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转型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在经济转型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吴昊
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11期
摘 要: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不断深化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在经济转型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同时政府应该对市场失灵起到调节作用,共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资源配置;市场;政府
社会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环境。而经济发展环境既包括国内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并且两者之间息息相关。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开始发生新的变化。“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转型和调整是从技术革命到国际分工以及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调控机制全面的转型调整。”[1]面对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应该如何沉稳地面对挑战,如何适时地抓住机遇呢?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性
(一)在一定阶段内,政府直接干预资源配置有利于经济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主要采取政府直接干预资源配置的方式,是根据社会的客观条件所做出的合理抉择。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通过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同时占据了大量国际市场份额。中国要想实现后发制人的优势,避免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必须突破传统的依靠市场经济自然演进来促进发展的路子。
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直接干预资源配置一般都是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启动和发展的。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社会一般都会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能够使得资金投入得到较好的效益。同时,在经济发展初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都相对简单,政府对资源的宏观调控往往都能较好地保持供求平衡。当时我国的建设成果也证明政府对于资源的宏观调配对经济的恢复和激励是具有正面效应的。而这种正面效应产生的实质就是对原有生产方式的创新和突破,激发和释放社会的经济发展潜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从长期来看,政府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制约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渐转变,社会经济关系也趋于复杂化,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集中调控模式必然会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现状产生摩擦。因为“政府主导型发展虽然在特定发展阶段有利于实现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它是压制社会的创造力的,而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最为可贵的因素就是创新,就是形成一种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社会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的实质是创新。”[2]
政府对资源的集中控制很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政府官员作为执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对象,在参与资源调控的过程中,可能受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支配而做出影响社会经济效率的决策,也会诱发权力寻租的腐败问题。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资源的流动早已突破国界,而任何政府机构的权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从长期来看,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市场经济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自发地遵循客观规律发展社会经济的方式。”[3]遵循市场规律对资源的自发配置能够有效地激发经济活力,释放创新动力。 (三)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经济转型的关键
市场对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市场决策与政府决策相比,能够更迅速地掌握市场中的有效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更具有灵活性和效率性。其次,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基于利益驱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市场竞争能够刺激经济主体不断革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改善管理水平,从而使资源的流动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这些优势显然符合我国要求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的有效配合 (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能较好地调配资源,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单方面调节,因为市场并非万能,也存在市场失灵。
首先,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以个人利益为驱动的。因此,在做出经济决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择手段地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现象,这样就会引发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次,基于经济主体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因此,公共设施的资源配置在市场中基本是失效的。最后,充分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导致垄断局面的形成,这样就无法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这些市场失灵问题,那么,市场机制非但其自身无法有效地发挥职能,而且会给整体经济带来严重后果。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且,……在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对分配的公平、经济的稳定和非价值物品采取政策上的措施是完全必要的。”[4]
(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
“市场存在失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5]然而“政府的作用是补充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6]因此,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就涉及一个尺度问题。 首先,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持续且稳定的发展,这就要求保证市场的供求平衡。供给和需求是和市场竞争相互影响的,而三者之间的变化其实就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所以,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对资源配置的调节都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基本前提。其次,必须以完善市场机制为目标。政府参与资源配置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主要起到的是完善市场的目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加快职能转变过程,摒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的行政干预方式,改变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包揽行为,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协调发展体系。最后,必须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核心。“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机制,其本来的功能意义都在于对资源进行有效率的配置,从而最大化地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7]不符合人民需求的产品实现不了价值,也无法形成效益再回馈给社会。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的有效配合以及合理干预,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明棋.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战略[J].财经界,2013(10):93-94. [2] ;马宏伟.从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到市场主导型制度创新[J].经济评论,2004(5):41-49. [3] ;张素芳.从政府主导转换为市场主导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J].江汉论坛,2010(8):13-18.
[4] ;植草益(日).微观规制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5. [5] ;崔德华.论政府规制的经济性维度[J].江汉论坛,2011(4):29-34.
[6] ;张丽娜.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新途径[J].中国经贸,2011(8):157.
[7] ;金蔚红.略论当前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选择[J].综合竞争力,2010(6):3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