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时装设计艺术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时装设计艺术的演变及其影响

来源:锐游网
第3l卷第1期 纺织服装科技 V01.3l No.1 2010年2月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TXTILE&GARMENT Feb.,2010 浅谈时装设计艺术的演变及其影响 付丽娜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设计教研室,广东佛山528041)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各年代的服装设计风格演变、重要的设计师和代表性设计作品, 并讨论影响服装设计进程的主要因素。以此了解历史,展望未来,为现在的服装设计提供一些理 论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历史;继承 1 服装设计的发展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世界时装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经历了一个传统的封闭观念向现代开放观念转变的过程,流行的中心 以及流行的区域也逐渐扩大,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可谓是充分展现了时装的造型艺术的魅力。巴洛克艺 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 的变革。“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 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暖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 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洛可可与巴洛克又有所区别,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ille”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 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洛可可艺术更趋 向一种精制而优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时装,“洛可可”一词甚至代表法国大革 命之前l8世纪的时装款式。继洛可可与巴洛克之后,欧洲以法国为首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审美思潮,如新古 典主义、前拉斐尔派(浪漫主义)等风格。 到了20世纪初,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开始盛行于法国,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 的影响,艺术家们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以及非自然合理的存在和梦境与现实 的混乱,表现的是矛盾冲突的组合。这种任意想象的艺术形式深深影响到时装领域,从而引发了史无前例 的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时装也因此从一成不变的剪裁方式中解放出来。夏奈尔(Chane1)是迄今为止最 具影响力和反叛精神的法国时装设计师。她超越了时装的思想和概念,提出“时装不仅仅是衣服的问题, 而是充斥在空气中与风相伴。人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就在天空中和行走的路上”。被夏 奈尔嫉妒地称为“裁衣服的意大利艺术家”的夏帕瑞莉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结盟,推动着艺术与时装最激进 的融合。一顶如小羊排的帽子,一串像阿司匹林药片的项链,一件用视错法绘制的泪珠图案的昂贵晚装 ……所有这些均出自这位标新立异的女艺术家之手。她继承了波烈对色彩、面料的热爱,又增添了女性化 的装饰。她所喜爱的戏剧性、异国情调的想象力,形成了她特有的古怪幽默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儿乎又同时出现了“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 义”运动两种内涵相似但表现形式不同的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于欧洲,其中德国、荷兰和俄国的设计师、建筑师对于这场运动的发展和进步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出现了时装设计中的“前卫派”。“前卫派”一词最初是在音乐、文学艺术中出 付丽娜(1982一),女,设计艺术学学,从事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工作。 6 纺织服装科技 2010年第3l卷 现的,后来泛指一切具有相同性质的艺术流派。前卫时装是笼统地指一些抢在大众流行之前的独创而 又奇特的设计式样,或者用“前卫的”来特指一些设计观念奇特的设计师。前卫时装具有四个方面的基 本特征:一是表演性,它与日常生活穿戴的服饰不同,看起来就像演员穿的舞台服装;二是这种时装的 推出,都是通过时装表演的形式,并很快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三是这些时装性质是被看作艺术品, 即突破衣服的一般概念;四是这些时装最初都只是少数人拥有,也可以称为最新式样。在服装面料上, 所谓“前卫的”是直接受到了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现代绘画的单纯性表现和平面纹样形式,与印花艺 术有许多相同之处。著名时装设计师圣・洛朗在一个叫做“和艺术的对话”的特别展览中,集中展出了 42件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就是创作灵感都来自一些现代名画,包括毕加索、马蒂斯、 梵高、布拉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展览中的第一件作品是一条直筒无袖连衣裙,裙子的颜色和线条完 全来自荷兰19世纪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构思,蒙德里安的画只有横竖相交的直线和不同颜色的长方 形,连设计师圣・洛朗本人都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是怎样把这样坚硬的线条和女性柔软的身体结合起来 的。圣・洛朗说:“我只能说是蒙德里安艺术里的单纯打动了我,我并未抄袭艺术,谁敢那么明目张胆 呢?我只是想织就绘画与女装之间的连结。”展品中的一件华丽夹克,也充分说明了他对荷兰画家梵高 的礼赞。圣.洛朗说:“我当初怎么可能不从梵高那儿借点什么呢?那些莺尾花、向日葵和美丽的颜色 是如此吸引人!”由此可见,随着时装成为艺术的表现载体,艺术家把时装纳入了创作主题;而设计师则 把艺术形式转化于时装,时装设计与艺术再没有了分界线。 2服装设计的演化 服装设计的发展变化,从侧s型曲线到最简主义,构成了鲜明的演化轨迹。 2.1 19O0~1909年:淡出矫饰回归健康 20世纪的第一个l0年是一个对任何的新鲜事物都想一试的年代。新女性的出现加上艺术界立体派 运动的影响,服装在延续了上个世纪末强调后臀和前胸的侧S型曲线的同时,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 化,被誉为2O世纪第一位时装改革家的波华亥推出了“帝政风格”系列,伏契尼则有古希腊式的“特尔非 装”,传统胸衣中紧勒胸部最丰满处的那根横向骨架移到乳房下部创造出健康胸衣,而裙撑早已被设计所 抛弃。如果说当时欧洲的服装设计强调优雅雍容,那么美国最出风头的则是风格相对简洁体现自然曲线 的“吉本逊女郎”式样。服装设计从概念上开始摆脱19世纪的人为矫饰,跨出了健康自然的第一步。 2.2 1910~1919年:迪考艺术式的设计风 女装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迪考艺术的影响。迪考艺术讲究直线和折线的运用,而时 装也放弃侧s造型转向平直廓型;在设计风格上一改此前所强调的丰满老练,追求过去一直避免的天真无 邪胸腹扁平与迪考艺术的稚拙风格形同一辙,掀起了一阵“男接子风貌”。服装去除过分的矫揉做作和迪 考艺术装饰相对简洁的做派异曲同工。波华亥先后推出的蹒跚裙和塔裙也深合迪考艺术色彩鲜艳丰富和 展现东方情调的要义。取消了缚身胸衣,推出直身裙式,领线较低,腰线下移,裙摆上升。而第一次世界大 战又使服装更趋简洁洗练。 2.3 1920~1929年:青春派时装 1920年代的时尚青春气启、不变且更显女孩子气。追求享受、吸引男性、举止相对随便且稍有轻浮构 成了特有的“小野禽风貌”。服装设计强调廓型平直、领线低而深且以无领示轻松,腰线降低到快近臀部, 裙摆在1925年升高到膝下,那可是在20世纪6O年代超短裙之前衣长最短的时候,带有性暗示的不齐下摆 也是20年代的特有风格。“青春派”是当时服装设计的旗帜,讲究适用和简洁、朴素而非贫乏、活泼且年 轻,借用男装因素而不失女性美好:夏奈尔的以外套和衫、裙组合而成的三件套装风行一时且基本式样流 行至今,只不过那时的青春时装如今已被视为典雅大方的高贵经典运动服装设计开始受到关注。自20年 代中期起中国出现了拖着西风影子的旗袍,在如《良友》等画报上刊登有类似时装画的中国画家以流行服 装为主题的图画,服装设计已初见萌芽。 第1期 付丽娜:浅谈时装设计艺术的演变及其影响 7 2.4 1930~1939年:现代服装设计原则的奠定 这10年的服装设计在风格上一波三折。对应于、1933年以前的经济危机时期,以节约式的接裙为代 表的服装外观平直,强调向下的流动感和下坠感以求苗条修长。1933年裙摆拖地为裙长之最。1934年斯 基亚帕雷莉的两款新作贴身紧凑,使得设计开始注重女性曲线,腰线回归自然,有明显的艳丽倾向。1938 年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服装开始了怀旧式的新维多利亚风格。20世纪30年代奠定了现代服装设计的 基本原则,那就是典雅、美观和大方,强调场合和服装的对应性。日装和晚装在形式美感上有了遮露长短 的明显区别。维奥尼首创的斜裁法为服装设计添加了有力的表现手段。中国的旗袍流行在廓型和摆线变 化上几乎与西方同步,尽管大多数的旃袍还是穿者和裁缝的杰作而非明确的服装设计概念下的产物,但如 上海等地的摩登国人已经从报纸、画报和小说中知道了西方的如斯基亚帕雷莉等设计家,上海的一些原本 以西式外套为主要产品的时装店也开始订制和出售旗袍,并促进了旗袍式样的时装化和结构的西化。 2.5 1940~1949年:战时服装与“新风貌” 二战期间华丽的服饰从法律和道德上受到了限制。英国设计师莫利努的实用装成了设计的样板。而 时髦女性则用其谐音戏称之为“无味的服装”。对功能性的追求使女装进一步男装化,军服和工装格调也 出现在时装设计中。裤装、垫肩、战壕式风衣、跳伞服和背带裤风行一时。巴黎的沦陷给一贯依赖欧洲时 尚的美国时装业崛起的机会;1947年的战后巴黎,迪奥推出了被新闻界称为“新风貌的设计,尽管有人称 其为20世纪30年代新维多利亚风格的翻版,但那隆胸、收腰、丰臀的身段显现的华美性感让曾经战时贫乏 的女性重新感受到时装魅力,也使得巴黎重新回到了服饰设计的顶端。中国则自1949年起进人理想主义 的流行时代。 2.6 1950~1959年:高级女装和反传统服饰 20世纪50年代是高级女装最后的辉煌。强调艺术性、讲究性感华丽、设计高雅不俗,巴黎的高级女装 堪称服装设计的路引。长得可塞进去当衬裙的绸衬衫不紧贴颈项且立体感强烈的大领型、随心所欲的毛 衣、三点式泳农、纸制时装,服装设计进入了千姿百态的创新期。尼龙丝袜,宝石点痣,女性还可以身着裤 装进人任何场合,尼龙等合成纤维的普遍运用、貂皮人工饲养和毛皮染色技术的突破为设计提供了新的创 作空间J。强调廓型在设计中的作用的迪奥被称为设计界的国王,他的主题词发布会形式和他的设计一样 深得时尚民众的欢心,还有同称为三巨头的讲究优雅和简洁的皮尔・巴尔曼、喜欢斜裁和高品位的巴伦西 亚加,夏奈尔也不耐寂寞重新出山:与此同时,反传统的青年运动、摇滚乐等造就了“特迪青年风貌”和“模 特风貌”,服装其实普通并无特别设计,但那些青年人能刻意搭配穿出反叛味道。 2.7 1960~1969年:膝盖、成衣和POP艺术 青年是20世纪60年代服装设计关注的焦点,脸瘦发黑、胸扁腹平、身窄腿细的”岁的崔姬成了英国的 最佳时尚女性:尽管崇尚华丽的迪奥曾断言裙子再短也不会露出人身最丑陋的膝盖,但是玛丽一匡特原汁 原味的卡纳比街式的超短裙和库雷热超短与高级女装的完美组台终于引发了露膝的迷你风貌,极至时甚 至短到膝盖上15 cm,其实那不是为了袒露膝盖而是想用它来衬显年轻迷人的大腿线条还有同属青年和 高级女装的少数民族风貌和嬉皮士风貌.高级女装的宇航风貌,另有属于年轻人跳蚤市场风貌和老祖母风 貌。设计有了雕塑风和建筑风之说。1962年皮尔・卡丹开始成批生产高级成衣,成衣一改设计乏味制作 粗糙,成为绐普通民众提供高创意高质量的主要流行载体。1965年圣一洛朗的蒙德里安色系设计则是典 型的POP艺术的服装体现。 2.8 1970—1971年:个性化、中性化和街头装 设计师一手遮天的时代已属过去,设计的任务就是为目标消费群提供时尚且个性的式样选择。牛仟 裤、喇叭裤、裤套装,功能性强的裤装为基准的中性服饰是北美MBA女子等职业妇女挑战男性传统职位的 面具,也是当时的主流设计从1971年的摇滚到1980年的“世界末日”,频频更换店号的韦斯持伍特等将 朋克风貌演化出一片青春。中长风貌、40年代风格、叠穿风貌、搭配时装、便服式样、少数民族风貌、运动装 走进了办公室,男人留起披肩长发,裙的迷体与及地,短紧的热裤和长大的晚装裤,街头装为设计提供了不 尽灵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设计典雅舒适著称的乔治・阿玛尼的当红标志着米兰成了公认的世界时 8 纺织服装科技 2010年第31卷 装之都,在美国设计师的多年努力下纽约也进人国际时尚中心城市之列。成衣系列和特许证经营成了高 级女装的主要经济源泉。1979年,皮尔・卡丹作为1949年以后第一位来中国的西方知名设计师其在北京 的时装展示让中国感到了现代服装设计的魅力,同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开设了服装设计专科,中国的 服装设计开始摆脱了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漫长的婴儿期迅速起步。 2.9 1980m1989年:后巴洛克风格和武士道之剑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20世纪80年代的服装设计呈现出一片奢华。明艳的健美成了设计的追求,夸张地 造型、昂贵的面料、名师与名牌的结台,开创了服装设计的后巴洛克时代。三宅一生、川久保玲、高田贤三、 山本耀司,EAST MEET WEST,“挥舞着武士道长剑冲来”的日本设计师为设计界输人了新的活力。五大时 装之都的设计风格趋于格式化:拥有高级女装的巴黎时尚优雅抽象,强调艺术性、刨意感和完成度,是国际 服装设计人才的大熔炉;伦敦的服装融艺术与商业于一体,做工精美,以男装见长,且有一批青年设计俊 才;纽约的设计更注重实用性,擅长以中西部开拓者服饰习惯为背景的动感便装;相比之下米兰的时髦更 显亲切,艳丽的色彩、豪华的面料和完美的裁制经由设计合成为梦幻般的戏剧效果;东京的时装优雅大方 风格稳定,体现了东西文化结台的实用主义设计观。 2.10 1990~1999年:平民化、最简主义与复古风 身材不高貌似平常的凯特一莫斯成了2O世纪90年代的时尚偶像,棉平纹和斜纹布等平实素材流行一 时,二线品牌和超市服装不断涌现,以约翰一加里亚诺为代表的青年设计师入主迪奥、吉旺西等大牌。20 世纪最后十年的服装设计走上了平民化道路。色彩明亮素净,去除夸张的因素,廓型台身而不紧身,装饰 简化且不醒目,只保留必需的功能件除此无它,设计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号称最简主义把皮带系在腰 问配露脐低腰裤,拿内衣的吊带式样做成外穿的连衣裙,将原已定型的结构加分解张冠李戴却件件实在, 那是解构主义。新世纪的来临让时尚又回忆起过去,20世纪30年代替吊颈领、5O年代的夸张性感怀旧再 现,还有后嬉皮、后朋克。高科技的材料加运动装式的灵感,实用时髦在20世纪90年代末颇为流行。新千 年的欢呼吹起了一阵民族风和怀旧风。 3 影响现代服装设计进程的主要因素 3.1 战争等社会事件的影响 战争作为最严重的社会事件在改变人类历史进程以及流行变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服装设计 的演化。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但使服装设计在风格上改变原有的发展轨迹均归于简洁,战后又 迅速转变为对女性化的强调,而且战时特有的注重功能的要求,使女装设计不断借用男装的设计元素甚至 直接采用男装式样,极大改变了女装的设计概念也丰富了其设计手段。重大社会事件还是服装设计的重 要灵感和重大题材。如2O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与“花朵少年”和嬉皮风貌”、太空探索与“宇航风貌”、 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建交与“中国风”等 3.2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从紧缺经济到剩余经济的跨越,20世纪人娄的生活方 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这就使服装设计从目的、功能到类别、手段上都产生相应的变革。服装设计从为少数 社会上层创造时装转变成为大多数社会阶层提洪流行享受,从体现修饰美以及标识身份和角色到在满足 人体的舒适与健康的同时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的审美情趣服装设计有了日装、晚装、运动装、职业装、休阔装 等类别细分,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日趋完善一 3.3 与服装产业相关的科技发展 服装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进步使服装业由奉纪初的手工作坊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的机器化生产. 成衣设计的重要性开始显现,但2O世纪前50年服装设计主要是针对高级订制服装,直到2O世纪60年代, 对人体工学研究的加强使服装号型体系得以完善,成衣加工技术也有了相当的提高,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 境要求,成衣设计一跃而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议题,井构成了高级订制服装、高级成衣和普通成衣三个设 第1期 付丽娜:浅谈时装设计艺术的演变及其影响 9 计层面。到20世纪90年代,以陕速反应系统为标志的现代化生产使服装CAD等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 中得广泛应用2O世纪服用材料的革命性进步又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 展在为设计提供流行信息收集、储存、分析以及设计思想交流、传递的高教率工具的同时也强迫服装设计 加快变化节奏。 3.4设计师的作用 设计师作为服装设计的完成者,其对服装业和时尚流行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认识.如果说20世纪初 设计还多为裁缝的即兴发挥.那么其后对设计的重视以及设计教育的完善使服装设计越来越成为一个相 对独立的职业。到20世纪5O年代,设计师对流行的导向作用达到顶点,设计师在法国受到了艺术家的待 遇。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服装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和对服装个性的强调,设计师的职能开始由引导 时尚逐步转变为给消费者提供流行选择,但设计在服装业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 9O年代的服装设计以知识流的形式通过品牌载体最大限度地兑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5社会科学的进步 社会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对社会、自身和服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使服装设计在基本观念上产生了 变化。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使人们能够正视性感的美好,如此才会产生如三点式泳衣、吊带裙、透视装等设 计。20世纪的人们宽容地对待各种流行思潮和社会现象,才使得很多原属于亚文化层的装饰形式如超短 裙等通过服装的设计表述进 主流社会的时尚。 3.6艺术的投射 20世纪以前,服装对艺术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反映;进入20世纪,服装设计开始主动与当时的艺术流派 相结合。斯基亚帕雷莉1936年的“书桌装”和1937年“撕裂裙”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时装设计,塑造出所 谓“丑陋的优雅”……20世纪70年代韦斯特伍特是朋克艺术的服装代言人。与此同时,服装设计逐渐形 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准则,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分支。 3.7流行传递中各社会群体的移位 20世纪初期,时尚流行基本遵循下传模式,时尚领袖为上流社会;到20世纪60年代,青年开始走到了 流行的前列,流行以上传为主;其后,时尚具有群体内上、下传播和群体间水平传播的特点。服装设计的目 标指针随着各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群体在流行传递中的移位而晃动,服装设计的风格和方法也日趋多元化: 时装设计在相互交叉、融合中逐渐成熟,并开始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纯粹观赏性为 主的时装设计视觉艺术;另一种则是以高级时装设计师为主体的时装设计成衣化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21世纪的服装设计从概念到体系逐渐形成并飞速发展。各年代服装设计的演化均有着鲜明的特点, 对新世纪服装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从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民间、传统服装中寻求启示和 灵感,而寻求的目的则完全是为使现代服装在当今世界文化中取得更为重要的地位,从而使服装的风格和 款式多样化,推动时装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丽萍.旗舰日志一国际服装业十大大实力品牌发展战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31 [2] 郑巨欣.世界服装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165—185. [3] [法]Catherine Ormen.MODAMORPHOSE[M].Paris:Editions Assouline,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