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与考试方法也是中考作文试题长期延用的题型。在话题作文热极一时之后纵观近两年我省及全国多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又有升温趋势。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中考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
(一)“独题式”。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如中考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 “提示式”。即除了题目和要求外还有提示语或引语。如中考作文试题 :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幢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6�7�6�7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做全面审视。审清题意是写好考场命题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
一般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题首先记准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丢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接着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还要把握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对有提示语的还要字斟句酌地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最后还要看清写作要求共有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限制。这样才能为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奠定基础。
如:中考作文《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这一命题题目较长审题时须对题中各部分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素材即应当写与“我”成长有关的内容“他她”限定了写作的中心人物从“牵着我的手”又可以看出“他她”应当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是一直关心
呵护“我”并不断指导激励“我”成长的长辈或老师。
具体来说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心声》、《惜》。词组型的题目一般来说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中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一题中“做对”是题眼。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抓住题眼来做文章,如围绕“心声”可以写“是谁的心声、是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等。
(二)注意限制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如《记住这一天》中“这一天”限制了时间我们可以写“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的活动,也可以写“这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果所写内容超出“这一天”就不切题了。还有的题目限制了人称如《下雨天真好》中的“下雨天”限制了环境,《大自然,我们的朋友》中“大自然”限制了朋友的范围等等。
另外写作要求中对文章的字数、体裁、表达方式、文章内容、书写等方面也有规定限制应当看清记牢在写作时注意遵循。
(三)重视提示
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如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循循善诱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启示写作者如何把“责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应当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可以选取哪方面的材料等。因此你可以叙述自己在面对“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时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体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一中心。你也可以议论说理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等论点。
(四)领会深意
有些命题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带着微笑出发》这一命题中微笑不仅指外在的一种面部表情更是指内在的一种心态、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品性因此在写作时就应由内见外由表及里把其中蕴含的诸如乐观、信念、友善、从容等精神特质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这类题目抓住象征义、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写出的文章也更有深度。
课题 知识目标 21 曹刿论战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1.诵读法 2.品读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 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 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 教师提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4.内容梳理 提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二、资料展示 1.《左传》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3.长勺之战背景 四、研习课文,背诵课文 研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 提问: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 3.翻译第一段,其余同学评是如何评价的?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点,指出错误、不足。 惠未循,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提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 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 “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指名学生回答 5.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文。 五、作业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 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一、检查背诵 (2)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学生活动 二、研读课文,背诵课文 1.研渎课文第二段。 (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 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2)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2.研读课文第三段。 (1)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3)学生齐读第三段,背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诵。 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 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 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 中的名篇。 六、作业 《左传》语言十分精练。这跟所谓“史家笔法”有密切关系。试从文中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