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范文】《拟行路难》教案

【范文】《拟行路难》教案

来源:锐游网
范文

《拟行路难》教案

鲍照的一首诗作。鲍照这位诗人我们可能觉得很陌生,但是杜甫、李白我们很熟悉了吧。我们来看一首诗——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其中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用鲍照诗作的成就来赞扬李白,可见对鲍照诗作评价之高。

那么,鲍照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何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青史留名、为人们所熟知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鲍照的《拟行路难》,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诵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学习过程】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掌握相关资料 预习检测(自主学习) 1.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鲍()酌()踯躅() 2.解题:

《行路难》是(),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首,歌咏()。本文是第四首。

3.了解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认真阅读“资料链接”,用一句话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可以用“虽然??但是??”的句型。) 鲍照一生虽然才华横溢、诗文有盛名,且少有壮志,思求报国,但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所谓“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4.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大意。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的命运也是既定的,怎么能总是这样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一曲《行路难》,歌唱声又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多说什么了。

二、精读,披文入情,咀嚼文字,体悟情感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前面,我们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初步把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揣摩诗歌的语言,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一)自由诵读诗文,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情感: “愁”

·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愁”字。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二)研读诗文,解读一个“愁”字 1.齐读前四句诗,思考: (1)哪句诗直言诗人之“愁”? ①“安能行叹复坐愁” ②“愁”的表现是什么?

“行、坐”“叹、愁”,(“愁之相”互文)

③通过诗人的外在行为,想象一下诗人愁到了何种程度? ?这愁绪如此浓重,令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却又挥之不去、排解不开。 (2)诗人为何如此愁苦? “人生亦有命”

“命”?这和愁苦有何联系?

我们来学习一种诗歌解读的方法——知人论世。 ①首先,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说说他看到了怎样的“命”。(知人论世)

决定了一生的仕途和际遇。)

面对这一现实,诗人也只能承认“人生有命”。那么,怎么又说“亦”?

②“亦”字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合作探究) “泻??”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比喻。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如何理解“安能”?

(就像水会往不同方向流淌一样,人生在世间也各自有命,这似乎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怎么能因为这而发愁呢?) 诗人真的能看开了吗?

强加在身上的不公平,你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看开呢?(自我劝慰之语,内心愤懑不平) ·读这四句,读出诗中情感的细微变化。

(读法指导:一二句平;三四句略上扬,有不平之怨。) 2.齐读后四句,思考:

(1)作者借助哪些方式来“自宽”,诗人内心得到宽慰了吗?

①“酌酒”②“歌唱《行路难》”

(①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种种不平在心头激荡。

②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欲将一腔悲愤倾泻而出。但是因为太过悲痛,连歌也唱不下去了。)(“愁之解”,无可排解、压抑郁闷) ·此情此境,让诗人何以堪?

·(2)诗人情感郁积到极点,不禁悲愤地大吼一声: “心??”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总爆发?

这是什么句式?和前面哪一句句式相同?情感有何变化?

(前面,心有不平,想排解;这一句,怒火填膺,忍无可忍)

(“愁之怒”,忍无可忍的愤激之语) ·读这三句,读出情感变化。

(3)然而最后一句,诗人的情感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急转直下,隐忍吞声)(

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知人论世)

(再看写作背景。不敢说,说也改变不了什么,还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愁之源”)

有门第等级的存在,纵你才高八斗,纵你有满腔报国热忱,只是不得施展。诗人的万千悲愤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这四句,读出情感从激愤到隐忍的变化。 (读法指导:先扬后抑)

3.结合全诗,想象勾画诗人形象,说一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控诉,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痛。

(三)、诵读诗文,体悟一个“愁”字

三、再读,反观自我,读出人生感悟(深化拓展)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总是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

(一)、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请搜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诗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并思考为何不同。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为何不同?时代使然。

(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但是同样的时代,同样的条件,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却不一样。。

同样是双臂残疾,有人沿街乞讨,有人刻苦自励终成“钢琴王子”;同样身家过亿,有人吸毒入狱,有人公而忘私裸捐为民。同样身在二中,有人奋起直追,努力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有人浑浑噩噩,甘心沉沦。反观自我,生活在同样的时代,面对同一片蓝天,我们将选择怎样的人生? 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题,写一段的短文,发表我的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人生宣言。(100字左右) 【资料链接】 1.鲍照生平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山东。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些小官。后卷入王室斗争,为乱兵所害。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点: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所谓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不能为国效力。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3.“披文入情”

语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意思是: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

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主要说明了从创作者如何形成,读者如何阅读理解的一个过程。

学习永无止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