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0No.ll2019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9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
刘晓毅
(邵阳学院期刊社,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地方学报面临着质量提升和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但受所在高校实力较弱、办刊理念滞后、 人力资源匮乏、资金受限制等因素影响,地方学报媒体融合建设举步维艰。地方高校学报要转变思路,化劣势为优势,以学 报办刊体制特性促进学报学术纯粹性,以地方院校的地域优势打造学报特色栏目,以院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 地方资源,激发学报活力,促进学报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学报;建设;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 (2019) 11-0121-02
一地方本科院校学报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
有积极推进融合出版的意识和动力。因为学报厲于传统的学 (一) 高校实力相对较弱
术媒体,作者和读者相对比较固定,并且长期以来形成相对 新媒体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只有稿件质量提 稳定的状态,并不像大众媒体一样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那么 升了,学报的媒体转型发展才能有实质性的内容依托,而 大。并fi学报编辑部作为学校的一个管《部门存在,与其他 地方高校学报拽遍面临着优秀稿源不足,整体质量不高的困
部门并无二致,甚至还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学报的文化 难。所在高校实力相对较弱,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学报面临的 特性和学术特性并未得到重视,学报编辑部仅仅作为一个体 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困难,其他稿源问题、人力资源问题都是 制内齊通的业务部门存在,缺少激励机制,品牌意识和精品
随之而来◊学报依托高校建成,高校自身的实力和知名度是 意识淡漠,许多地方本科学报也沦为本校职C的“自留地”, 学报的无形资产。名校学报具有先天的品牌优势,其-是学 作为展示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窗口,形成f内向性特点。 报多以本校冠名,一般知名度高的大学学报知名度也高;其 加上地方本科院校多以教学型为主,教师整体科研能力相对 二是名校出名刊,名校既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传 较弱,难以在更高层次的期刊发表论文,本校学报多沦为成 统,又有强大的学科优势、丰富的学术资源及有力的人才支 了本校职工评职称、出成果的工具,稿件质量相对较低。校 撑,如《北大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是创办之初第一批 内的优质稿源流向更高层次的期刊,而外界的优质稿源难以 学报,不仅拥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还有良好的声誉 引进,学报变得封闭自固,缺乏活力与质量。因此,高校体 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一般重点大学尚难以企及,普通本科院 制限制和学报长期以来的形成的办刊模式,也使得有些地方 校更难望其项背;其三是名校学报由名气、质量良性循环而 学报安于现状,缺乏改变的动力,对新媒体技术等的应用Q 形成马太效应,学报质量易保证,获取资源和资助也更容易, 然也不甚热心。
如入选“名W工程”多为名校。相比而言,地方院校学报成 (三) 人力资源不足
长环境比较恶劣,地方院校多偏于-隅,不在中心城市,而 受高校体制内编制等因素影响,高校学报人力资源不 且不比校园建设趋于成熟的高校,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合并 足,特别缺乏新媒体技术人员和掌握一定新媒体技术的人。 重组升本之后,依然面临繁重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精力、财 在地方本科学报,一人兼任管理、组稿、审稿、编辑等几职 力和物力有限,包括学报建设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 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学校出于对学报工作的误读和不重 后。学报的学术质量上不去,媒体融合发展也就缺乏基本动 视,将编辑工作等同于校对,认为编辑工作不具含金量,简 力,内容为王,技术为辅,没有内容的媒体融合出版只能足 单按•般管理人员的要求招录人才而不做相关专业素养要 “无米之炊”,缺乏长久的动力。
求,在急于引进人才的地方高校中,将学报作为家属解决地。 (二) 办刊理念滞后
这些原W导致学报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年轻人缺乏等情 许多地方高校学报并未意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也没
况,学报质量难以提升。时且学报往往是边缘化部门,在评 职称等方面往往受到限制,许多人进来之后觉得没有归属
收稿日期:2019 — 06- 12
感,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困难比较大,掌握一定的媒体应用技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术的年轻人较少,而其他人学习新技术的难度又大,所以客 课题“新媒体融介背景下湖南省高校学报的发展路径研究” 观上也造成了媒体融合出版跟不上的闲难。
(四) 资金支持有限
(项目编号 XSP18YBC155)。
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经常是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而存在, 作者简介:刘晓毅(1986—),女,湖南安化人,硕士, 而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所在地区财政状况-般,很难得到
邵阳学院期刊社责任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
121
当地政府的支持,而获得的国家H接财政拨款又有限,加上 很多地方院校山介并升本,基边和托力' 商建设压力都比较 人,财政相对紧张,分配给学报的资金资助相对较少。这也 造成学报没饤过多的资金去采购较W•的软件或引进新的技 术以促进学报的媒体融合发展。
二地方本科院校学报媒体融合建设的策略
(一) 重视“内容为王”,提高学报质量
媒体融n•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学报发展应该讲究“内容为 王,质量先行”。岛校学报质景参趋+齐,要想持续健康发 展,首先要树、):品牌经营意识,丨丨彳绕创建牌学报目标进行 辻设。地方高校学报吏应运用品牌经代的策略来弥补在先天 不足的劣势,对学报质量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严肃认戊的态 度扎实推进学报品牌建设。学报品牌迚设策略啟先体现作规 范化生产,对策划、选题、组稿、编辑、审样、出版、发行 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觇范标准。其次在对内容的精心设汁,学 报要基于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设立特色栏目,用心打造w ‘
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独特办刊风格。第三是要将品牌现念 深入作者、读片、编輯各个角色中。对编辑而言,要改变被 动收稿、修修改改的((丨色定位,主动策划特色选题,积极孑 找符合办刊风格的优质稿件,对选榀质《严格把关。对作者 而言,要提高作荇对文章品质的取视程度,发现和培养--批 符合本刊风格的作方群,确保学报k期稳定发展。对读片而 言,要以品质和特色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和学术公信力,碱得 读#的重视和倍任,在专业范内吸引一定的读者群,既耍 根据读者所需进行选题和组稿,乂贤锻炼学报引领读者阅读 的能力,逐步培养固定的读者群,以质最的提高巩固读片的 忠诚度。
(二) 对接优势学科,促进刊校协同发展
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是二本学校,虽然不是 “双一流”建设大学,但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报吋 以利丨丨]此契机,打造本校优势学科栏H,既给学校相关专业 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成果平台,助推学校教师人才队佤建
设,乂可以提高学报的稿源质M,促进学校学报的协M发M。 而丨L体制内学报在质W建设上釕其优勢,因为学报具柯公益 性特点,而无明的商品特质,大多数高校学报办W体制不 以经济效益为丨1的,不必依托市场,有稳定的办刊财源,这 些使学报更加独、>:和n由,更利于维护学报的学术纯粹性, 相比而言,通过简中-的“市场化”,以!i性经济效益来考量 学报只会引发史严哦的学术腐败。变体制内的特性为优势关 键在于坚持学报的学术品格,这也打助于建立学报质W和社 会效益的协同统一^ S以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力丨丨的, 实现学报、学科、人才三者的良性互动,保持学报的学术品 格,发挥学报的社会意义,推动N校•体发展。
(三) 打造精品栏目,推动刊地合作
湖南在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出版的进度,给各地报N媒体 融合发展带来r机会。高校学报要利丨u本地的报纸、媒体资 源,开辟传播渠道,与其联合•起,利丨H地方特色打造特色 栏目,增加传播形式,推动地方文化建设。许多地方性本科 院校具有一城-校的特点,学报多玷-校一刊,学校作为本 地区的最高学府,承担着培养应⑴增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 作用,同时拥苻本地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等得
122
天独W的资源,也更容祕得到当地政府和其他f t会团体的乂• 注和支持,这些是学报打造品牌栏丨丨的优贽,以此为坫础形
成ab的独特风格,m做不到名校出名pj, m至少能特色办 大刊。打造品牌栏目,要锲而不舍地走精品路线,集中力》 打造品牌,冉以点带|/|丨促进整个学报发展。如《邵m学院亇 报》楮心打造的“塊源研究”栏目设立至今已有十余年,对 邵阳人文w史的研究起到r不nj■替代的作州,丨丨本著名w史 学家藤时生人将曾高度评价其在魏源研究屮的“领先的作 用”,省新M出版局也发文表扬学报“立足本地独领风 骚”,栏目也被评为湖漸竹期刊优秀栏H,以此带动了幣个 学报的发展。另要适时跟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利用各种机 会对学报进行推广宣传,如承办4地X人研究学术年会等。. 例如《邵阳学院学报》在魏源诞辰210周年时,与当地政府
一
起举办r第二届魏源M际学术研讨会,并编发了《魏源研
究专辑》,既选取了-批有特色、高质M的文章,又对当地 旅游文化负业的作出了贡献,丨sj时还提高T学报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实现了和地区的良性互动。
(四)提高媒体融合意识,强化人才培养,
提高编辑媒体融合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受地方本科院 校的体制、政策、资金等限制,学报很难及时引进新媒体技 术人才,仉是要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性,从现0 队伍培养汗始,提尚编辑的新媒体技术。同时,尊重学报义 化特性和学术特性,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学报约稿、屮稿、 编辑、审样系列过程中各有所专乂相互联系的运行体制,凝 心聚力做好各个环节,将品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争取扩大 学报Hj人主权,注怠选取一批热爱期W啪业、专业桌养较 高、职业进徳感强、鉴赏力较高的新人,通过选用编外编钳 和兼职编辑等方式来壮大学报人才队伍。
三结语
当前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大众媒体在媒体转型方iftf走 在了传统媒体的前面,代表了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国家也在 大力推行媒体融合出版。学报作为传统学术媒体,因为具 身的特性转型相对较慢,地方本科院校学报史是发展相对缓 慢。媒体融合发展是-个过程,地方本科院校耍在思想丨:就 视,行动上支持,抓住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充分利
iij地方资源,激发学报活力,促进学报发展。
参考文献:
ni仲伟民,朱剑.中w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
体制改申:的目标q路径m.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5):20-34.
[2]刘晓毅.“互联网+”行景下学报编辑的发展思考[.M.邵m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17-I20.[3】朱剑.也谈社科学报的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答尹玉吉先 生[J1.清华大学学报(竹学社会科学版).201U(4):139-I55.[4] 吴籾平,张海生,蔡宗模,等.媒体融合时代学术编辑的角色 与修炼[J]•中国编辑,20丨9,<2):48-53.[5] 王兴全.特色栏目重在建设——
地方高校学报走特色办 刊之路的再探讨[•!].编辑之友,2011,(8):6-8.
(责任编校:呙艳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