明 ........................................................................................................................................... 31 5 业务验证及测试 ........................................................................................................................................ 31 5.1 完工检查 ................................................................................................................................................... 31 5.2 通话测试 ................................................................................................................................................... 32 5.3 运行观察 ................................................................................................................................................... 35 6 常见问题解答 ............................................................................................................................................ 36 6.1 三载波绑定不成功 ................................................................................................................................... 36 6.2 EV-DO REV.B会话建立不成功 .................................................................................................................... 36 6.3前向平均速率达不到峰值 ........................................................................................................................ 37 6.4 速率不达标 ............................................................................................................................................... 38 对于EV-DO REV.B扩容传输业务,原网CMPT 板配置3 E1用于DO业务,新增UTRP板配置 8 E1,若EV-DO REV.B速率上不去,则可能的原因如下: ..................................................................................... 38 6.5切换不成功 ................................................................................................................................................ 39 6.6 载频配置为EV-DO REV.B但开工却不是EV-DO REV.B .............................................................................. 40 6.7 如何查询信道板类型 ............................................................................................................................... 40 7 附录 ........................................................................................................................................................... 41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1 概述

EV-DO Rev.B是EV DO Rev.A向无线宽带的平滑演进。EV-DO Rev.B继承了EV-DO Rev.A的网络结构,根据高通的路标分为Phase I 和Phase II两个阶段。7.0版本在CSM6800芯片上支持EV-DO Rev.B的Phase I关键技术,后续再根据市场策略实现CSM6850芯片上的Phase II关键技术。

EV-DO Rev.B支持多载波捆绑(目前最大支持三载波捆绑),Phase I阶段前向最高峰值速率为9.3Mbps(单载波的前向速率仍然为3.1Mbps),反向最高峰值速率为5.4Mbps。Phase II支持8192bits大包和64QAM调制,单载波前向峰值速率可以提升到4.9Mbps(目前最大也只是支持三载波捆绑,前向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4.7Mbps),同时也支持DTX和DRX功能,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通话时间。

2 相关知识介绍

2.1 概念解释

子激活集(sub-active 子激活集是激活集中终端能用DRCCover信道识别的导频set) 集合,类似于单载波的激活集,子激活集属于同频的导频集合。相同PN不同频点的导频应划分到不同的子激活集中。 导频组(pilot group) 终端在RU消息中上报导频强度的单位,同一个导频组中的导频终端不会重复上报导频强度。同一个扇区下有相同覆盖的导频应划分到同一个导频组。两个有着相同PN offset和PilotGroupID的导频属于同一个导频组。 共享相同的QN实例的导频属于同一个调度组。有更软关系的导频一定是属于同一个调度组。 一般指定覆盖连续的载频为基础载波,对于覆盖连续的载频很少会发生切换,为了避免切换对性能的影响,系统在多载波选择的时候优先选择基础载波,在TCA消息中指定扇区Reportable的载频和指定终端监听CC信道的载频一般都为基础载波。 与基础载波相反,一般指定非连续覆盖的载频为叠加载波 一套协商完整的协议子类型、应用层子类型、属性值和公共数据的集合。 硬切换时同时给AT建立多个反向分支,使AT硬切换后直接进入软切换状态,提高了硬切换成功率,利用了软切换增益提高反向服务质量。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调度组(scheduler group) 基础载波 叠加载波 Personality 硬切换宏分集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第4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锁定模式(Lock Mode) 非锁定模式(UnLock Mode) 矩形激活集(Rectangle) 非矩形激活集(Non-Rectangle) HARDLINK Lock模式下,三个子激活集的DRC信道指向同一个PN,一旦DRC Cover发生改变,三个子激活集就需要全部发生切换。 UnLock 模式下,三个子激活集的DRC信道可以分别指向不同的PN,子激活集各自发生切换,相互独立。 激活集的每个子激活集中所含导频数相同。 激活集的每个子激活集中所含导频数不同。 一种协议子类型。如果指定某一套personality中一个协议子类型为HARDLINK,则说明该套personality中,该层协议的所有属性与第一套personality中协商的属性完全一样。

缩略语 RTD DRC DSC T2P RTP MFPA EMFPA MMPA GCP GAUP OFS HRPD RLP RUR SAR QN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英文全称 Round Trip Delay Data Rate Control Data Source Control Traffic Channel to Pilot Channel transmit power ratio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Multi-Flow Packet Application Enhanced Multi-Flow Packet Application Multilink Multi-Flow Packet Application General Configuration Protocol General Attribute Update Protocol Off-Frequency Search High Rate Packet Data Radio Link Protocol Route Update Request 中文全称 环路时延 数据速率控制 数据源控制 业务信道相对于导频信道发射功率比率 实时传输协议 多流分组应用协议 增强多流分组应用协议 多链路多流分组应用协议 通用配置协议 通用属性更新协议 异频搜索 高速分组数据 无线链路协议 路由更新请求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protocol 分片与重组协议 Quick Nak Protocol 快速否定应答协议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第5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2 网络组网说明

A12AN AAAAbisBTSAN/PCFA13/A16/A17/A18A10/A11AT/MSAbisA11A10/InternetPDSNBTSAT/MSANAN/PCFA12AN AAA

EV-DO Rev.B组网方式与EV-DO Rev.A相同。

2.3 原理说明

2.3.1 多载波选择算法

关于激活集,高通协议规定:BSC级参数[ServingSectorLockAcrossSubActiveSets]配置为1时(即unlock模式,各子激活集可以有不同的DRCCover和DSCValue),支持矩形和非矩形的激活集。[ServingSectorLockAcrossSubActiveSets]配置为0时(即lock模式,各子激活集的DRCCover和DSCValue必须相同),只支持矩形激活集。参数[ServingSectorLockAcrossSubActiveSets]需要通过HCCT工具进行修改,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影响请参考性能部提供的CDMA性能参数分册。

协议建议:捆绑的多载波中,各载波的频率相差不能超过门限值,门限值为初始配置协商阶段与终端协商的三个带宽指示参数([MaxForwardLinkBandwidthNoJammer],[MaxForwardLinkBandwidthJammer] ,[MaxReverseLinkBandwidth]),当前系统的默认值为5MHz。

为了减少硬切换,分配多载波时,应优先在覆盖连续的载频上分配,且尽量选择用户数负荷较轻的载波。根据各个载波的准入情况、最大频点和最小频点之间的带宽间距、终端支持的最大子激活集数、同频段等等因素筛选出一个初始激活集(初始激活集如下图示),然后根据不同模式进行多载波选择。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6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A A1 A2 B B1 B2 C C1 C2 A A1 A2 B B1 C 过滤前

过滤后

1、UNLOCK模式的多载波选择算法

为了避免出现高通不建议的激活集,AN首先在导频强度最强载频所在的扇区选择载波,这些载波确定了呼叫的子激活集数和呼叫的频点。

UNLOCK模式的载波选择过程如下所示(假设终端最大支持2个子激活集):

F1 F2 F3

A A1 A2 B B1 C A B C A2 选择前 选择后

2、LOCK模式的多载波选择算法

LOCK模式和UNLOCK模式下初始激活集的选择处理过程是一样的,但由于LOCK模式下终端只支持矩形激活集,因此需要对筛选后的初始激活集进行整形,整形的方式根据干扰分为两种:按列整形、按行整形。

1) 当邻区干扰不大时,我们尽量选择多载波,即以导频强度最强的载频所在扇区为准,选择矩形分支,也就是按列整形。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7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F1 F2 F3

A B C A A2 A2 选择前 选择后

2)当邻区存在干扰时,应将存在干扰的分支加入激活集,尽量避免干扰,也就是所谓的按行整形。

F1 F2 F3

A B C A B C A2 选择前

选择后

UNLOCK模式下支持矩形激活集或者是非矩形激活集可以通过维护台进行配置,使用命令MOD DOGP进行修改,默认为支持非矩形激活集。

【参考命令】配置系统只支持矩形激活集。

MOD DOGP: DOBRTGACTSETSW=OFF;

在干扰判决中,取各个激活集中导频强度最高的载频的判决门限,只要其中有一个子激活集存在干扰,则认为该呼叫存在干扰,需要按照上面描述的方法选择激活集。干扰判决门限可以通过维护台进行配置,使用命令MOD DOSP进行修改。

【参考命令】修改小区248,扇区标识0,载频标识0的EV-DO RevB干扰判决相对门限为62。

MOD DOSP: CN=248, SCTID=0, CRRID=0, REVMULCARTHRSH=62;

2.3.2 软切换原理

AT在移动过程中,所处的无线环境发生了变化满足一定条件会上报RU消息或者系统侧通过

RUR消息可以通知AT上报所处的无线环境信息,AN在收到AT上报的RU消息后会进行切换判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8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决,软切换的判决过程与接入时的多载波分配原理类似。

AN根据AT上报的RU消息进行切换判决,在生成目标激活集的时候有两种算法:默认算法

和增强算法。

1) 增强算法

算法考虑了高通在协议里提到的远近效应问题,激活集判决算法始终根据“软切换最强导

频”作为载波判决基础。“最强导频”的选择是根据AT上报RouteUpdate消息中的最强导频和当前激活集中最强导频比较,在超过[EV-DO Rev.B软切换最强导频判决相对门限]时才发生变化。

2) 默认算法

默认算法不考虑规避远近效应,不使用“最强导频”作为载波判决基础,仅根据AT上报的RU

消息触发软切换。

使用命令MOD DOGP可以修改[DO Rev.B激活集增强开关],默认为关闭,即采用默认算法。

【参考命令】打开DO Rev.B激活集增强开关。

MOD DOGP: DOBENAGTSWSETSW=ON;

AN间激活态软切换功能可保证AT在AN间移动过程中业务性能的稳定,避免了硬切换造成的业务中断。在预防乒乓切换的同时,又考虑了A17/A18链路的资源,在必要时进行呼叫迁移,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当AT移动到AN边界,搜索到外AN导频,触发AN间软切换,建立外AN分支。AT继续往外AN移动,外AN载频的导频强度变为最强,触发跨AN虚拟软切换。AT继续进入到外AN内部,源AN的导频强度满足软切换删除条件时,删除源AN的分支。AT深入外AN内部,离开AN边界,触发呼叫迁移(即AN间硬切换)过程来完成AN间的A16接口会话迁移。

使用命令ADD OUTCDMACH配置外部载频的时候,可以配置该载频是否支持AN间软切换功能。

【参考命令】增加一个外部DO载频,BTSID为4096,小区标识为62,频点为320,PN为266,载频所在AN的IP地址为192.168.0.7,且支持AN间软切换功能。

ADD OUTCDMACH: BTSID=4096, CN=62, SCTID=0, BNDCLS=BC800, ARFCN=320, TYP=EVDO, PN=266, ANIP=\"192.168.0.7\SHO;

2.3.3 增删载波原理

在呼叫过程中AT会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发起动态增加或删除载波的操作:

1、动态增加载波:当AT的反向功率充足,能够支持更多的载波分配时,且之前发生过AT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9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由于功率抬升太高达到HeadRoom而删除载波,AT会发起增加载波的操作,并通过上报CarrierRequest消息通知AN进行增加载波的处理,上报CarrierRequest消息时手机也会触发RoutUpdate消息的上报。

2、动态删除载波:当AT的反向功率不足、监听DRC失败、反向捕获失败、两个载波的功率相差过大,AT就会发起删除载波的操作,并通过ReverseCDMAChannelDropped消息通知AN进行处理。在收到ReverseCDMAChannelDropped消息之后,AN会启动删除载波迟滞定时器(默认为5秒,定时器默认值查询命令LST TMR: MN=RRM, TMRID=53),该定时器的作用是不让AT频繁的增删载波,即从启动该定时器到该定时器超时的这5秒内是不允许增加或者删除载波的,在该定时器超时之后才允许增加或者删除载波。

对于两个载波的功率相差过大的情况,AN需要支持检测删除载波的功率,如果功率恢复需要能将删除的载波恢复回来,使用命令MOD DOHO可以修改[载波恢复开关]和[载波恢复相对门限]的配置。

【参考命令】打开载波恢复开关,修改载波恢复相对门限为1.5dB。

MOD DOHO: CARRRECOVERYSW=ON, CARRRECOVERYRELTHRESH=3;

2.3.4 MMPA原理

MMPA的协议栈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EV-DO Rev.B将以前MPA、EMPA的前向RLP层拆分成SAR层和QN层,SAR层等同于以前的RLP层,QN层只存在于前向,每一个子激活集对应一个QN实例。

EV-DO Rev.B支持多载波捆绑,在每个载波上发送的是不同的数据包且同一个载波上承载的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0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数据包不一定是连续的,这样RLP原有的NAK重传机制效率不高,EV-DO Rev.B将RLP层分为QN层和SAR层。在基站侧对于每条业务链路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QN发送队列,每个QN会给在自己队列下发的新数据包进行独立编号,即在原先的数据包上再封装一个QN序号;每个QN队列的QN序号是连续的,但队列上承载的SAR层数据包编号可以是不连续的。

手机侧对应基站侧也以同样机制存在多个QN队列,当某个QN队列收到AN的数据时,会解出自己队列收到包的QN序号,检测其是否连续,若QN序号不连续说明空口有丢包。QN机制就是为了检测空口有无丢包,然后快速做出反应(发送Quick NAK请求AN侧重传)。

如果在SAR层存在包序号不连续,FMR会收到AT发送的Delay NAK,然后在所有已发送数据中寻找Delayed NAK所请求的数据,找到数据后根据EV-DO Rev.B中RLP的前向调度机制下发给AT。 2.3.5 硬切换原理

随着人们对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可能需要在网络中同时配置多个EV-DO频点。但是这多个频点的覆盖不能够保证总是相同,通常在热点地区配置的EV-DO频点较多,郊区配置的EV-DO频点较少,因此必然存在一个边界地区需要进行EV-DO异频硬切换。对于异厂家的对接或者其他AN间不支持软切换的场景,也可能进行EV-DO同频硬切换。

异频硬切换的触发机制有两种:

 基于异频搜索的硬切换(AT使用OFS搜索异频并上报异频信息)。  基于异频邻区配置的硬切换(盲切)。

同频硬切换发生于AN间不支持软切换且配置了同频相邻关系,AN会根据配置来进行AN间同频硬切换的判决。

根据触发方式可以将硬切换分为:OFS硬切换、RTD硬切换、同频硬切换、DRC硬切换、RL Link Quality硬切换,目前EV-DO Rev.B只支持OFS硬切换、RTD硬切换和同频硬切换。除了OFS硬切换、同频硬切换为非盲切算法外,其余的硬切换算法都属于盲切算法。 1、OFS硬切换

在网络边缘区域,AN通过Neighbor List消息是否包含异频来控制AT是否进行异频搜索,并根据AT上报的异频搜索结果判决是否需要触发OFS硬切换。

AT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会发起异频搜索:  激活集和候选集的最强导频强度低于-5dB;  候选集或相邻集中存在异频。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1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AT触发OFS异频搜索后,在RouteUpdate消息中上报异频PN的导频强度信息。AN首先进行PN识别:对于RU消息中没有携带频点的PN,在激活集和相邻集中同频的PN范围内识别;对于RU消息中携带频点的PN,在相邻集中对应频点的PN范围内进行PN识别。识别完成后进行硬切换判决,OFS硬切换触发条件:

当DO目标频点的导频强度比DO服务频点的激活集最强导频强度高出[异频搜索硬切换相对门限]后,AN触发异频硬切换。

EV-DO Rev.B支持多载波捆绑,同一个PN下可能有多个载频都在激活集中,因此只要最强导频PN下同一个PilotGroupID下其中一个载频的[OFS硬切换开关]为开,则认为这个用户允许进行OFS硬切换。

异频搜索硬切换开关可以通过命令MOD DOPHOALG进行修改,默认为关闭,OFS硬切换参数可以通过命令MOD DOHHOOFS进行修改。 2、同频硬切换

DO同频硬切换主要应用于跨AN的切换场景。由于同频干扰容易出现乒乓切换,所以如果AN间已经具备了AN间软切换的条件,建议优先使用AN间软切换。

当源激活集导频与硬切换目标激活集导频强度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触发同频硬切换: 1、硬切换目标激活集导频强度比源激活集导频强度高出[同频硬切换的相对门限]。 2、源激活集导频强度低于[同频硬切换的切出门限]且硬切换目标激活集导频强度高于[同频硬切换的目标载频切换门限]。

激活集中只要有一个本AN分支的[同频硬切换开关]为开,则认为呼叫的开关为开,切换参数取第一个开关为开的载频的参数,同频硬切换的目标是从配置的只支持硬切换的外部载频中选择的。

[同频硬切换开关]可以通过命令MOD DOPHOALG进行修改,默认为关闭,同频硬切换参数可以通过命令MOD DOHHOSF进行修改。

对于AN间硬切换,需要使用命令MOD DOHO打开[AN间硬切换开关]。

【参考命令】打开AN间硬切换开关。

MOD DOHO: INTERANHHODIVSW=ON;

3、RTD硬切换

分支RTD反映AT反向信号到达该分支BTS的链路时延。通过对激活集分支最短的RTD的度量,可以判断AT离开当前服务频点基站的距离,从而帮助触发硬切换。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2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按激活集中最短RTD的大小,将异频相邻区分为3个部分,如图所示: A区:最小RTD小于门限RTD_HHO_Thresh1;

B区:最小RTD大于门限RTD_HHO_Thresh1,小于门限RTD_HHO_Thresh2; C区:最小RTD大于门限RTD_HHO_Thresh2;

F1P2 BTS F1 F1P1 F2 F2P3 BTS BTS AT Region A Region B Region C RTD_HHO_Thresh1 RTD_HHO_Thresh2

在区域A,说明AT离源测近,不触发异频硬切换;

在区域B,说明AT离源测有一定的距离,要启动定时RUR,实时检测源测导频强度的变化,当最强分支导频强度低于一个门限时触发硬切换;

在区域C,说明AT离源测已经很远,无条件触发异频硬切换。

注意:对于EV-DO Rev.B用户,需要保证激活集中的每个分支都要开启[RTD硬切换开关],否则无法触发RTD硬切换。

RTD硬切换开关可以通过命令MOD DOPHOALG进行修改,默认为关闭,RTD硬切换参数可以通过命令MOD DOHHORTD进行修改。 4、呼叫迁移

AN间软切换的呼叫迁移就是AN间硬切换,硬切换过程中前反向业务传输会受影响,代价较大。因此,呼叫迁移不能轻易触发,避免频繁迁移,影响系统性能。如下图,AT从Source AN向Target AN移动,在First tier区域,AT的软切换分支可能已经全是Target AN的了,但状态不稳定,还可能重新增加Source AN分支,此时不适合迁移呼叫。当AT移动到Second tier区域,说明AT已经远离Source AN,此时可以触发呼叫迁移。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3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呼叫迁移的触发时机:AN收到RU消息,要求删除源AN内的所有分支时,如果呼叫迁移开关打开,且目标激活集分支全来自外AN,则启动一个定时器(呼叫迁移迟滞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后,如果仍然没有发现激活集分支中有本AN载频(说明AT在目标AN比较久了),则触发呼叫迁移;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源AN又有新的分支加入了激活集,则停止定时,不触发呼叫迁移。

使用命令MOD NBRAN修改AN间呼叫迁移开关,默认为关闭。

【参考命令】打开往IP地址为129.11.11.248的相邻AN的呼叫迁移开关,A16接口采用标准协议。

MOD NBRAN: NBRANIP=\"129.11.11.248\ON, NBRA16PROTYPE=PREV0;

2.3.6 personality切换原理

运营商可能会选择只在热点地区进行DO Rev.B载频的部署,在DO Rev.B载频覆盖的边界区域会由于载频协议版本的不同而发生切换,特别是对于实时业务,需要保证切换的无缝性。当前版本不支持DO Rel.0载频与DO Rev.B载频共存,因此系统只存在着DO Rev.B和DO Rev.A载频之间的personality切换,由于DO Rev.B载频的前向兼容性,对于激活态的personality切换,只需要支持DO Rev.B载频往DO Rev.A载频的personality切换即可。

1、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空闲态支持DO Rev.B到DO Rev.A的personality切换,也支持DO Rev.A到DO Rev.B的personality切换。

(1) DO Rev.B终端当前业务类型是DO Rev.B,在DO Rev.A载频接入,进行DO Rev.A业务,需要进行DO Rev.B往DO Rev.A的Personality切换。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4页, 共41页

(2) DO Rev.B终端当前业务类型是DO Rev.A,在DO Rev.B载频接入,进行DO Rev.B业务,需要进行DO Rev.A往DO Rev.B的Personality切换。

2、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激活态只支持DO Rev.B载频往DO Rev.A载频的personality切换。AT在激活态从DO Rev.B载频的覆盖范围移动到DO Rev.A载频的覆盖范围,需要进行personality切换,目前主流和辅流采用硬切换的方式完成personality切换。

对于激活态从DO Rev.A载频往DO Rev.B载频的personality切换实际上是等到AT呼叫释放后进入空闲态,下次重新接入时按照空闲态的personality切换完成的。

目前的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比普通硬切换更容易触发,因此可能会出现目标侧导频强度较低时也会触发切换而导致掉话率上升,建议打开硬切换宏分集开关来避免过早切换而带来的影响。

使用命令MOD DOHO修改[AN内硬切换宏分集开关],默认为打开。

【参考命令】打开AN内硬切换宏分集开关。

MOD DOHO: INTRAANHHOMACRODIVSW=ON;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使用命令MOD DOHO修改[AN间硬切换宏分集开关],默认为关闭。

【参考命令】打开AN间硬切换宏分集开关。

MOD DOHO: DOAIANHOMACDIVSW=ON;

2.3.7 部分性能指标数据

下述的性能指标数据是实验室的测试数据,不同的环境测试数据也会有差异,这些指标与现网真实数据也肯定会存在差异,仅作参考,切勿对外宣传用。

指标项 单载波吞吐量 两载波吞吐量 三载波吞吐量 DO Rev.A DO Rev.B 2.85Mbps / / 2.85Mbps 5.8Mbps 8.7Mbps 260ms 269ms 3052ms 320ms 3920ms 400ms 单载波呼叫建立时长 220ms 两载波呼叫建立时长 / 会话建立时长 PPP建立平均时长 AN重激活平均时长 AT激活平均时长 2180ms 310ms 3900ms 350ms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5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4 信令流程讲解

2.4.1 呼叫建立和释放流程

ATBTSANConnectionReq+RouteUpdateAbis-DO-BTS-SetupAbis-DO-BTS-SetupAbis-DO-ConnectAbis-DO-ConnectAbis-DO-Connect-AckAbis-DO-Connect-AckAbis-DO-BTS-Setup-AckAbis-DO-BTS-Setup-AckTrafficChannelAssignmentTrafficChannelCommplete1)2)3)4)呼叫保持ConnectionCloseAbis-DO-BTS-ReleaseAbis-DO-BTS-ReleaseAbis-DO-RemoveAbis-DO-Remove-AckAbis-DO-RemoveAbis-DO-Remove-AckAbis-DO-BTS-Release-AckAbis-DO-BTS-Release-Ack5)6)

1)AT在接入信道上发送RU+CR消息请求AN建立呼叫。

2)AN对于准入的用户开始建立ABIS链路,对于多载波呼叫,ABIS消息会有多条,图示为

一个两载波用户的呼叫建立流程。

3)AN发送消息TrafficChannelAssignment,给AT指配业务信道。 4)AT发送TrafficChannelComplet消息,表示业务信道指配完成。 5)AT发送ConnectionClose,请求释放。 6)AN侧发起ABIS链路释放。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6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4.2 增删载波流程 1、增加载波流程

ATBTSANCarrierRequest+RouteUpdateAbis-DO-BTS-SetupAbis-DO-Connect1)2)Abis-DO-Connect-AckAbis-DO-BTS-Setup-AckTrafficChannelAssignmentTrafficChannelCommplete3)4)

1)AT通过CarrierRequest消息通知系统侧终端支持的载波能力,系统侧根据最近上报的

RU消息进行增加载波判决。

2)AN侧发起增加载波,通知BTS建立ABIS业务链路。 3)AN侧发送TCA消息,指配AT建立业务信道。 4)AT发送TCC消息,通知AN侧业务信道建立完成。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7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删除载波流程

ATBTSANReverseCDMAChannelDroppedReverseCDMAChannelDroppedAckTrafficChannelAssignment1)2)3)TrafficChannelCommpleteAbis-DO-BTS-ReleaseAbis-DO-Remove4)5)Abis-DO-Remove-AckAbis-DO-BTS-Release-Ack

1)当AT功率不够或者捕获前向链路失败,AT通过ReverseCDMAChannelDropped消息通

知系统侧终端支持的载波能力,系统侧根据当前激活集的信息删除ReverseCDMAChannelDroppingRank最低的载波。

2)AN侧发送ReverseCDMAChannelDroppedAck消息进行应答。 3)AN侧发送TCA,要求AT更新激活集。 4)AT发送TCC,激活集信息更新成功。 5)AN侧发起ABIS链路的释放。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8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4.3 软切换流程

ATBTSANRouteUpdateAbis-DO-BTS-SetupAbis-DO-Connect1)2)Abis-DO-Connect-AckAbis-DO-BTS-Setup-AckTrafficChannelAssignment3)TrafficChannelCommplete4)

1)AT检测到无线环境发生变化上报RouteUpdate给AN,系统侧根据RU消息进行软切换

判决。

2)AN侧判决需要增加软切换分支,通知BTS建立ABIS业务链路。 3)AN侧发送TCA消息,指配AT建立业务信道。 4)AT发送TCC消息,通知AN侧业务信道建立完成。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19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4.4 硬切换流程

ATBTSSourceTargetRouteUpdate1)Abis-Do-Bts-SetupAbis-Do-Bts-Connect2)Abis-Do-Bts-Connect-AckAbis-Do-Bts-Setup-AckTrafficChannelAssignment+ConnectionClose3)4)5)ConnectionCloseTrafficChannelCommpleteAbis-Do-Bts-ReleaseAbis-Do-Bts-RemoveAbis-Do-Bts-Remove-AckAbis-Do-Bts-Release-Ack

1)AT检测到无线环境发生变化上报RU给源侧,源侧根据RU消息进行硬切换判决。 2)源侧侧判决需要进行硬切换,通知目标侧建立ABIS业务链路和系统内部资源。 3)目标侧资源建立好之后通知源侧发送TCA消息,指配AT建立业务信道,并同时发送

ConnectionClose消息通知AT释放源侧连接。

4)AT响应ConnectionClose消息,源侧开始释放资源。 5)AT发送TCC消息,通知AN侧业务信道建立完成。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0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4.5 personality切换流程 1、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

ATRev Y sectorConnectionRequest/RouteUpdate1)AttributeUpdateRequest+TrafficChannelAssignment2)AttributeUpdateAccept3)TrafficChannelCommplete4)

1)用户在目标区域发起空口连接建立请求。

2)AN侧判决发起personality切换,向AT发送AttributeUpdateRequest请求personality切

换,同时发送TrafficChannelAssignment消息进行业务指配。

3)AT personality切换完成发送AttributeUpdateAccept消息。

4)AT向目标发送TrafficChannelComplete消息指示切换目标空口链路建立完成。

2、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

ATRev X sectorRev Y sectorRouteUpdate1)TrafficChannelAssignment+ConnectionClose+AttributeUpdateRequestAttributeUpdateAccept2)3)ConnectionClose4)TrafficChannelCommplete5)

1)AT向源侧发送RouteUpdate消息,要求加入目标侧分支。 2)AN

侧判决执行业务态

personality

切换,向

AT

发送

AttributeUpdateRequest+ConnectionClose请求personality切换,发送TrafficChannelAssignment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1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消息进行业务指配。

3)AT personality切换完成发送AttributeUpdateAccept消息。 4)AT响应ConnectionClose消息。

5)AT向目标发送TrafficChannelComplete消息指示切换目标空口链路建立完成。

3 开局前准备

3.1注意事项

1)核心网若采用华为的PDSN,则需要使用PDSN9660V800R005及后续版本(之前的版本存在流量过高导致丢包的问题)。

2)第三代站和第四代站均支持DOB。

第三代基站支持DOB的信道板必须为QCK2CECM(基于CSM6800芯片)或QCK3CECM(基

于CSM6850芯片)单板。

第四代基站支持DOB的信道板必须为QCU1HECM(基于CSM6800芯片)或QCU4HECM(基

于CSM6850芯片)单板,CSM5500芯片的信道板不支持EV-DO Rev.B。

3.2硬件准备

3.3 软件准备

BSC版本:BSC V300R007C00以及后续版本 BTS版本:BTS3900 V400R007C00 以及后续版本

M2000版本:iManager M2000-II V200R008C01及后续版本

3.4 license准备

需要申请资源项[支持EV-DO Rev.B Phase 1的载波数]有效的License文件。

3.5 数据准备

常用配置命令请参考随BSC版本发布的特性配置指南。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2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4 开局流程

4.1 开局配置步骤说明

开通EV-DO Rev.B特性,无线侧需要执行4.1.1节配置命令,4.1.2节到4.1.7节配置内容需要配合现场网规工程师根据现网网络情况配置。

4.1.1 基本配置

EV-DO Rev.B的基本配置操作步骤除以下两步与EV-DO Rev.A的操作存在差异外,其余的操作步骤和EV-DO Rev.A相同。

1、 增加载频。

载频添加时[EV-DO载频协议版本]应选为“RELEASEB(EV-DO Revision B)”,其他相关参数如EV-DO Rev.B载频类型、导频组标识、支持绑定的载波个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参考命令】增加一个小区标识为156,扇区标识为0,载频标识序列为0,波段为800MHz,频点为201,色码为156,SECTORID24为0x9C0100,最大支持绑定载波数为1的DO Rev.B基础载频。 ADD CDMACH: CN=156, SCTID=0, CRRIDLST=\"0\COLORCODE=156, SECTORID24=\"0x9C0100\AUTODWNCDMACH=NO, EVDOPROVER=RELEASEB, IFBCDMACH=NO, PLTTYPE=BASE, MAXBOUNDCARRNUM=1;

2、 修改系统支持的业务类型配置。

系统支持的默认配置为SRV_DO_DOA,对于需要支持EV-DO Rev.B的系统,需要将[业务类型]修改为SRV_DOB。

【参考命令】修改系统支持的业务类型为DO Rev.B

MOD DOSRV: SRV=SRV_DOB;

4.1.2 AN内软切换配置 1、增加载频相邻关系。

使用命令ADD NBRCDMACH配置载频相邻关系。

【参考命令】为基站编号为1,小区标识为256,扇区标识为0,频点为100的载频增加一个同频(基站4096小区10扇区1频点100)单边相邻关系。

ADD NBRCDMACH: CCDMACH=\"1-256-0-100\NBRCDMACHS=\"4096-10-1-100\SFFLAG=SINGLE, DFFLAG=NULL, NBFLAG=NULL;

注意:配置载频相邻关系时,要注意两两相邻的原则,即只有配置了A和B的双边相邻关系,才表示A和B是两两相邻的载频。

4.1.3 AN间软切换配置 1、增加相邻AN。

使用命令ADD NBRAN增加相邻AN,命令参数包括相邻AN IP地址和色码。

【参考命令】增加IP地址为“129.11.17.10”、色码为102,A16采用标准接口。

ADD NBRAN: NBRANIP=\"129.11.17.10\

2、增加相邻AN物理链路。

常用的物理链路有两种:FE和E1,下面以FE举例,使用命令ADD ETHLNK增加相邻AN物理链路。

【参考命令】增加一条2框15槽端口号为1,端口IP为1.8.8.248,协商为自协商模式,线路模式为NOSP1000M的以太网链路。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3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ADD ETHLNK: FN=2, SN=15, PORT=1, ETHIP=\"1.8.8.248\ETHSNM=\"255.255.255.0\MTU=1500, LINEMODE=NOSP1000M, FEAUTOEN=YES;

3、增加A17信令链路。 使用命令ADD A17LNK增加A17链路。

【参考命令】增加一个相邻AN的A17链路。相邻AN的IP地址为129.11.17.10,以太网连接方式,2框16槽FG2Ba板上端口号为1的以太网链路已配置,以太网端口网关IP地址为10.0.0.1,本端实体属性为客户端。

ADD A17LNK: NBRANIP=\"129.11.17.10\FN=2, SN=16, LM=ETH, ETHPORT=1, GWIP=\"10.0.0.1\ENTATTR=CLNT;

4、增加A18业务链路。 使用命令ADD A18LNK增加A18链路。

【参考命令】增加一个相邻AN的A18链路。相邻AN的IP地址为129.11.17.10,以太网连接方式,2框16槽FG2Ba板上端口号为1的以太网链路已配置,以太网端口网关IP地址为10.0.0.1,本端接口板IP地址为45.12.34.48,相邻AN的接口板IP地址为20.0.0.1,逻辑链路带宽为64Kbps。

ADD A18LNK: NBRANIP=\"129.11.17.10\FN=2, SN=16, LM=ETH, ETHPORT=1, GWIP=\"10.0.0.1\LOCIP=\"45.12.34.48\

5、增加外部载频。 使用命令ADD OUTCDMACH配置外部载频。外部载频即目标AN的载频。

【参考命令】增加基站编号为4096,小区标识为10,扇区标识1,频点为100,基站类型为EVDO,PN码为16,波段类型为800M,相邻AN IP地址为129.11.17.10,EV-D0支持的切换类型是支持AN间软切换。

ADD OUTCDMACH: BTSID=4096, CN=10, SCTID=1, BNDCLS=BC800, ARFCN=100, TYP=EVDO, PN=16, ANIP=\"129.11.17.10\

注意:对于AN间软切换,配置的外部载频的CELLID和SECTORID必须和该载频在目

标AN的CELLID和SECTORID保持一致,否则无法触发软切换。 6、增加载频相邻关系。

【参考命令】为基站编号为1,小区标识为256,扇区标识为0,频点为100的载频增加一个同频(基站4096小区10扇区1频点100)单边相邻关系。

ADD NBRCDMACH: CCDMACH=\"1-256-0-100\NBRCDMACHS=\"4096-10-1-100\SFFLAG=SINGLE, DFFLAG=NULL, NBFLAG=NULL;

注意:配置载频相邻关系时,要注意两两相邻的原则,即只有配置了A和B的双边相邻关系,才表示A和B是两两相邻的载频。

4.1.4 AN内硬切换配置 1、修改EV-DO载频切换算法开关参数。

使用命令MOD DOPHOALG修改切换算法开关,具体采用哪种切换算法开关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命令】修改小区标识为156,扇区标识为0,载频标识为0的扇区载频的EV-DO RTD硬切换开关为开。

MOD DOPHOALG: CN=156, SCTID=0, CRRID=0, RTDDOHHOSW=ON;

2、增加EV-DO硬切换目标载频。

使用命令ADD DOHHOTRG增加硬切换目标载频,对于RTD硬切换、DRC硬切换和LINK QUALITY硬切换共用一个EV-DO硬切换目标集,OFS硬切换、同频硬切换只需要使用命令ADD NBRCDMACH配置载频相邻关系。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第24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参考命令】增加基站号为248、小区号为248、扇区号为0、频点为132的中心载频的一组目标载频集(基站号为156、小区号为156、扇区号为0、频点为132、波段为800MHz)。

ADD DOHHOTRG: CCDMACH=\"248-248-0-132-0\

3、修改EV-DO硬切换参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RTD硬切换参数使其满足RTD硬切换的触发条件,使用命令MOD DOHHORTD进行修改。

【参考命令】修改小区标识=156,扇区标识=0,载频标识=0的扇区载频的RTD硬切换参数,令中心区最大环路时延门限 = 20。

MOD DOHHORTD: CN=156, SCTID=0, CRRID=0, CENTERTHRLD=20;

注意:不同的切换算法有不同的参数修改开关,具体请查看LMT帮助文件。

4.1.5 AN间硬切换配置 1、增加相邻AN。

使用命令ADD NBRAN增加相邻AN,命令参数包括相邻AN IP地址和色码。

【参考命令】增加IP地址为“129.11.17.10”、色码为102,A16采用标准接口。

ADD NBRAN: NBRANIP=\"129.11.17.10\

2、增加相邻AN物理链路。

常用的物理链路有两种:FE和E1,下面以FE举例,使用命令ADD ETHLNK增加相邻AN物理链路。

【参考命令】增加一条2框15槽端口号为1,端口IP为1.8.8.248,协商为自协商模式,线路模式为NOSP1000M的以太网链路。

ADD ETHLNK: FN=2, SN=15, PORT=1, ETHIP=\"1.8.8.248\ETHSNM=\"255.255.255.0\MTU=1500, LINEMODE=NOSP1000M, FEAUTOEN=YES;

3、增加相邻AN链路 使用命令ADD NBRANLNK增加相邻AN的A13、A16链路。 【参考命令】增加一条2框15槽端口号为1,相邻AN IP地址为129.11.11.156,

ADD

NBRANLNK:

NBRANIP=\"129.11.11.156\

FN=2,

SN=15,

LM=ETH,

网关IP地址为1.8.8.156的相邻AN链路。

ETHPORT=1,

GWIP=\"1.8.8.156\";

4、增加外部载频

使用命令ADD OUTCDMACH增加外部载频,对于AN间硬切换,源侧AN和目标侧AN都要使用该命令增加外部载频。

【参考命令】增加BTSID为5156,CELLID为156,SECTORID为0,频点为175,PN为156,AN IP地址为129.11.11.156的外部硬切换载频。

ADD OUTCDMACH: BTSID=5156, CN=156, SCTID=0, BNDCLS=BC800, ARFCN=175, TYP=EVDO, PN=156, ANIP=\"129.11.11.156\HHO;

5、打开AN间硬切换开关 使用命令MOD DOHO修改[AN间硬切换开关]。 【参考命令】打开AN间硬切换开关

MOD DOHO: INTERANHHODIVSW=ON;

6、修改EV-DO载频切换算法开关

使用命令MOD DOPHOALG修改切换算法开关,具体采用哪种切换算法开关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命令】修改小区标识为248,扇区标识为0,载频标识为0的扇区载频的EV-DO RTD硬切换开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5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关为开。

MOD DOPHOALG: CN=248, SCTID=0, CRRID=0, RTDDOHHOSW=ON;

7、增加EV-DO外部载频硬切换目标

使用命令ADD DOOUTPLTHHOTRG增加EV-DO外部载频硬切换目标,仅需在目标侧配置即可。

【参考命令】增加中心小区为5156-156-0,目标载频级为248-248-0-132-0的外部载频硬切换目标。

ADD DOOUTPLTHHOTRG: CCELL=\"5156-156-0\

注意:本命令配置的外部载频硬切换目标作会话迁移使用,仅需在目标AN侧配置。 8、增加EV-DO硬切换目标载频。

使用命令ADD DOHHOTRG增加硬切换目标载频,对于RTD硬切换、DRC硬切换和LINK QUALITY硬切换共用一个EV-DO硬切换目标集,OFS硬切换、同频硬切换只需要使用命令ADD NBRCDMACH配置载频相邻关系。

【参考命令】增加基站号为248、小区号为248、扇区号为0、频点为132的中心载频的一组目标载频集(基站号为156、小区号为156、扇区号为0、频点为132、波段为800MHz)。

ADD DOHHOTRG: CCDMACH=\"248-248-0-132-0\

注意:OFS硬切换、同频硬切换只需要使用命令ADD NBRCDMACH配置载频相邻关系。 9、修改EV-DO硬切换参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RTD硬切换参数使其满足RTD硬切换的触发条件,使用命令MOD DOHHORTD进行修改。

【参考命令】修改小区标识=156,扇区标识=0,载频标识=0的扇区载频的RTD硬切换参数,令中心区最大环路时延门限 = 20。

MOD DOHHORTD: CN=156, SCTID=0, CRRID=0, CENTERTHRLD=20;

注意:不同的切换算法有不同的参数修改开关,具体请查看LMT帮助文件。

4.1.6 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配置 1、打开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软参。

EV-DO Rev.B仍沿用EV-DO Rev.A的软参,对于EV-DO Rev.B载频和EV-DO Rev.A载频的交叉覆盖区域,建议打开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软参,默认为关,即不支持空闲态的personality切换。

【参考命令】打开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软参。

MOD SOFTPARA: SRVMN=CCM, PRMNO=44, PRMV=\"0x1\";

4.1.7 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配置 1、打开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开关。

对于EV-DO Rev.B载频和EV-DO Rev.A载频的交叉覆盖区域,建议打开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开关,开关默认为打开,即默认支持激活态的personality切换。

【参考命令】打开激活态personality切换开关。

MOD DOHO: PERSONALITYSWITCH=ON;

4.2 相关配置说明

4.2.1扇区载频配置说明

目前基站有三种信道板支持EV-DO Rev.B:CSM6800单板、CSM6850单芯片单板、CSM6850双芯片单板;CSM6800单板、CSM6850单芯片单板在第三代系列或第四代系列基站支持应用,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6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CSM6850双芯片单板仅限在第四代系列基站支持应用。不同的单板支持的载频数不同,CSM6800芯片和CSM6850单芯片的单板最多可配置6个载频,CSM6850双芯片单板最多可配置12个载频。每个DO小区最多支持三个扇区;对于超过3扇区配置时,必须分裂小区。

使用CSM6850单芯片或双芯片单板时,只支持DRCLength设置大于2,DSC Gain设置为12(单位:-0.5dBm)。

区别单芯片和双芯片QCU4HECM单板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通过单板拉手条上的标签编码区分。

(1) 若拉手条上标签编码为03020SNV,则此单板为单芯片的QCU4HECM单板。 (2) 若拉手条上标签编码为03020FRP,则此单板为双芯片的QCU4HECM单板。

方法二:在LMT上执行DSP CBTSBRDSPECSTAT命令,指定“基站编号”,将“单板类

型”设置为“ECM”并指定“ECM单板编号”,查询ECM的特殊状态。

(1) 对于双芯片的QCU4HECM单板,命令回显示例如下(请关注红色部分):

+++ HW-Airbridge 2010-06-11 15:38:47 O&M #240188

%%DSP CBTSBRDSPECSTAT: BTSID=7, BRDTP=ECM, BRDID=4, MTRLGY=MET;%% RETCODE = 0 操作成功 操作结果 --------

基站名称 = 基站7 基站编号 = 7 单板类型 = ECM 单板编号 = 4 CSM6850芯片数量 = 2 SFP信息 -------

SFP端口号 SFP类型 模式 距离 厂家信息

0 SFP不在位 NULL NULL NULL 1 SFP不在位 NULL NULL NULL 2 SFP不在位 NULL NULL NULL

--- END

+++ HW-Airbridge 2010-06-11 15:39:01 O&M #240190

%%DSP CBTSBRDVER: BTSID=7, BRDTP=ECM, BRDID=4;%% RETCODE = 0 操作成功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7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操作结果 --------

基站名称 = 基站7 基站编号 = 7 单板类型 = ECM 单板编号 = 4

PCB版本 = QCU4HECM VER A 一级BIOS版本 = 106

二级BIOS版本 = 50.100.01.016 单板软件版本 = V400R007

单板逻辑版本 = (U1001)001(U2000)040 0号芯片版本 = 0x1 1号芯片版本 = NULL 前向DSP版本 = 84148991 反向DSP版本 = 84280319

CSM6850软件版本 = CSM6850_DRIVER_06_04_04

--- END

(2) 对于单芯片的QCU4HECM单板,命令回显示例如下(请关注红色部分):

+++ HW-Airbridge 2010-06-11 15:39:54 O&M #240195

%%DSP CBTSBRDVER: BTSID=7, BRDTP=ECM, BRDID=2;%% RETCODE = 0 操作成功 操作结果 --------

基站名称 = 基站7 基站编号 = 7 单板类型 = ECM 单板编号 = 2

PCB版本 = QCU4HECM VER A 一级BIOS版本 = 106

二级BIOS版本 = 50.100.01.016 单板软件版本 = V400R007

单板逻辑版本 = (U1001)001(U2000)040 0号芯片版本 = 0x1 前向DSP版本 = 84148991 反向DSP版本 = 84280319

CSM6850软件版本 = CSM6850_DRIVER_06_04_04

--- END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8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 HW-Airbridge 2010-06-11 15:40:06

内部公开

O&M #240196

%%DSP CBTSBRDSPECSTAT: BTSID=7, BRDTP=ECM, BRDID=2, MTRLGY=MET;%% RETCODE = 0 操作成功 操作结果 --------

基站名称 = 基站7 基站编号 = 7 单板类型 = ECM 单板编号 = 2 CSM6850芯片数量 = 1 SFP信息 -------

SFP端口号 SFP类型 模式 距离 厂家信息

0 电模块 NULL NULL Amphenol 1 SFP不在位 NULL NULL NULL 2 SFP不在位 NULL NULL NULL

--- END

典型配置1:S222,使用CSM6800芯片或CSM6850单芯片的单板。连线图如下: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29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参考脚本如下:

典型配置2:S333,使用CSM6850双芯片的单板。连线图同S222。 参考脚本如下:

特殊配置1:S222+S222,使用CSM6850双芯片的单板,连线图如下: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0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参考脚本如下:

4.3 网络规划说明

1、对于DO Rev.A和DO Rev.B同时存在的网络,不推荐DO Rev.B载频与DO Rev.A载频配置在同一扇区下。

2、若进行载频扩容需要考虑传输带宽的要求,DO Rev.B只是将扇区下的多个载波进行捆绑,单载波的速率和对传输带宽的要求和DO Rev.A相同。

5 业务验证及测试

5.1 完工检查

1、确认DO Rev.B载频开工状态正常,利用维护台命令DSP RES检测载频开工状态(载频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1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开工类型是否为DO Rev.B、载频是否使能),参考命令:DSP RES: BTSID=156, CN=156;

2、确认BSC已经支持EV-DO Rev.B业务类型,利用维护台命令LST DOSRV查询BSC支

持的业务类型,参考命令:LST DOSRV:;

3、其他完工检查参照EV-DO Rev.A的检查方法和事项。

5.2 通话测试

1、EV-DO Rev.B终端在EV-DO Rev.B频点的覆盖范围内开机,使用维护台命令DSP SESSION查询EV-DO Rev.B终端会话协商后提交的personality类型是否正确,参考命令:DSP SESSION: CHT=IMSI, IMSI=\"460030043210001\";

2、连接终端并开始拨号,在用户接口跟踪中跟踪用户的呼叫流程,对于单载波通过TCA字段可以判别终端是否是EV-DO Rev.B的呼叫,对于多载波可以通过ABIS信令跟踪观察判别终端是否是EV-DO Rev.B的呼叫。

单载波(TCA消息中的红色框标记字段属于EV-DO Rev.B新增字段):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2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多载波(ABIS信令为一个载波一条,见红色框标记部分):

3、多载波速率测试,建立多载波成功后,进行速率下载测试,启动单用户流量跟踪,可以观测到用户的速率。蓝色框表示用户总速率。红色框中不同颜色代表了用户在每个载波上的速率。可以看到,用户建立三载波后,总速率达到了8M,三个载波分布平均都有2.3M左右的速率。此处给出的测

试速率仅为参考,若达不到此速率或速率过低需要参考6.3节FAQ。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3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4、建议做一些兼容性的测试,比如EV-DO Rev.A的终端在EV-DO Rev.B的载频下是否正常,这些测试步骤和观察手段与EV-DO Rev.A网络下的测试相同。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4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5、使用维护台命令DSP USERNUM观察现网EV-DO Rev.B用户数,参考命令:DSP USERNUM: OPT=BDU, TYPE=ALL;

5.3 运行观察

EV-DO Rev.B观察的网络指标和EV-DO Rev.A类似: 1) 连接成功率(DO B)

2) AN内/间软切换成功率(DO B) 3) AN内/间硬切换成功率(DO B) 4) 增加载波成功率(DO B) 5) PPP连接建立成功率

6) 业务态Personality切换成功率(DO B到DO A) 7) 空闲态personality切换成功率(DO B到DO A) 8) SAR前向重传率(DO B) 9) RLP反向重传率(DO B) 10) HRPD会话建立成功率

同时密切关注客户投诉,及时处理问题。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5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6 常见问题解答

6.1 三载波绑定不成功

 连接建立时只有一个载波,绑定不成功

1、使用DSP SESSION命令查看会话信息,若为EV-DO Rev.A,则参考6.2中会话为EV-DO Rev.A的处理方式;

2、DSP RES查看载频资源信息,看载频是否为EV-DO Rev.A,可使用LST CDMACH查看是否配置为EV-DO Rev.B;或者基站解藕信息未上报,查看基站版本是否为支持EV-DO Rev.B的版本;

3、三个载波的pilot group id设置的不一样,LST CDMA查询同一个扇区下的三个载波的pilot group id是否一致。

 连接建立时TCA消息下发三个载波,但连接建立后终端发起ReverseCDMAchanneldrop。

该现象一般是由于终端的接收功率太低或太高导致,调整增益,使终端的接收功率为-60dBm左右。

6.2 EV-DO Rev.B会话建立不成功

 流程上表现为终端不断发起会话重建,会话建立一直都不成功。

1、 确认终端是否是新终端,有无写ESN,如果测试的是新终端,则ESN一般为全0,首

先应写入ESN,改为非0,否则有可能导致会话建立不成功,终端反复发起会话重建;也可以修改SMP的22号软参为1,默认值为0,表示不允许ESN为全0的终端接入,改为1表示允许ESN为全0的终端接入;

2、 前后台版本是否一致,一般在非正常升级的情况下会出现,检查前后台版本是否一致; 3、 看当前的终端所上的载频是否是当前现有环境的载频。  建立的会话为EV-DO Rev.A

1、 BSC侧是否修改业务类型为EV-DO Rev.B,可使用命令LST DOSRV查询业务参数看是

否为EV-DO Rev.B业务,若是,则不用修改,否则使用命令MOD DOSRV: SRV=SRV_DOB;修改。若不修改,则协商的会话不会有EV-DO Rev.B那套Personality; 2、 终端设置问题,可进行如下操作:

在QXDM工具中NV选项中设置4964项为3,该选项表示终端支持多载波。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6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6.3前向平均速率达不到峰值

 平均速率很平稳,但达不到峰值

1、 带宽不足,特别是ABIS口E1组网方式,很容易由于一对E1不通导致带宽不足,通常

E1的利用率为80%左右,因此两载波至少需要四对E1(一对E1有2M带宽),三载波至少需要6对E1;

2、 限速导致,看是否打开QOS开关。  平均速率很不平稳,即时速率偶尔可以达到峰值

1、 三个载波有一个或多个载波的per超过1%,主要由于信号不好导致,测试峰值时保证

SINR>13dB;

2、 邻频干扰,三个载波中其中一个载波很强,对其余两个载波造成干扰,可适当降低该载

波的导频强度,减小对其余两个载波的干扰,使三载波平衡;

3、 前后台版本不一致,一般在非正常升级的情况下会出现,检查前后台版本是否一致; 4、 PCF丢包乱序,检查网络状态。可首先排除BSC侧及空口问题,通过单用户流量跟踪,

如下: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7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查看RLP层是否有重传,若RLP层正常,则从PCF或PDSN抓包检查是否有丢包或乱序。 下图为从PCF抓包观察到乱序的现象,供参考:

6.4 速率不达标

对于EV-DO Rev.B扩容传输业务,原网CMPT 板配置3 E1用于DO业务,新增UTRP板配置 8 E1,若EV-DO Rev.B速率上不去,则可能的原因如下:

1、通过命令查询新增的8E1是否生效,可用命令DSP MPLNKSTAT查询: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8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2、在基站上查询业务链路有无分配带宽,操作方法如下:

查询结果如下:

3、查看EV-DO Rev.B可绑定的载波数是否设置正确(可参考6.1) 4、EV-DO Rev.B终端问题,比如接收功率差,未进行功率校准等 5、可参考6.3看是否因为信号或限速问题导致。

6.5切换不成功

1、确保源侧和目标侧载频都能正常进行业务;

看目标侧信号是否足够好,可先在目标侧进行业务,看是否正常。 2、检查配置,比如邻区,切换开关,切换门限等;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39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3、有无锁住GPS星,若涉及到BTS间切换和BSC间切换,则源侧和目标侧必须保持时钟同步,否则无法切换。

6.6 载频配置为EV-DO Rev.B但开工却不是EV-DO Rev.B

可能有如下原因:

1)BTS的信道板不支持EV-DO Rev.B,请检查BTS的信道板是否基于芯片CSM6800

或CSM6850,如果对应的信道板不支持EV-DO Rev.B,请联系运营商进行单板替换。

2)BTS的版本升级错误,请检查BTS的版本号是否低于V400R007C00。

6.7 如何查询信道板类型

在维护台上CECM板单击鼠标右键:

单击查询单板版本信息,出现如下的查询结果界面: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40页, 共41页

EVDO Rev.B Phase I 开局指导书

内部公开

7 附录

DSP SESSION.txt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14 错误!未知的文档属性名称

第41页, 共4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