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肖辉秀简直研定稿

肖辉秀简直研定稿

来源:锐游网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最大化》

兴农中学

肖辉秀

2013年5月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最大化》 二、课题负责人:肖辉秀 职称:中学二级 三、课题研究的原因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1.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反思

(1)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导致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2)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使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3)以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性的学科教学导致情感和价值的缺损。

2.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审视

(1)过多地挖掘与语文教学本体关系不大的内容,使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特征。

(2)过多地掺杂与语文教学本体无关的娱乐活动,使语文教学流于形式。 (3)过于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过于注重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从而忽视了语文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和文章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能力的训练。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论是过于偏离、过于泛化,还是过于窄化本体,都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

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最终实现“以学得促进习得”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由“少慢差费”和“貌合神离”的教学现象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包含这样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投入;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它阐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意味着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训练”的教学方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成了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知识容器,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压抑的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索,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交流和理解,使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互动交往中成长。这种关系使学生心灵得到解放,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增强。

研究内容:

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并解决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推门听课:了解实际情况。 2.推磨听课:相互学习借鉴。 3.示范引领:更新教学理念。 4.同课异构:帮助拓展思维。 5.同课共品:促进共同提高。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组织、启动)2013.5—2014.5

第一时期主要着重于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定期集中学习,认真阅读有关理论书籍,做好业务笔记。

第二时期主要组织实验教师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参加活动。课题组成员多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精心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每个实验教师都上一节自己精心准备的课,每个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积极参与评课,能运用开放性创新教学理论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片断及时进行记录,做好课堂反思笔记。

2.实验阶段(实验、研究)2014.5—2016.3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践与反思阶段(2014.5—2014.7)

依照教材内容和课题研究需要,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推磨听课和同课共品为载体,按文体分类实施教学实践(侧重于作文教学、小说童话教学、文言教学、戏剧及专题活动)。

第二阶段:实践与推广阶段(2014.7—2016.3)

继续进行课型实践(侧重于散文教学、说明文议论文教学、诗歌教学、阅读欣赏教学),将开设的各类教学活动(设计、实录)整理、汇编。

3.验收准备阶段(总结、提升)2016.3—2014.5 ①总结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收集研究的全部成果。 ②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申请鉴定。 4.结题鉴定阶段2014.5 七、保证和措施:

1、 将项目的研究纳入日常教学中。 2、 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

3、 本学科教师和科研组内的教师互相研究、探讨交流。 形成经验材料。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组织和指导教师注意研究和努力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导向,使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携手同行。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促进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