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高等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浅析

中外高等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浅析

来源:锐游网
堕堡塾 NO.8 TIME EI)UCATION August 中外高等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浅析 张建梓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的今天,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体不可避免的参与到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当今的科学研 究以“跨专业”、“界”为特征,任何一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必定同大量的国际合作伙伴进行着实质性的合作。网络理 论作为研究社会关系的手段,为本文提供了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方法——本文设计了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为节点,高 校为主体,以合作研究、人才交流、信息共享为合作模式组成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外代表性大学国 际交流合作网络进行了初步比较。 关键词: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理论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 ̄.issn.1672-8181.2011 08.009 . 以高等学校作为主体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 该节点在高校国际交流网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类节点,虽然 的必然结果,同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中国而言,高 等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国内高校参与国际范围内、企 业、非盈利组织项目研究的格局 。、跨部门、跨学科的智力 数量不多,但功能强大,有着极强的比较优势。高校与公司 合作成果主要以专利的形式出现。公司对于高校国际交流 与合作网络贡献在于:a.提供资金支持;b.搭建广泛的研究平台; c.整合、协作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国际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本文采取样本分析法作为研究依据。根据武书连{2009年 中国大学排行榜》,选择20所中国大学作为样本一部分,10所为 科研转化速度快,对于科研人员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按照高校排名分类。根据USNEWS的世界前200名大学排 名,笔者将每50名列为一档,从第一名开始依次划分为A、B、C、D 985院校,排名前15名;另l0所大学为90~100名,以地方院校为 主。根据USNEWS国际大学排行榜,从前5O名选择10所大学, 从90~100名选择10所大学作为样本另一部分。通过样本高校 的披露数据,选取合作伙伴数据,包含所在国、合作模式、合作层 次等非数值数据(详见附录)。 1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的总体设计 四个档次,200名以外的统一设为E档。同时将排名数作为划分 合作伙伴对象的依据,E档大学排名统一计为200+。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汇总,我们可以看到样本高校的合作伙伴 有如下的特点: ①合作伙伴中以同质节点为主,即高校与高校的合作占绝大 多数,公司、国际研究机构作为合作伙伴的数量、比例普遍偏 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全部5635条关系记录中,与公司 进行交流合作的只有323条,公司只局限于各领域的世界知 名公司。 所谓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就是以高校作为主体,以其 他国家高校、研究机构、公司等国际组织通过交流与合作而 结成的无形网状组织。首先,该网络的主体是高等学校。这里的 主体指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该网络是对现实的抽 ②欧洲、北美洲、亚洲的高校、国际研究机构是样本高校中普 象,而并非是实体的结构。最后,网络的多样性。网络中的节点、 连接都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节点需要进行分类,对于连接也需要 定义出不同的模式,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图的改变而加以区别。 总结来说,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包括网络主体,连接方式以及 由网络本身衍生出的指标系统。 笔者将样本高校和他们的合作伙伴节点按照功能、区域、层 次进行了分类。 遍的合作伙伴来源地,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地区。在全部 合作关系中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合作关系分别为2358、1616和 900,分别占全部的43%,29.5%和16.4%。 ③样本大学合作伙伴以E档、200+ ̄名为主,占到全部的 85%。A至D档的高校作为合作对象的合作次数逐级减少,体现 了一种知识、人才在不同层次的高校间流动的态势,客观上说明 了“知识势差”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1.2交流与合作网络的连接方式——交流与合作模式 综合样本中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东京大学对合作模式的分 类,本论文将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中的连线所代表的合作内容 概括设定为合作研究、教师交换、学生交换和协议外部组织。根 据两所大学问合作内容情况,我们将样本中的大学合作模式概括 为如下几种: 1.2.1研究导向型 1.1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中,按照功能分,节点包含:高 校、国际组织、公司 1.1.1高校节点 目前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都将国际化、全球化作为学校的发展 战略之一。从笔者搜集的样本高校来看,我们可以将国际化分为 Internationalization(国际化)和Globalization(全球化)两个层次。 1.1.2国际组织 主要是指一些以科研、信息共享为目的的国际协会、研究院 等非盈利组织(NPO)。这些组织往往与高校开展院系、个人间的 合作。其融资渠道往往来源于基金会、捐款、企业赞助等,因此可 以为高校教师提供研究经费,鼓励其开展科研等工作。 1.1.3公司 上文已经说到,因为“知识势差”的存在,师生交流的目的还 是在于科研,特别是教师的交流,是直接获取新的研究方法,扩展 科研人脉的重要的手段 1.2.2一般交流型 一般交流型合作模式是高校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信息共享、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52wR40/天津高等学校国际交流网络的创新性研究》资助,系研究成果之一。 一1 4— m-J-代教育 NO.8 TIME EDUCATION A-ugust 为教师搭建合作平台、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渠道。 以欧洲地区高校为例,许多高校都互签合作备忘录以加强校 级问的师生流动性。欧盟的伊拉斯漠项目(ERASMUS and ERASMUSMUNDUS)就是旨在加强教师和学生流动性的项目 】。 作关系,通过新增活跃节点的引进为自身间接带来更多的资源。 2.2样本中外大学合作模式比较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发现,中国的985院校与样本中的国 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基本以研究型为主,而中国50~100名的大学 与样本中国外大系数量不多,存在的联系以研究型为主。 目前已经有90%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了ERASMUS计划。 1.2.3协议导向型 国内大学中协议导向型、交流型、研究型的交流合作模式基 高校与合作伙伴开展校级或学院级的合作经常以协议的签 署作为官方的确认和执行的保证。正式协议的签署可以使现有 本上各占1/3;国外大学以研究型合作为主,占63%,交流型占 29%。双方对于“全方位合作型”的合作伙伴的遴选较为谨慎,各 自的比例分别为:国内0.8%;国外为1.5%。因此在合作模式的结 构上,样本中国内外大学比例有显著不同,之所以形成这种比例 差异,作者认为存在如下原因: 2.2.1发展阶段的原因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研究能力始终是国际影响力的主要影 响因素,由于样本中的国外大学都是以研究见长的大学,因此在 的合作模式得到巩固或提升,个人的合作可以升级到院系级,院 系级别可以升级为校级。在样本中,比较显著的合作协议包括剑 桥一清华一MIT合作协议,三校在新能源、低碳、生命科学等领域开 展广泛的合作和共享。有的协议的签署是在已经存在的实质性 合作基础上(研究、流动),提升为官方的合作性质,此种协议十分 牢固,对原有合作放大和提升。 1.2.4全方位合作型 国际伙伴的选择和合作模式的选取上,也以研究型为主要导向。 高校与其他国际组织建立的“全方位合作型”合作模式,是在 全部合作形式均存在的前提下的一种校级、校企的全方位合作模 式。在样本中研究过程中,作者发现英、美高校之间的全方位合 说明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大学的研究目的依然是主要的驱动因 素。中国高校除几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外,普遍国际化程度较 低,教育的对外开放也以主导型为主,合作模式尚未形成以 研究导向型为主的态势 。 2.2.2伙伴多样性的原因 国际NPO以研究型组织为主,如世界野生动物协会、艾滋病 作模式较多,特别是顶尖高校问的合作。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 的原因,大学还经常与整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如剑 桥大学与印度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高校与国际上其他高校的合作关系中,合作双方的合作主 体是有区别的。从笔者调查的样本高校中看,美国、日本高校将 防控组织等,公司往往将研发部门与大学进行联合研究。综 上,由国际NPO和公司支持的国际研究成为高校国际研究 合作层级分为University—level(校级)和Faculty—I evel(学院级),欧 洲的高校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 2样本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比较 的不能忽视的因素,也间接造成了国际合作模式中以研究型合作 为主的格局。 附录: 完成样本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的总体设计和基本分析 基础后,有必要对样本高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大学样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 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 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湘 2.1合作伙伴网络形态比较 首先我们定义“度”的概念,即网络节点中与之直接相连的节 点个数。可以理解为直接与大学合作的组织个数。考察各样本 大学的伙伴节点的度的分布,我们发现中国大学的伙伴节点度从 l到11;国外大学从l到l8,且每个度数的节点数上,中国大学与 国外大学相比有较大距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国外的国际交流 合作网络中度排行前三位的核心节点为国立新加坡大学、墨尔本 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北京大学(均为15)涵盖了亚洲、大洋洲和 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国外大学样本: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首尔 国立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 校、普度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名古屋 大学、西澳大学、乌普拉萨大学、KAIST。 合作数据采集:大学名称。合作对象档次、合作对象排名、合 ’ 欧洲等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地区。中国样本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网络中度排行前三位的核心节点则为早稻田大学、高丽大学、国 立新加坡大学。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体现了较强的地域性和单 性。说明中国的样本高校较为重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这也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教育国际交流“大国是重点、周边 一作对象名称、合作对象所在国/地区、合作对象所在洲、合作层次、 是否联合研究形式、是否教师流动形式、是否学生流动形式、是否 合作协议形式。 参考文献: 【1】彭未名.国际教育交流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国际组织是重要舞台” 中关于 “周边大学”地位的论述。 该结论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学未必伙伴越多越利 于资源的整合、创新和人才知识的流动。重要的是活跃的合作伙 [2]http://ec.europa.eu/education/extemal—relation—programmes/ doc72_伴节点在合作伙伴网络中的比例如何。当合作伙伴网络中活跃 节点比例较大,网络的聚集程度较高,可以考虑增加一定的合作 伙伴数量,扩大网络的规模。通过规模的扩大,可以为网络带来 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异质节点”的增加,可以提升网络功能的多 样性,提高创新能力。在扩展过程中,应该遵循复杂网络演变过 程中的“富者越富机制”,与区域性的核心节点大学、企业建立合 —en.htm[DB/OLI. [3]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21/ info1237951752825121.htm【DB/OLI. 【4】朱宗顺.教育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 1978-200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建梓,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天津300074 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