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 (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 ( )
A 前者是对存在的反映,后者是头脑自生的 B 前者的内容是客观的,后者的内容是主观的 C 前者可以找到其物质原型,后者没有物质原型
D 前者的反映是近似真实的,后者的反映则是歪曲或虚幻的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SSS_SINGLE_SELSSS_SINGLE_SEL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3.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4.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 ) SSS_SINGLE_SELSSS_SINGLE_SEL A 唯理论 B 经验论 C 不可知论
D 唯心主义 5.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是 ( )
A 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
SSS_SINGLE_SEL
B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问题 C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问题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问题 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
SSS_SINGLE_SEL A 存在 B 精神 C 物质
D 原子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
SSS_SINGLE_SEL A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8.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
A 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D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9.
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 )
A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D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0.
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正确的 ( )
SSS_SINGLE_SELSSS_SINGLE_SELSSS_SINGLE_SEL A 物质观点 B 意识观点 C 实践观点
D 文化观点 11.
实践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 SSS_SINGLE_SEL A 主体性 B 客体性 C 重构性
D 间接现实性 12.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 SSS_SINGLE_SEL A 人的实践活动 B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C 人的文化活动
D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1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中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实践是 ( ) SSS_SINGLE_SEL A 教育实践 B 阶级斗争 C 物质生产实践
D 改造社会的实践 14.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是 ( )
SSS_SINGLE_SEL A 物质 B 精神 C 运动 D 实践 15.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 SSS_SINGLE_SEL A 偶然性 B 稳定性 C 重复性
D 客观性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 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7.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 SSS_SINGLE_SELSSS_SINGLE_SEL A 事物之间的区别 B 事物的相互过渡 C 事物的相互依存
D 事物的相互转化 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 ) A 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D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系列原理的根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 SSS_MULTI_SELSSS_MULTI_SEL A 对象性的活动 B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 C 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D 人类的存在方式 3.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
SSS_MULTI_SEL
A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创造了物质世界的全部内容 4.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 ( )
A 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 B 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C 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
D 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5.
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 ( ) A 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 B 人可以发现、完善规律 C 人可以认识规律 D 人可以利用规律 6.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 ) A 不能藐视规律,但可以发明和改变规律 B 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 C 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D 要提高正确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7.
关于社会规律,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 )
A 社会规律是实践规律
B 社会规律包含客观制约主观和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C 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D 社会规律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8.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SSS_MULTI_SELSSS_MULTI_SELSSS_MULTI_SELSSS_MULTI_SELSSS_MULTI_SEL
B 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
C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 ( ) A 有目的地、改变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B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C 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0.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是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原理相关联的问题。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 ( )
SSS_MULTI_SELSSS_MULTI_SEL A 历史决定论的内容 B 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C 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 D 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11.
唯物辩证法 ( ) A 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B 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C 其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 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
1SSS_MULTI_SE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