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锐游网
教学科研

JiaoXueKeYan

教师.TEACHER

2018年1月

Jan.20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 03-0073-02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黄瑞得

(福建省漳浦县古雷中心学校,福建漳州363200)

摘要: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师最关切的问题。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深知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 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也一点一点地探索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2015年11月,在学校领导的倡导 下,我们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论证阶段,我 们首先收集了课题组老师在长期教学中 发现的一些关于计算错误的现象:①题 目抄错。有的是符号抄错,有的是少抄 漏抄,有的数字抄错,有的小数点抄错, 有的抄写时书写出错。②计算出错。 这包括多种情况的数位没有对齐,运算 顺序出错,以及小数点的位数出错。③ 运用出错,要么是分配律少乘一个因数

(就是只有一个因数时在提取公因数后 没有留下因数1),要么是除法中也运 用分配律。④运用运算顺序与运用运算 定律之间的矛盾。很多中上水平的学生 在一■味追求运用运算定律,或是一■味追 求正解率而忽视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无法掌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分 析这些问题,我们发现可以把这些原因 总结为内外两个方面。所谓的“内”, 是指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品质及 心理特征等内在因素;而“外”则指学

生在掌握相关计算知识方面的外在因 素。如此一来,我们的研究变得有的放 矢,也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09

作者简介:黄瑞得(1981 —),男,福建漳浦人,福建省漳浦县古雷中心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

一、及时开展与计算相关的知

识的补漏,切实在实际教学中凸出 算理,让学生真正做到以理驭法

课题组成员针对问卷调查出结果, 开展知识补漏,特别是对数的认识、运 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法则、运算顺 序的补漏;同时,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

识本身,还有观察、分析、合作、交流、 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 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 感得到了体验。

2. 操作创新类作业

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后,我让 学生拿出家里的钟表拨一拨钟面上的分 针与时针,或者家长拨钟面,孩子去认 时间等。这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在动手操 作中完成作业,也是亲子之间的一种互 动方式。

3. 游戏趣味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 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 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关 系。练习乘法口诀,也能通过游戏竞赛 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 算得又对又快;或者是一个学生念前半 段口诀,其他学生说出后半段口诀…… 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使课 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4. 文字写作类作业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复习数 学知识,也为了他们能够更深人了解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学期最后的 几周,两个班采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 用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在生活中与数学有 关的内容。虽然他们是二年级的学生, 但是他们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不容 小觑,令我刮目相看。有的发现了隐藏 在生活用各种各样的角,有的记录了在 超市购物的价格……他们还能书写自己 的感受:“数学真好玩,数学能帮助我 们解决很多问题。”有时学生还会来一 句:“我还知道很多的数学知识,就不 告诉老师。”让人哭笑不得……学生们 的数学小日记让我惊喜连连丨

以下是我们班的郑XX同学写的日 记:

小闹钟,早晨是它叫醒了我,让我 上学不迟到;下午,又是它叫醒了正在 午睡的外婆,让她到学校接我回家;现在, 又是它让我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我想, 它可以陪我度过小学、中学、高中甚至 大学!我相信,它会一直陪在我身边。

还有,周XX同学的日记:钟表上有很多知识,比如,短针的 名字叫时针,长针的名字叫分针。钟表

上面有1、2、3...到12的数字。还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其实钟表里还有 许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看不到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 身边。让学生学习数学,獅们就要做一 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 睛,會狄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有 目的地、合理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 问题情境,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 化成有趣的数学问题,只有引起学生的兴 趣,才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 动地去发现数学的无限魅力。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谢文运.浅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

设计[J].甘肃教育,2014 (11 ) 78.[3] 刘耀.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课外

实践作业的探索[J].辽宁教育, 2005 ( 5) 52-53.

[4] 尹春平.让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

[J].江西教育,2016 (3) 62-63.

073

教学科研2018年1月

时,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算 理的渗透和灌输,从而改变先前对算法 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不再一味 追求多种算法,重视算理探究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具演示、学 具操作、联系实际、展示思路等方法讲 清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还 知道驾驭算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断题如此具有“可操作性”。更多的是 因为“勤能补拙”,让诸多的教师、学 生、家长有了“练、练、练”的“题海 战术”观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 追求“题海战术”与针对性训练的有机 结合,在训练中我们注重量的把握,更 注重质的把握,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 的“错题本”,时时记录日常出现的各 种错误和问题,并根据错题情况,开展

指导。

五、 要加强口算训练,让学生

体验“学以致用”

关于口算的重要性,想必是众人 皆知的。可要对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 却不能一板一眼地来,平铺直叙的口算 训练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所以变换形 式多种练的做法就尤为重要了。如24 二、 设计多层次练习,讲究练

习的形式多样化,注重练习的反馈

和实效

教师针对班内学生的不同水平,设 计不同目的、不同难度的计算题,提出 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训练内容的层次 化方面,我们分成基本训练、针对性训 练、特殊训练三个层次。基本训练的内 容一般为常见题型,如分母不大于20的 三四步分数混合运算以及简单的解方程 的两种题型。这些基本训练目的是让学 生更好地掌握法则、定律、性质、公式 等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的内容是学生 日常出错率较高的题型,例如,减法的 性质运用的几类题型:①8-3.52+1.52,② |-20+(|-+)_(20-j)。这

些针对性的训练为了弥补学生在学习基 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中的缺漏,培养 学生运用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基 础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 特殊训练是以计算中一些特殊的数值 来开展的,如 25x4、125x8、(11- 20)2的值,又如常见的分母是20以内 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等。这些 特殊训练最终要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 速度和准确率的目的。此外,我们还采 用了形式多样的训练。如课间24点游 戏、课前口算、中午家庭作业10题训 练,这既大大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又验证了师生训练的成果,还可以借助 成绩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热情,可谓一举 多得。

三、 努力追求“题海战术”与

针对性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量与

质的把握

我们知道,计算之所以被学生“憎 恶”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题海 战术”惹的祸。不管是优生因为掌握得 好而厌恶计算,还是差生因为不会做而 不想做计算,都是因为计算没有应用题 那般的“情节”生动,更没有选择、判

074

有针对性的训练。每次不超过15题的

阶梯性题型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层次

学生的求知需求,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 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它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好奇 心和求知欲。

四、坚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

计算习惯,让好习惯为数学学习“保 驾护航”

许多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法 则,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 格的习惯训练。“少成若性,习贯之为 常。”所谓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 方式。要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并不是 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所以在计算教 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看题、书写、 验算、写草稿等多种良好习惯,还要特 别注重习惯养成的持续性。

正如前面所述:做题时,学生会出 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一说, 学生就懂,可事后还是会出错,所以对 经常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平时就要不厌 其烦地多督促、多嘱附,要求学生养成 先认真看,再动手抄的习惯,不能看一 个数写一个数,只有看懂了,才能下手 抄。说到这种持续性,“正确书写”这 个习惯就更迫切需要了,书写的不规范 而产生的错误是影响计算正确率的一大 因素。为此,我们结合其他学科,制定 了练习本、作业本、计算本的统一格式,

对于个别学生甚至要求借助直尺养成书

写习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

生写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 的空白处、课桌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 甚至还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而有 草稿本的学生,草稿本上也是字迹潦草、 散乱。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都要有统一 的草稿本,并不定期对草稿本进行检查、

点的游戏,我们就要求学生不用笔算; 如在约分过程中,我会适时说明口算代 替笔算的优越性;我会要求学生在每天 睡觉之前,躺在床上识记某一个两位数 100以内的倍数,并在第二天早上让其 尝试口述一遍。同时鼓励学生把计算知 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以致用,如通 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要求 家长配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购物、 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 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还可以促进家长与学生在学 习上的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六、 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

法,让学生适度“学一点估算”

加强估算,能提高计算结果正确性, 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估 算有两种:一种是在计算前进行估算, 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 性创设条件;第二种是在计算后进行 估算,能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有积 的近似估法,有积的末位准确估法,有 小数位数估法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较 快地进行正误的判断,并找出错误的原 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 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 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 纲(试用)》中,曾明确提出要让学生 “学一点估算”。参考文献:

[1]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 胡光锑,晋泉新.小学数学学习心

理与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1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