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州最具特色的小吃——洪山桥光饼

福州最具特色的小吃——洪山桥光饼

来源:锐游网
洪山桥新义兴光饼

方炳桂

光饼,福州传统名饼,与闽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联。据传因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而得名。当年戚家军以挂在身上的一串串光饼为干粮,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节节胜利。抗日战争期间福州两度沦陷。1941年第一次沦陷时,日寇妄图继而侵犯闽北。国民党爱国官兵在闽侯大湖打了一场阻击战,战士们就是靠民间送去的25万块光饼充饥而打败了敌人,粉碎了敌人北侵的阴谋(见《福州革命史》),故光饼又有“爱国饼”的美誉。(当时义洲义兴饼店献出两麻袋光饼)

在科举年代,凡来福州省城参加乡试的生员或进京会试的举子,以及飘洋过海谋生的游子,都带光饼为干粮。遇水土不服,尤其是胃不适等,啃一块光饼干就好了。福州人过清明节或纪念先人的忌日,光饼是必备的供品,谓在纪念先人的同时,也不忘戚将军当年抗倭保闽的功劳。

早年,福州大街小巷都有光饼店,其中洪山桥光饼最出名。其实人们记忆中的洪山桥光饼店,至清末民国初只有两家——清光绪七年(1881年)开业的新义兴和稍后开业的源利。新义兴饼店为福州西乡(今建新镇一带)楼下人方仁化(榕台著名民间文化人方冠英、方炳桂的祖父)所开。方仁化精于祖传的光饼(含包类、切面)技艺。他做的光饼在清末民国初誉满海内外。“洪山桥光饼真酥,最好食”,说的就是新义兴方仁化的光饼。方仁化于1935年病逝,洪山桥饼店歇业,其子方腾辉继承祖业,在南台(今台江)义洲街开了一家饼店,招牌缩为“义兴”,是当时台江著名的饼店之一。义洲的义兴饼店直

到1956年合入福州面饼合作社,才从白马河边的义洲街隐退。

随着时光的推移,福州光饼的技艺几近失传,人们误认麻饼(面上有芝麻,与福州传统光饼风味毫不相干的)为光饼,青少年一代对与光饼有关的文化更是一无所知。有幸的是约30年前,闽侯上街沙堤的赵汝香,从原新义兴的第三代传人、洪塘人林元钟处(当时赵已学会一般的光饼技艺。)得到了洪山桥新义兴光饼技艺的真传,成为难得的洪山桥新义兴光饼的第四代传人。

多年来,赵汝香在沙堤老家坚持用洪山桥新义兴光饼的技艺做光饼。先后在1999年福州风味小食节和2004年福州首届光饼节上均获金奖。许多市内人尝过他做的光饼,常常远道驱车到沙堤购买。台湾东声电视台等海内外新闻媒体都赶来采访报道。省市烹饪界的领导和知名酒家的老总闻讯都亲临关心,鼓励父子俩为弘扬、传承洪山桥光饼的传统技艺做出贡献。

已过知命之年的赵汝香,为了洪山桥光饼不至失传,耐心说服大学毕业的次子撼展,放弃优越的工作机会,跟他学洪山桥光饼的技艺。为了让更多的福州人认识洪山桥光饼,他在杨南市场租了一间铺面,砌了现今福州仅有的传统光饼炉,使洪山桥光饼又飘香榕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