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护筒技术在桩基溶洞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钢护筒技术在桩基溶洞处理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钢护筒技术在某桩基溶洞处理中的应用,给出了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案及措施,并对桩基溶洞处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钢护筒技术桩基溶洞施工
1.工程概况
本工程范围地质情况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覆盖层:杂填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覆盖层厚度在2m~15m。基岩:微风化石灰岩;第二类:覆盖层:杂填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细砂,砾卵石等;基岩:粘土岩;第三类:覆盖层:杂填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细砂,强风化泥质砂岩;基岩:中风化泥质砂岩。
根据勘察结果,场地部分地段揭露的基岩为灰岩及泥灰岩,部分路段是灰岩与泥灰岩上直接覆盖着全新统冲积相饱和粉细砂、中砂及中粗砂夹卵砾石层。场地附近近几十年多处出现地面塌陷,直接危及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
通过灰岩区逐桩超前钻结果显示,灰岩区溶洞特征:(1)见溶洞率高达40%;(2)溶洞洞高大小不一,从0.4m~18.2m不等;(3)溶洞层数从一层至四、五层不等,多层溶洞呈糖葫芦串珠状;(4)溶洞多为填充型,部分为半填充或无填充型(填充物多为可塑或硬塑粘性土及少量灰岩碎块);(5)石灰岩岩芯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溶蚀;(6)裂隙较发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胶结良好。
2 溶洞处理措施概述
2.1对较小溶洞,先对溶洞顶部成孔,再跟进钢护筒至粉砂层底的基岩顶,然后用小冲程凿穿溶洞顶板,若钻进过程中泥浆损失较慢,应及时补充泥浆,并抛填片石、粘土块或C20砼充填挤实后再钻进。
2.2对较小溶洞,在凿穿溶洞顶板,先跟进钢护筒至溶洞顶,再用小钻头凿穿溶洞顶板,若钻进过程中泥浆损失较快,必要时可采取惨加速凝剂或水玻璃的水泥砂浆、C20混凝土进行封堵,并应及时补充泥浆。
2.3对于溶洞高度较大,采用下钢护筒跟进钻孔,辅以片石、粘土块或C20砼封堵的方法。对于糖葫芦串珠状的溶洞,根据情况采用多层钢护筒递进的方法钻进。
3、钢护筒跟进施工方法
钢护筒壁厚δ=12~18㎜的钢板,孔深10米以下时采用12 ㎜厚的钢板,孔深10~30米时采用14 ㎜厚的钢板,孔深30米以上时采用18 ㎜厚的钢板,在厂家用机械集中卷制加工制作,焊缝全部为双面坡口,每节制作长度为4.5~7.5米,制作内钢护筒的内径D′=d+20cm(d为设计桩径)。下置钢护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贯通溶槽的漏浆而造成砂质覆土层以及地表层的塌孔,首先将φ1.6m的钻头扩大至φ1.8m,正常钻进至溶洞上方约1m处,采用汽车吊辅助振动锤等打入设备,将钢护筒分节打入土层中至岩面。
3.1桩基内护筒跟进的施工工艺:
场地平整、定位 埋设外钢护筒 冲孔至溶洞顶(回填片石或C20砼) 溶洞顶部处理下放内钢护筒 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终孔)。
3.2钢护筒制作:外钢护筒的内直径为D=d+40cm(d为设计桩径),壁厚δ=12㎜,长度为2米;采用机械卷制加工制作;
内钢护筒:采用壁厚δ=12~18㎜的钢板,在厂家用机械集中卷制加工制作,焊缝全部为双面坡口,每节制作长度为4.5~7.5米,制作内钢护筒的内径D′=d+20cm(d为设计桩径)。制作好后运至施工现场。
3.3全程钢护筒跟进施工
本工程下置内钢护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贯通溶槽的漏浆而造成砂质覆土层的塌孔,通过下置内护筒的作用,即可顺利穿越溶槽层至设计桩底标高,达到顺利终孔的要求;同时避免砼超灌甚至无法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等情况。
将φ1.6m的钻头扩大至φ1.8m,正常钻进至溶洞上方约1m处,采用25T汽车吊辅助20T振动锤,先将内钢护筒分节打入土层中至岩面,再进行回钻成孔。在下沉钢护筒的施工过程中,振动锤必须平稳,牢固的焊在内钢护筒顶部,并在护筒顶面的平面位置一定要居中,尽可能避免因偏心造成护筒产生偏斜。同时采用水平尺严格控制好各节护筒连接的垂直度,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要求的1/200,力求钢护筒垂直入土。若一旦发现有偏斜的趋势,马上进行纠正,将可能发生偏斜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内护筒沉入岩面后,先采用冲锤进行成孔一定深度后(注:进尺为1.5~2米),及时采用25T汽车吊辅助振动锤将内护筒下沉至进尺岩面标高处;然后再进行冲孔、下内刚护筒;与之循环反复进行至桩底设计标高处;同样,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测量、控制好各节护筒连接的垂直度,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要求的1/200。
各节内刚护筒的连接焊缝全部采用双面开坡口进行满焊,两节护筒的接缝除施焊外,还需在接缝处焊接50mm宽、δ=10㎜的加强钢带。以保证其尺寸准确,使护筒体顺直度达到要求,整个内护筒的竖向壁成一直线。对其控制好质量的环节上起到关键的作用。
3.4钢护筒垂直度控制
下落过程中通过外部专门支架和预埋外护筒之间的卡具控制,并用经纬仪辅助控制垂直度,具体如下图:
两节钢护筒焊接过程中的控制:下部钢护筒用垫铁调平(用吊车调节),用水平尺检测达到水平要求后,在外部卡具范围内将上部钢护筒初步就位,接口对齐,用经纬仪测量垂直度,如垂直度超规范要求,则接口部位采用垫铁调平,然后将两节钢护筒点焊,初步稳定后,再进行满焊。在焊缝冷却后,进行钢护筒的下落施工,上述工序循环进行。
3.5内钢护筒下至溶槽处的处理
由于施工处不良地质溶洞的深度大同时有可能存在贯通的溶洞存在。对于此处的处理更不得马虎,若处理不当有可能出现卡锤的情况出现。需根据补勘探的地质资料, 详细了解各溶槽顶标高的准确位置后,严格按照以下进行处理:
内钢护筒的下放位置:根据其地质资料或原成孔桩基已施工的标高位置处(或溶槽顶100cm处);
冲击锥锤冲至溶槽顶部范围做到上下轻提慢放,做到缓慢的进尺至溶槽处形成一小的裂口,不得高提进行强烈的冲击;以防止卡锤的危险。进入溶槽后,根据我公司桩基施工
的经验总结情况看,孔内的泥浆势必全部漏失。因此需单独进行溶槽的处理:孔内浆漏失完后,尽快用25T汽车吊将冲击锥锤吊开。将拼装备好的水下砼导管放入孔内,采用C20砼进行封堵,砼须多次进行,且每次灌入的砼不宜过多,同时砼需在待前面砼达到初凝后进行,砼的塌落度控制在30~50mm,通过砼的低流动性达到暂时封堵的目的;待砼凝固产生一定强度后,再用冲击锥锤进行重复回钻、跟进内钢护筒。也可采用回填片石进行反复冲砸。通过挤压旁边的溶洞空间,孔桩周围形成护壁,再跟进内钢护筒。
同一桩孔内若有多层溶洞、溶槽或空洞,需分层按上方法处理、跟进下放内钢护筒。
3.6质量保证措施:
钢护筒的加工尺寸必须严格控制,护筒上下节的连接缝除焊接外,还需在接缝处焊50mm宽的加强钢带,护筒水平接缝所成平面与护筒竖向垂直,使整个钢护筒的垂直度符合要求,振动锤与护筒顶面焊接牢固,无松动;并要求振动锤位置居护筒顶面中,各节下沉的护筒必须严格控制垂直度。
参考文献:
[1]谢群. 喀斯特地区某桩基工程溶洞的处理措施[J]. 铀矿地质, 2006, (02) .
[2]高清汇. 桩基施工溶洞处理浅谈[J]. 上海铁道科技, 2008, (0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