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来源:锐游网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知道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识记“完全形成的人”的四个进化阶段及世界三大人种。 2、通过学习,了解氏族、氏族社会,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4、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学习重点:

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学习难点: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自主学习】 1、“正在形成中的人”出现的地点是哪里?

2、南方古猿的特点是什么?

3、人类形成的时间是?

4、“完全形成的人”经历的哪四个阶段?

5、世界分为哪三大人种?人种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6、氏族社会是如何分期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7、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标志是什么?

【合作探究】

试概括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伴随着这一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反馈训练】

1、 考古学家在某地发现一具头骨化石,经鉴定是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类头骨化石。请你判断一下它一个个距今多少年( )

A、170万年前 B、二三百万年前 C、三四百万年前 D、一二百万年前 2、小武同学研读了当代关于人类起源的一些著作,发现他们大部分认为现代人类是从( )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

A、非洲南方古猿 B、亚洲北方古猿 C、欧洲地中海古猿 D、美洲南部古猿 3、下列对父系氏族社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婚姻关系相对固定 C、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D、男女都可以担任家族长和氏族首领

4、氏族社会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起先后顺序应是( )

A、从早期猿人到晚旗猿人 B、从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 C、从父系氏族到母系氏族D、

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 5、恩格斯曾经说过:“人能够用他的手把第一块岩石做成石刀,终于完成了从猿到人转变

的决定性一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诞生的标志是( )

A、用岩石做石刀 B、使用工具 C、制造工具 D、用岩石做工具 6、下列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私有制 b、阶级 c、贫富分化 d、私有财产 e、国家 A、abcde B、dcabe C、bacde D、adcbe

课后反思: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识记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大河流域奴隶制小国出现的时间、初步

形成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的时间及文明的标志。 2、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识记古巴比伦王国的地理位置、大河流域奴隶制小国和促销的时间、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及在位国王、汉莫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及其地位。

3、 通过学习,识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出现小国的时间,种姓制度的实质、

内容、特点及影响。

4、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原因。明白大

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四大上古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现代人们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 汉莫拉比法典。 学习难点:

1、 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 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自主学习】

1、金字塔的国度在哪个地区?在此地区何时出现的奴隶制小国?

2、古代埃及是何时建立的?起主要的文明成就是什么?

3、“两河流域“的含义是什么?在此地区出现的奴隶制小国是何时?建立者是谁?

3、 在两河流域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是什么?何时建立的?

4、 汉莫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制定者是谁?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5、 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奴隶制小国是何时?

6、 种姓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7、 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分为哪四个等级?特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小明同学计划在暑假中畅游人类文明发祥地。他找到了一张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亚非文明古国图,如(课后探究题图)

(1) 请你帮助小明按文明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一个旅行路线,并写出该文明出现的

时间。

(2) 亚非文明古国的兴起有多少相似之处,你知道有哪些?

(3)小明同学想沿着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的路线旅游,请你告诉他该怎么走?他沿途可以欣赏到哪些文明古迹?

【反馈训练】

1、在“幸运52”节目的现场,主持人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它是古代世界奇迹之一,是权力的象征,它巨大的规模、复杂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外形酷似汉字的“金”字,“它”是( )

A、狮身人面像 B、万里长城 C、金字塔 D、空中花园

2、新月沃地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印度 D、古希腊

3、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受到保护,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利益受到保护的历史见证是( )

A、修建金字塔 B、颁布汉莫拉比法典 C、建立等级制度 D、建立巴比伦王国 4、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社会成员分工 B、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5、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金字塔---古代埃及 B、分封制---古巴比伦王国 C、种姓制度---古代中国 D、汉莫拉比法典----古代印度

6、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照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阿育王应该属于(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7、乐山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该选取的素材是( )

A、金字塔 B、汉莫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 8、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课后反思: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学习目标:

1.列举爱琴文明出现的时间、发祥地及文明中心

2.说出雅典城邦建立的时间及特点,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全盛的时期,雅典奴隶民主政治的特点等。

3.区别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同,培养对中外历史知识进行横向比较的能力。

4.梳理古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从扩张到衰亡的演变过程,培养纵向梳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5.理解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从而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多元性和丰富性。

学习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学习难点: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爱琴文明出现的时间,其中心在哪里?

2.什么是爱琴文明?

3.雅典城邦建立的时间及特点是什么?

4.雅典奴隶制共和国建立的时间、达到全盛的时间是?

5.雅典奴隶制共和国的全盛表现是什么?

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7.雅典文化昌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8.罗马城邦建立的时间及地点是?

9.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及立国基础是什么?

10.罗马帝国建立的背景、时间及建立者是?

11.罗马帝国建立的影响.

合作探究

12.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

反馈训练

1.历史老师在讲述欧洲文明之源这一知识点时,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张与之有关的图片幻灯片.

你认为这一图片幻灯片最有可能是( )

A 《古代埃及图》B 《新月沃地图》C 《古代印度图》D 《古代希腊图》 2.如果想去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实地考察遗址,则应该去的国家是( ) A 希腊 B 意大利 C 马其顿 D 埃及

3.把发生在相同历史时期内的历史事件概括到一起,进行归类记忆,有助于我们从横向掌握历史。“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这两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 )

A 公元前8世纪 B 公元前6世纪 C 公元前5世纪 D 公元前2世纪 4.罗马经过长期征伐,终于成为地中海霸主是在( )

A 公元前5世纪 B 公元前3世纪 C 公元前2世纪 D 公元2世纪

5.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看,古代希腊是( )

A 东方文明的摇篮 B 游牧文明的摇篮 C 西方文明的摇篮 D 农业文明的摇篮

6.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当时雅典的执政者( ) A 伯利克里 B 凯撒 C 屋大维 D 克伦威尔

7.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文物古迹中,不代表亚非文明的是(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万里长城 D 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教学反思: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1.识记统一日本的时间及国家,理解记忆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在位天皇、主要内容及意义

2.联系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互相交往的历史,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3.世纪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创立者、圣地、影响及阿拉伯国家建立的时间 4.认识伊斯兰的兴起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阿拉伯民族的兴盛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难点:日本大化改新的作用以及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时候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日本何时统一)

2.说说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国际形式)

3.大化改新的时间及内容是?

4.大化改新时期在为的天皇是?大化改新的作用是什么?

5.伊斯兰教的创立的时间、创立者是?

6.伊斯兰教创立有何影响?

7.穆罕默德建立的国家的时间,地点,国家特点是?

8.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多少年,圣地是哪里?

9.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何时建立

合作探究

1.列表格归纳总结世界三大宗教

从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经典几方面

反馈训练

1.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原因( )

A 日本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B 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C 日本皇室贵族要求改革 D 日本天皇想要仿效中国制度进行改革 2.下列关于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半岛的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① 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② 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③ 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3.下列国家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是( ) A 古巴比伦王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希腊 4.7世纪中期,日本“大化改新”,统治者任用的人才大多数是( ) A 从英国归来的留学生 B 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 C 从朝鲜归来的留学生 D 从罗马归来的留学生 5.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化改新后,天皇成了政治中心 B 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C 颁布改新诏书的是孝德天皇 D 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向奴隶社会的顶峰

6.印尼人在儿子娶妻、女儿出嫁后,最后的愿望是去麦加朝圣,倾其家当买一张机票,有人甚至只买一张单程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印尼人大多信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犹太教 D 伊斯兰教

7.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

① 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 麦加贵族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 ③ 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④ 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教学反思: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学习目标:

1.说出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 3.理解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说出西欧城市的兴起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世纪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法兰克王国建立的时间及民族是?

2.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3.查理·马特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4.罗马天主教廷的有什么特点,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析?

5.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了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哪些国家有很多著名的城市

6.西欧城市复兴有何影响?

7.请说说拜占廷帝国的由来及其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合作探究

1.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反馈训练

1.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主要财富是( ) A 农奴 B 粮食 C 土地 D 黄金

2.以下帝国中又被成为是拜占廷帝国的是( )

A 罗马帝国 B 东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西欧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式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开始于( ) A 西罗马帝国灭亡时 B 屋大维的统治时代 C 查理·马特改革后 D 罗马教皇国的建立

4.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5.鼎盛时期的拜占廷帝国跨欧、亚、非三大洲,为欧洲抵挡了来自东方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下列哪一个国家最终灭掉了延续千年的拜占廷帝国(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 罗马帝国 6.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

A 穷兵点武导致帝国灭亡 B 信仰差异导致帝国灭亡 C 民族融合导致帝国灭亡

课后反思:

D 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落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波斯帝国的形成、希波战争的爆发、结果及性质、影响。

2、能够说出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起、东征过程及结果,并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3、知道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强盛,了解其疆域,并能辩证地分析罗马帝国的扩张。 4、通过学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知道它们都是以暴力手段扩张其势力范围,造成了破坏和灾难,但在客观上却加强了不同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战争也成为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

5、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本课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波斯帝国如何形成的?

2、希波战争的起因、时间、结果、性质?

3、马其顿王国何时兴起?

4、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路线?其结果如何?

5、罗马帝国何时建立的?其强盛表现在哪里?

6、叙述罗马帝国的疆域。

7、罗马帝国的扩张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

材料二、罗马帝国在其繁荣时期,与外部也有和平的交往。它同北欧、印度河中国等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在罗马深受欢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秦国”指欧洲哪个国家?请写出它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时的四至情况。

(2)材料二提到的“中国的丝绸”是通过什么道路输入罗马的?此道路开辟的标志是什么?

(3)简要评价罗马帝国的扩张。

【反馈检测】

1、在希波战争中,雅典人以少胜多,重创波斯军队的战役是_________。

2、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这个人是______________。

3、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3世纪 D、4世纪 4、在希腊文化东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伯利克里政权 C、雅典 D、斯巴达

5、电影《血战温泉关》是以希波战争为背景拍摄的,恢弘的场景,精良的制作,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使该片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下面关于希波战争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是由波斯帝国挑起的 B、以少胜多的战役是马拉松战役 C、波斯人取得胜利D、希腊人取得胜利

6、今天埃及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带有一个世界著名的亚历山大港,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是: A、汉莫拉比 B、大流士一世 C、冈比西斯 D、亚历山大

7、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的希腊城邦。他东征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他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是:a、给被侵略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b、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A、abcd B、abc C、bcd D、acd

8、丝绸之路像一条彩带,将镶嵌在古代亚欧大陆上的座座城市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条和平交往的项链,项链的这端是繁华富庶的长安,另一端是欧洲的大秦。这里的“大秦”是:

A、罗马帝国 B、希腊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9、汉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很大的城市,跟它同时存在的城市是: A、英国伦敦 B、美国华盛顿 C、古罗马城 D、日本东京

10、奥运赛场上马拉松运动员要跑42千米多的路程,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A、亚历山大东侵波斯 B、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C、希波战争 D、雅典与斯巴达之战

课后反思: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学习目标:

1、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 2、能够说出古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3、了解马可波罗东行和《马可波罗行纪》,正确评价马可波罗东行。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难点: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国电话号码中,“119”用于火警,“110”用于公安,“120”用于救护。音乐简谱的七个音符用1、2、3、4、5、6、7来表示,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是谁改进和传播的?他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了哪些贡献?

【自主学习】

1、 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陆地商路的主要路线还记得吗?

2、 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创立的?何时由什么人传播的?其作用是什么?

4、 哪一年马可波罗来华?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5、 对马可波罗来华你是如何评价的?

【合作探究】

对文明传播与交往的两种途径及其作用进行归类比较,并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

【反馈检测】

1、 桥可以连接河的两岸,这条道路却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它是__________。 2、 下列堪称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架桥者的是:

A、阿拉伯人 B、罗马人 C、希腊人 D、中国人

3、《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了一个繁荣富有的东方国家是古代中国的: A、汉朝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4、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历史知识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

5、下列关于《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描述错误的是:

A、记述了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 B、是马可波罗亲笔所著 C、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D、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6、以下选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是: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C、死于中国 D、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 7、马可波罗动身前往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发生的大事是:

A、铁木真尊称成吉思汗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元朝灭南宋 D、元朝统一了全国

8、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主题的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第一站是阿拉木图,这个中亚城市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曾经将三大洲联系在一起,下面哪个大洲不在其中: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9、“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马可波罗远行中国的史实,告诉我们应具有:

A、开放和交流意识 B、爱国意识 C、民主和法制意识 D、历史是非观念 10、电视台欲拍摄电视剧《马可波罗在中国》,下面哪些场景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A、巍峨的明长城 b、繁华的江南小镇 c、说汉话、穿汉服的外国人 d、成吉思汗东征西战 A、ad B、ab C、bc D、bcd

课后反思: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古埃及象行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了解字母文字的诞生记演变。

2、列表举出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经典急传播情况。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本的有关插图,例如,《罗塞塔石碑》,《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字母演进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基本教义,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重点:

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

难点:

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的文字是古代文字长期演进的结果,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吗?它与今天的文字有什么关系?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自主学习】

1、 象形文字形成于何时?什么人创造的?历史地位如何?

2、 楔形文字形成于何时?什么人创造的?影响是什么?

3、 佛教创立的背景什么?何时、何地创立的?创始人是谁?佛教教义是什么?结果

如何?

4、 佛教是如何传播的?传播方向及路线?

5、 基督教创立的背景是什么?何时、何地创立的?创始人是谁?基督教教义是什

么?

6、 伊斯兰教创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主要教义是什么?经典是什么?

【合作探究】

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创始人 地点 教义 【反馈检测】

1、 为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的文字是:

A、 埃及象形文字 B、腓尼基文字 C、西亚楔形文字 D、希腊字母 2、 在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中,起源最早的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三大宗教宣扬的共同思想,后被历代统治者利用的是:

A、民贵君轻 B、忍耐顺从 C、世界由真主主宰 D、众生平等 5、下列有关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 B、其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吸引力 C、宣扬“众生平等”,但不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D、得到很多国王的大力支持 6、位于今埃及的卢克索和卡纳克一带的断壁残垣上面划有很多文字,这些文字就是古代埃及的: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腓尼基字母 D、拉丁字母

7、如果时光回到公元前3000年,你看见一个原始居民正在用一个芦秆做成的笔,在湿软的泥版上写字,你可以判断此人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苏美尔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巴比伦人 8、如果让你为第六题所述文字配写一段简介,下列哪些内容可以入选:

a、这些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b、这些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c、这些文字的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 d、这些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很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

A、abcd B、abc C、bcd D、acd

课后反思: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了解亚里士多德。

2、能够说出《荷马史诗》的作者、历史地位;了解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及其作品《俄底浦斯王》;知道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3、了解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4、能够说出麦加大清真寺及巴黎圣母院的地位、建筑特点。

5、通过本课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世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见闻,领略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6、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代科技、文学、戏剧与建筑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去欣赏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以及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进一步树立为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繁荣祖国的文学艺术做出积极贡献的远大理想。 重点:

《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难点:

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本课的主题还是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录着古代人类生活的两种文字和三大宗教,这一课我们要了解的是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及其重大发现、色彩斑斓的文学与戏剧、风格独特的著名建筑。”

【自主学习】

1、 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2、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谁?他有哪些成就?

3、 《荷马史诗》的作者是谁?内容是什么?历史地位如何?

4、 欧洲戏剧的故乡是哪里?著名的戏剧是?作者是谁?有什么特点?其历史地位如

何?

5、 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是哪部?内容是什么?名篇有哪些?其历史地位如何?

6、 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哪里?地位如何?其建筑特点是什么?

7、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哪里?地位如何?其建筑特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1) 这句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言是谁说的?他是哪国人?

(2) 这句名言反映了他的哪一项科技成就?除此之外,他还有那些重要的成就?

(3)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反馈检测】

1、 下面哪一项不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贡献:

A、发现了杠杆定律 B、发现浮力定律 C、发明螺旋式水车 D、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2、要想了解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最好参阅下列哪部书籍: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D、《大唐西域记》 3、在中国近代,瞎子阿炳创作了不朽的《二泉映月》,世界古代史中,由盲人整理的不朽诗作是: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 C、《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D、《天方夜谭》 4、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位于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埃及 D、沙特阿拉伯

5、小明想写一篇有关早期希腊的社会状况的文章,你可以建议他阅读的书籍是: A、《荷马史诗》 B、《古兰经》 C、《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D、《阿拉丁和神灯》 6、小刚对古代希腊戏剧非常感兴趣,你可以让他阅读下列哪一人物的传记: A、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阿基米德 D、穆罕默德 7、下列成就,与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有关的是:

a、螺旋式水车 b、浮力定律 c、杠杆定律 d、惯性定律 A、abcd B、abc C、acd D、bcd

8、小明的爸爸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他让小明在网上查找一下,他所信仰宗教的第一大圣寺在哪里,搜索的正确答案是:

A、伊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沙特阿拉伯

课后反思: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及影响,说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过程及影响

2..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文艺作品的分析,能够说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养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自己积极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通过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郑和远航等史实的穿插对比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对开辟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学生看课本58页图《蒙娜丽莎》了解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由此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哪里?

3.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4.文艺复兴表现最突出的是哪两个领域?其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有哪些?

5文艺复兴的影响是什么?

6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及条件?

7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8航路开辟的影响? 合作探究

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其实质是什么? 反馈训练

1..14世纪,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

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是( )

A 唯物主义 B 人文主义 C 人道主义 D 启蒙主义 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A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 对欧洲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展现 C 思想领域的重大突破 D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3.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 达芬奇 B 但丁 C拉斐尔 D米开朗基罗

4.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这个“巨人时代”只指的是( )

A 启蒙运动 B 天文学的革命 C 文艺复兴运动 D 物理学的发展

5.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 6.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取得重大突破称为“发现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 ) A 亚洲 B 非洲 C 美洲 D 大洋洲 7.新航路打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作用是( ) A 发现新大陆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D 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

8.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世界由此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C 为欧洲积累了资本 D 给东方带来了欧洲文明

9.„„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请回答:

(1)“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事件?

(2)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列举出“巨人的时代”的三位文化名人?

课后反思: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列举出《权利法案》的内容,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说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4.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分析克伦威尔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较,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进步。但资产阶级革命终究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它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当时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推翻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统治,必须实行

革命。今天,我们就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自主学习

1.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矛盾?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6.克伦威尔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7简单讲述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宫廷政变

8.《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时间、立法机构是什么?

9.《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权利法案》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什么? 反馈训练

1.下列发生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②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③苏格兰人民起义 ④ 《权利法案》的通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2.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处死了封建君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3.在今天的英国、荷兰、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仍保留有国王或天皇的称号。这一历史现象与下列哪一部文献确立的政体有关(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4.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新贵族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 )

A 对君主的态度不同 B 身份地位不同 C 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D 采用的生产方式不同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处死了专制国王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C 1649年建立共和国 D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欧洲商路中心的转移 B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 C 国王出售专卖权 D 苏格兰人民起义

7.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请回答:

(1)以上条款出自什么文献?

(2)颁布该文献的时间和机构是什么?

(3)该文献的颁布有何作用?

(4)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

课后反思: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知道美洲的土著居民和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情况。 2、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并说出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导火线、开始的标志、颁布的历史文献、重要战役、战争的起止时间、结果和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4、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教材,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及性质。

5、通过对独立战争过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

的斗争是正义的。英国的殖民统治是非正义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必将得到国际援助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最后的胜利。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本课的总体了解,让学生明白(1)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

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奴隶共同开发的。(2)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3)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重点 :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难点: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吗?它是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和50颗星组成的,请问这13道宽条和50颗星分别代表什么?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就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华盛顿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主学习】

1、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构成有哪些?

2、18C英国在北美建立了多少个殖民地?

3、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和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6、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7、美国独立后颁布的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

8、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及影响是什么?

【合作探究】

美国为什么能在独立战争中以弱胜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独立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反馈训练】

1、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于____________。 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独立战争取得的嘴重要的成果是____________。

4、北美独立战争的国际意义是: A、推翻了应该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B、推动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D、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5、《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因为它: A、是最早阐述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 D、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致 6、影片《1776》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事件展开的: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在庆祝萨拉托加大捷的胜利D、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7、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民都会载歌载舞,欢度独立纪念日,下列哪一文件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8、费城“自由钟”是美国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你知道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A、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B、美国诞生 美国获得真正的独立 C、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的胜利 D、美国诞生 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

9、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C、革命过程未出现反复 D、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0、确立了美国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法律文献是_________。 11、阅读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请回答:

(1)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由哪一机构发布的?

(2)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说出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大革命的意义。

2、通过学习,列举《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拿破仑和他的帝国一目,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重点:

《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本课难点:

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仅仅隔了几年,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又响起了反抗封建统治的隆隆炮声。这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是欧洲大国,也是当时的强国,同时还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发生的?雅各宾派专政又是怎么一回事?拿破仑是如何崛起的?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研究的问题。 一、 自主学习:

1、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3、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过程?

4、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5、 拿破仑是在什么背景下上台的?

6、 拿破仑为巩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7、 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二、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说:“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旧政治制度”指什么?“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它在英法两国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旧政治制度”指封建专制制度。“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表现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法国表现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反馈练习

1、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嘴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

2、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使命是:

A、废除封建制度 B、打碎殖民枷锁 C、推翻封建特权 D、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采用暴力形式 B、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C、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D、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法国的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三级会议的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法典》的制定

5、拿破仑对法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 :

A、颁布《人权宣言》,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远征俄罗斯

6、下列关于法、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 B、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C、都曾建立过君主立宪政体 D、都是为了推翻殖民统治

7、有人说,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物像拿破仑这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A、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B、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他颁布了《人权宣言》 D、他领导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反思: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课程标准要求:

1、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知识,总结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列举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通过学习教材,说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情况,归纳工业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3、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本课重点:

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课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世界古代史,你们能不能说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

完成了工业革命。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迸行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所以,它首先在英国而不在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都有哪些?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一场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首先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一、 自主学习:

1、 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什么?

2、 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国家、原因?

3、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5、 假如珍妮机首先发明在中国,结果会怎样?

6、 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7、 工业革命的性质及影响是什么?

二、 合作探究:

1、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起,到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的“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你认为这一系列重大发明纷纷问世的相同因素有哪些?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相同因素:(1)都是由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来完成的。(2)都不说偶然的,而是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探索的结晶。(3)都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问世的。启发: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你是怎样理解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的?

三、 反馈练习:

1、革命中,在动力的发明和使用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成就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发明 C、瓦特改卷蒸汽机成功 D、水力织布机问世

2、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厂址最好选在: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河流的地方 3、工业革命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是:

A、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 D、社会生产力空前迅速地发展

4、为了展示工业发展的最新成果,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博览会,一个中国人恰好游历到此参观了博览会,他可以观赏到的展品有: A、蒸汽机、柴油内燃机 B、电子计算机、汽车 C、蒸汽机、铁路设备 D、点灯、水力织布机

5、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A、发明“珍妮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6、“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C、谴责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7、下列事件为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8、阅读材料: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

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对什么事件的评述?

(2) 根据材料二,列举出英国方式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

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反思: (3) 材料二中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

一例证明。

(4)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走“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句话?

(5)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工业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3、出门坐火车或蒸汽动力的轮船等。4、a、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b、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形成了。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活重视科学技术。)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学习目标: 1.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是最有力的证明。

2.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难点:奴隶“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继积极参与新航路开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活动之后,17世纪初,英、法等西欧国家也随即走上了殖民扩张的舞台,成为新兴的殖民国家,逐渐取代了葡、西两国的地位。它们是怎样进行扩张的呢?占领殖民地后又犯下了哪些罪行?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起去了解。

自主学习

1.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殖民掠夺的后果是什么?(背景) 殖民掠夺:葡萄牙殖民地除巴西外,都在亚洲和非洲,西班牙除菲律宾外,殖民地都在美洲。(可简要联系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我国澳门的情况)殖民者在亚、非、拉美等地进行大肆搜刮。造成美洲劳动力短缺,奴隶贸易获利丰厚。 2.“三角贸易”的路线和内容是怎样的?

3.三角贸易的影响

4.简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

5.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开始的时间、负责的公司和代表人物是?

6.英国对印度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7.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如何评价欧洲殖民活动带来的后果?

反馈训练

1.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它先后打败的国家顺序是( ) A 西班牙—法国—荷兰 B 西班牙—荷兰—法国 C 荷兰—西班牙—法国

2.下列未参加贩卖黑人奴隶的国家(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葡萄牙

3.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重要机构是( ) A 英国对外贸易公司 B 印度公司

C 东印度公司 D 英国轮船公司

4.按“三角贸易”进程,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

①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②把非洲黑奴卖给美洲种植园主 ③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 ④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捕获黑人运往美洲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④

5.近代英国发展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因素是( )

A 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掠夺殖民地财富和“三角贸易”开拓海外市场 C 优越的地理位置 D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6.罪恶三角贸易的路线是( )

A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C 非洲—美洲—欧洲—非洲 D 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7.马克思说“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1)“对东印度的征服和掠夺”指的是什么? (2)“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 (3)“田园诗式的过程”指的是哪一过程?有什么历史作用?

课后反思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学习目标

1.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说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领导者、意义及拉美独立运动中玻璃瓦尔的主要事迹 2.分析和思考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赫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3能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看过电影《章西女王》?以及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开始讲述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自主学习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领导者及起义地区?

3.简介印度民族女英雄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5.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6.拉美独立战争的时间、主力构成、领导人?

7.拉美独立战争的结果如何?

合作探究

8.简介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

反馈训练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起止时间( )

A 1857—1859年 B1857—1858年C 1858—1859年 D 1856—1857年

2.18、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先后发生,其共同原因是(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 本国的封建剥削 C 反对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D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3.新航路开辟后,最先侵入除巴西以外的拉美地区的殖民国家( )

A 英国 B 法国 C 葡萄牙 D 西班牙

4.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率领起义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的是( ) A 圣马丁 B 玻利瓦尔 C 克莱武 D 章西女王 5.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殖民者在拉美实行土地占有制 B 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C 拉丁美洲盛产黄金、白银

D 印第安人在拉丁美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6.与印度民族大起义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 义和团运动

7.恩格斯说:“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其中“白人”是指( )

A 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 英国人 D 欧洲人

8.材料一: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他曾向祖国起誓:“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材料二: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玻利瓦尔的一封信 (1)玻利瓦尔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从玻利瓦尔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课后反思: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教材,识记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特点、主要内容、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2、通过学习教材,说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和《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

3、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4、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革命活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

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你一定听过这首歌吧。这就是著名的《国际歌》。当你听到这首气势磅礴、响彻全球的歌曲时,你有何感想?你知道这首歌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吗?

【自主学习】

1、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主要内容、特点、性质以及此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景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有?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6、巴黎公社何时成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7、《国际歌》的曲作者和词作者分别是谁?

【合作探究】

依据提供的四幅图片,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说一说19C三四十年代后,无产阶级是怎样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

【反馈训练】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共同著作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勾画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新社会蓝图。这本著作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

A、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第一国际建立 3、一百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这同一首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同一首歌”是指:

A、《国际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命运交响曲》 D、《黄河大合唱》

4、下列不属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A、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要求取得普选权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5、小明要了解《国际歌》歌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他应查阅下列哪方面的历史: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 B、法国大革命史 C、巴黎公社革命史 D、俄国十月革命史

6、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19C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革命运动的爆发 C、19C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阅读材料:

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它的精神至今HIA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该著作发表于何时?

(2)该著作是哪个组织的纲领?这个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该著作发表的意义。

(4)当前我们应该向该著作的作者学习什么?

教学反思: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南北方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得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观点,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 2.能够说出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3.分析得出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学习林肯事迹,能够认识到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自主学习

1.美国独立后,南北方经济制度分别是?

2.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的矛盾焦点是?

3.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即导火线)?

5.美国内战开始的标志是?

6.战争初期,南北方形式如何?

7.美国内战的转折点是?

8.《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何作用?

9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什么重大意义?

10美国内战的性质是?

合作探究

11.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请回答:

(1)两次革命主要政治任务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两次革命任务完成的途径和过程有何相同特点?取得胜利的相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3)由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反馈训练

1.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战争主要解决了( ) A 国家的独立 B 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问题

C 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问题 D 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问题

2.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 A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求 C 消除了种族歧视 D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下列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历史上又称为“美国内战” B 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C 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4.美国南北战争中,使北方获得雄厚兵力转败为胜的事件是( ) A 《独立宣言》的发表 B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 林肯遇刺身亡 5.美国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又一障碍”指的是( )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 黑人奴隶制度 C 领土面积狭小 D 关税自主权 6.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 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7.材料: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6月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中“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内战的必然性。

(3)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它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课后反思: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列举出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2.说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说出明治维新的背景及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4.学习日本善于对外学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很大启发

5.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自主学习

1.说一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从中得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原因

2.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是?

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

4.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

5.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局限性?

6.说一说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7.明治维新的目的及性质是什么?

8.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

9.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

10.面对严重的危机,俄国、日本分别通过废除农奴制和明治维新实现了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结合我国当今的改革,说说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反馈训练

1.18-19世纪,一些主要欧美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2.在历史活动课上,某同学探究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情况,下列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 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

C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俄国农奴制改革彻底清除了封建因素 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对日本社会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 使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 B 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C 使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D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4.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 A 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指( ) A “废藩置县” B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 C 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D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6.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摆脱了民族危机 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有利于社会进步

7.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这次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8.材料一:明治政府为了把全国分为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化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人本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西洋文化带进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能骤然强搬硬套。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2)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对外政策有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化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教材,知道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说出“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及爱迪生的重要发明。

2.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分析、把握电力及电器广泛使用的作用。掌握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改进,并分析说出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否则的影响。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队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引导学生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学习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当你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上网聊天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谁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就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那么爱迪生一生有多少项发明?他为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就让我们从这些问题说起吧!

一、 自主学习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标志是什么?

2、 “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气?它们有什么作用?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

实际生产领域的?

3、电力在产领域中的作用?(自由发挥)

4、爱迪生在电器发明方面有哪些成就?他一生的发明有多少?他被誉为什么?

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除了电力作为新能源之外,还有哪种新能源出现?

6、内燃机是何时被谁发明的?在它的推动下哪种交通工具出现了?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合作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不同?

【反馈训练】

1、小明到北京去参观2008年国际车展,一路上他乘坐了多种交通工具,请你判断哪些交通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

a、火车 b、轮船 c、汽车 d、飞机

A、ab B、ac C、bc D、cd

2、下列情形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瓦特把蒸汽机安装在棉纺织厂 B、达芬奇在电灯下创作《蒙娜丽莎》 C、一名德国军官在凡尔登战役中用无线电报指挥战斗 D、卡尔本次驾驶汽车在郊外旅行

3、1931年10月18日晚,无数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爱掉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次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 ( ) a、石油 b、电力 c、煤炭 d、内燃机 A、ab B、abc C、cd D、bcd 5、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 )

A、英国和法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美国 D、法国和德国

6、技术革命在交通领域会产生新的突破。在下列交通工具中,美国总统林肯可能乘坐的是( )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电车

7、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 )

A、信息时代 B、电气时代 C、蒸汽时代 D、农业时代

8、19世纪末在伦敦大街小巷很常见的是马车,后来它逐渐被下列哪一种交通工具所取代( )

A、轮船 B、飞机 C、火车 D、汽车

9、下列各项中,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对当时的工业和交通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发明创造的是( )

A、内燃机的设计 B、蒸汽机的改良 C、原子能的应用 D、计算机的研制 10、把人类在天空翱翔的理想变成现实的是( )

A、1866年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B、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次设计出内燃机 C、爱迪生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 D、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并试飞成功

11、人们已经享受的下列科技成果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是( )

A、电灯泡 B、计算机 C、蒸汽机 D、珍妮机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成了第一艘汽船并在内河试航成功。史蒂芬孙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因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被称为“火车”。 材料二、1885年,卡尔本次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几经努力试制的飞机,终于试飞成功。

请回答:

(1) 汽船和火车是什么时期的重要成果?它们以什么作为动力?

(2) 汽车和飞机又是什么时期 的重大成果?它们以什么作为动力?

(3) 这些发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课后反思: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道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背景和结果。

2、阅读教材,说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时间、标志。列举出参战的国家。 3、通过学习,知道一战的主要战场、重要战役、结束的时间标志和结果;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一时。

4、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学习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学习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产生的结果如何?

2、一战爆发的前,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区是?

3、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4、一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5、参战的国家有哪些?

6、一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重要的战役是哪个?被称为什么?

7、一战的规模如何?

8、一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结果如何?

9、一战的性质及影响是什么?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

材料一、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领导人塔奇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议会以多数表决通过从塞尔维亚独立议案。此前多数欧盟国家与美国均支持科索沃走向独立,但

塞尔维亚及俄罗斯均表示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的磋商也未能获得突破。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新的一年,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努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重大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的妥善解决,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塞尔维亚”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导火线”的点燃地,这个导火线是什么?它点燃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2)由“塞尔维亚”引发的这次重大事件的根本原因及重大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这种政策会给中国与世界带来什么?这种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4)中国是经历过灾难的国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大力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了此目标,我们该怎样做?

【反馈训练】

1、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产阶级的辛勤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了一战的历史后,某同学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有一项不准确,它是( )

A、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D、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3、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成为一战的导火线是因为( )

A、斐迪南大公夫妇无辜被打死 B、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愤怒 C、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插手巴尔干半岛 D、德国、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4、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C、战争的残酷性 D、作战范围

的广泛性

5、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争夺 B、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C、萨拉热窝事件 D、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6、下列事件中可与“灾难”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是( )

A、文艺复兴 B、马可波罗东游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一战 7、“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经济的克星”。一战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民族解放战争

8、1914年,欧洲一家报纸报道说:这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该报道中的“战争”是( )

A、普法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一战 D、二战

9、下列有关一战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意、日结成三国同盟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后德国转入战略进攻 D、一战的战火燃遍亚非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以1870年、1913年为例)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其他 21.7% 23.3% 31.8% 10% 13.2% 材料二、1913年英、法、美、德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表 国别 位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和英法的经济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

(2)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是什么?

(3)材料一反映的变化与材料二显示的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引起了怎样的后果?

英 1 德 4 美 5 法 2 课后反思: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学习目标:

1.说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列举出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科学贡献 3.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近代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部分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教会受到猛烈的抨击。这件事就发生在18世纪时期,其中出现几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自主学习

1.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时间及国籍?

2.伏尔泰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3.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成就是什么?

4.启蒙思想有何作用?

5.科学技术上,牛顿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6.达尔文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7.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合作探究

8.欧洲启蒙思想是世界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1)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进行的时间、空间和中心地区各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3)你认为这些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共同之处?

(4)这场运动的作用?

反馈训练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家是( )

A 吴大维 B 但丁 C 伏尔泰 D 严复

2.推动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 人文主义 B 启蒙思想 C 马克思主义 D 相对论

3.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 )

A 牛顿的科学理论 B 达尔文的科学理论 C 巴斯德的科学理论 D 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

4.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建立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一制度来源于下列哪位人物的学说( )

A 伏尔泰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拿破仑

5.研制原子弹的基础理论与下列哪一项理论息息相关( )

A 生物进化论 B 牛顿三大定律 C 相对论 D 元素周期表 6.“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是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这一看法因为下列哪一位著名科学家的伟大理论的创立而被打破( ) A 达尔文 B 牛顿 C 巴斯德 D 门捷列夫

课后反思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学习目标:

1.说出贝多芬及其作品《英雄交响曲》,分析把握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2.说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思想性,分析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应运而生的背景

3.列举梵高及其代表作,分析梵高作品的艺术风格

4.学习艺术家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刻苦努力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向日葵》 教学难点: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化圣殿的主体,它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创造。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下近代世界文化杰作 自主学习

1.贝多芬的代表作是?其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2.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哪些?其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梵高的代表作是?他的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4.材料一: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材料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1)材料一是哪位艺术家的名言?此名言表达了艺术家怎样的品质?

(2)材料一作者在法国南方创作的名画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他是哪国人?他于1804年完成的著名作品是什么?为谁而作?标 志着什么?其鲜明的特点有哪些?

反馈训练

1.既是伟大的作曲家,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的艺术家是( ) A 爱因斯坦 B 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 梵高 2.下列作品属于托尔斯泰的是( )

①《茶花女》 ② 《复活》 ③ 《战争与和平》 ④ 《安娜·卡列尼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B 梵高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C 梵高的作品多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 D 贝多芬是一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讴歌者 4.26岁听力开始减退,晚年则完全失聪,但却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伟大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是( )

A 托尔斯泰 B 达尔文 C 梵高 D 贝多芬

5.下列哪些作品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

①《战争与和平》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 《复活》 ④ 《向日葵》⑤《茶花女》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 ③④⑤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