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4级口腔本科生《牙合 学》试题B卷答案

2004级口腔本科生《牙合 学》试题B卷答案

来源:锐游网
2004级口腔本科生《牙合 学》试题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40分)

1. 静态咬合:是指上下颌牙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是个体内

最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

2. 长正中:CRP-CO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一个没有左右偏斜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其距离约为0.5mm,通常把这种关系称为长正中。

3. 下颌姿势位:是指端坐或直立,且不吞咽、不说话、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

位置。

4. 颌音:牙合 接触时发生的声音,以及相关的关节区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声

音,对判断咀嚼系统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意义,这些声音信息统称为颌音。 5. 绞锁:开闭口过程中遇到阻碍,而不能继续开口或闭口的现象。

6. 卸载反射:当用力咬时,对闭口肌的阻力突然消失时,闭口肌的收缩会急剧

减弱,而开口肌群的活动迅速加强,最终使咬穿食物的上下牙列不致因大力咬合到一起而导致创伤。

7. 牙合 干扰:阻碍或干扰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各项运

动的咬合高点,它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

8. 继发性牙合 创伤:牙周支持组织本已存在病理变化,承受正常的或异常的牙合 力,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病变加重,称为“继发性牙合 创伤”

9. 咬合治疗:指通过改变牙合 的接触状态和颌位,以改善咀嚼系统的美观和功

能,所采取的牙合 治疗措施的总称。

10. 软弹性咬合板:是用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弹性义齿材料在真空压膜机上制作而

成,戴在上颌使用,要求达到与对颌牙均匀同时接触。 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 如何诊断咬合病,咬合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诊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牙合 紊乱的诊断;二是临床表现有与牙合 紊乱有关疾病的诊断包括磨损、楔状缺损、牙隐裂、牙根纵折、牙周组织创伤、磨牙症、TMD等;三是病因的诊断即牙合 紊乱是造成临床表现的原因。(每点2分)

其临床表现表现有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组织的创伤;对TMJ的影响;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每点1.5分) 2. 试述调牙合的适应证。

1)为减小牙合 因素对咀嚼系统任何部分的损伤,包括导致牙体损伤的牙合因素,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牙合 创伤的咬合因素(创伤牙合),导致TMD的因素导致磨牙症的牙合 因素,导致头痛的牙合因素。(本点6分)

2)因错牙合 、不均匀磨耗导致食物嵌塞或影响修复治疗时。(本点2分) 3)口腔治疗(正畸、修复、口内、口外)后,为达到稳定的牙合 接触关系。(本点2分)

4)美观需要。(本点2分) 3. 咬合板的作用是什么?

1)使牙合 分离抹掉原有习惯性记忆型,重建符合肌生理状态下的下颌闭合型,改善咀嚼肌的功能状态。

2)暂时提供使TMJ更稳定的矫形位置。 3)可用于建立一种最适的功能牙合 状态。

4)用于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免受异常牙合 力的损害。

5)可以减少紧咬牙和夜磨牙等副功能活动,前牙松弛咬合板有一定的矫治深覆牙合的作用。

6)建立适当的垂直距离和适度的切导关系,咬合板可作为咬合重建前有效的和可逆性的评价措施,以及治疗的手段。(每点2分) 4. 试述磨牙症的危害性。

对牙体组织的损害(牙体硬组织的大量丧失);对牙周组织的损害(牙周创伤、牙周膜间隙增宽、牙周炎);对颌面肌的影响(肌过分疲劳而功能异常、肌痛、触压痛);对TMJ的损害及与TMD的关系。(每点3分) 5. 试述TMD的治疗程序。

先从温和的、保守的、可逆性治疗开始,逐渐作对症处理,然后作对因治疗;如仍不能解决问题,最后采取不可逆性治疗,因此手术常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才采用。(每点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