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构建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构建

来源:锐游网
第3O卷第12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30 No.12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Chffeng Unive ̄ity(Soc.Sci) Dec.20o9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构建 金 锋 (赤峰学院 学生工作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日益淡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失当等。高等院校 应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09)12—0193—02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当代大学生 活力,激发了他们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与此 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前提。社会责任感作为道德的核 相伴生创新精神。但是,市场经济是追求利润最大 心内容,主要是指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 化经济形式,这就与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产生 家、集体、他人所承担的责任、任务和使命的态度。 一定的矛盾,容易引发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引发利 它表现为一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道德行为 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同时,社会上涌动重商 规范,它要求社会中的个体对每一种行为都应当首 主义潮流也会对成长中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 先考虑自身以外的影响,并以积极的态度评价这种 冲击。这些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影响,选择对 社会有利而非有害的行为,并始终 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尚未稳固的社会责任 为此而不懈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有 意识发生动摇。 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 2.西方敌对势力蓄意破坏及西方错误思潮的 的生力军,离开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谈不上和谐 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东欧发动的“颜色 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 革命”,使东欧各国陷入动荡,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 的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 警醒。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西 益淡化,这应当引起社会及大学的足够重视。 方对“北京共识”愈发恐惧,千方百计地对我国进行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掣肘和破坏,借助“人权”组织、持不同政见者、民间 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善于思考,知识面广,有 组织,通过网络、报刊等,对我国进行渗透,试图改 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党的改革开放政 变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颜色”。另一方面,西 策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拥护的,总之,当 方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及道德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 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本质是积极的健康的。但 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裹着民主外衣的个人至上、否 是,社会的日趋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网络 定存在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思 化,使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尤其是社会责任感方 想在影响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面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社会 3.社会阴暗面、腐败现象的影响。改革开放以 主人翁意识淡化,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利益看 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缺乏 和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贪污受贿、卖淫嫖娼、贩 远大理想,个人奋斗目标不明确。 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蔓延,这与大学道德教育内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 容背道而驰,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极 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大的杀伤力。有人说“10+2=0”,即学校l0天的教 (一)受社会大环境环境的影响 育,抵不住社会两天的影响,尤其是无处不在的腐 1.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 败现象的影响。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给大学生的的价值取向注入了 (二)学校教育的失当及家庭教育的不合理 一193- 在现阶段,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 友爱、自强不息、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基本 道德规范,是调整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公民与 浪,但是,素质教育的步伐仍然举步维艰,既有来自 升学的压力,也有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阻力,还有来 国家关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大学生应当率先学 习,自觉遵守。 自学校教育的惯性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学校在 升学率的压力下,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劳动教 育,造成许多大学生缺少甚至没有社会责任感,他 们把上大学看作是社会地位提升捷径,而不是想通 过上大学使自己能够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 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之父母的过分溺爱,他们过着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巩固大学生的思 想道德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源泉。如“修身、齐家、治国、平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 成长与教育做出一切牺牲,对孩子的责任心处于 “超重”状态,承担了本该属于子女的责任,这就使 子女无形中产生了依赖思想,养成只想索取,不想 付出的毛病。对家庭都没有责任感,又何来社会责 任感?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 会责任感的培养 大学生是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科教兴国战略 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担负起国家、民族复兴的重任。高等院校应高 度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 振兴国家的栋梁。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帮助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说到底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导向,就能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 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流导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 倡什么,禁止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依 据。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有一个正确的 方向。(1)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讲共产主义理想信 念,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讲精忠报国,讲艰苦 奋斗。(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他们明白什 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 可做,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3)加强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教育。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 一194- 天下”的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见利 思义”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极强 的生命力,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 巨大的教育作用。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认清 时代主流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 才干,形成真知灼见,明晰自身责任的最理想舞台。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社会实践对增强当代大 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校要积 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高校 应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中,并认真组织 实施,务求受到实效。大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去, 到农村去,到改革开放和生产建设第一线去,,让他 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通过亲身感悟,在 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同时,明确自身的社会责 任,从而走上健康成长的人生轨道。 当今社会已步入以道德立身、以诚信求发展的 新时期。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无往而 不利。 参考文献: [1]布仁特古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U].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4). ’[2]胡相平.浅析高校德育建设问题Ⅱ1.思想道德建 设,2005(12). [3]王丹玲,孙丽丽.道德情感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U].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责任编辑王文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