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研究述要
近年来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研究述要
作者:林玲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4期
摘 要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生命伦理问题呼吁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本文从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意义、挑战、内容、途径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研究与实践推进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生命伦理教育 综述
基金项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重庆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相互衔接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kyxcm018。
作者简介:林玲,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405 一、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界定
生命伦理教育内涵探讨是生命伦理教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陈灿军认为,生命伦理教育教育是人们认识人作为宇宙中的生命主体在面对环境、自身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命价值、尊严时应遵循的生命伦理规范。 赵跃利认为,生命伦理教育就是指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命伦理素养的教育过程。 俞念胜认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 晏朝飞认为生命伦理教育是使大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有着清晰与正确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张鹏认为,高校生命伦理教育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自我理解的过程。 总体而言,大部分学者对生命伦理教育的定义相差不大,认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过教育培育大学生尊重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并爱惜生命的行为教育。 二、生命伦理教育的意义探讨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频繁出现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异类生命蔑视和伤害事件,探讨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意义更显重要。奚红等认为,大学生梳理生命伦理意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化程度。 潘传广认为,生命伦理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可以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克服困难,善待自己,珍惜别人,树立对生命的责任观念。 俞念胜认为生命伦理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体来说,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很有必要,其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大学生自我生命价值以及善待他人生命。 三、生命伦理教育困境概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陆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但起初的生命伦理教育更偏重于生态和环保方面,对于个体生命教育并不十分关注。因此,国内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起步晚,尚且存在诸多挑战。 (一)从主客观方面看
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缺乏、耐挫力的差异、情绪不稳 、个性心理不成熟 等特征易于削弱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实效性。
从客观方面看,陈灿军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社会改革大潮的冲击、强烈的情感交流需求与人际关系复杂化的矛盾、生命伦理教育面临应试教育的挑战等方面是当前生命伦理教育的主要面临的问题。 胡冰认为,社会环境、家庭原因、同伴关系、学业问题等方面也给生命伦理教育带来挑战。 景亚蕊认为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偏颇也是当前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难题。 (二)从教育主体与对象看
而从教育主体即高校的角度看,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中教育本质偏差、生命责任伦理教育缺失、敬畏生命伦理教育缺失等问题凸显。 晏朝飞认为存在高校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重视不够、生命伦理教育内容有待丰富、生命伦理教育方法手段单一、生命伦理教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从教育对象即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也存在自身生命责任意识欠缺、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漠视等问题。 刘放则认为,高校道德共同体和学生道德异乡人的冲突、高校学生的幸福期望值与现实落差的冲突、高校学生“社会化”障碍是生命伦理教育的主要困境。 我们从以上研究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有些学者已对当前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困境展开具体研究,并未今后相关研究打下基础和铺垫。然而无论是从主观还是客观分析,还是从教育主体与对象的角度分析,大部分研究内容大同小异,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四、生命伦理教育内容概要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内容决定着“教什么”的具体问题。宋辉认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内容主要由生命珍爱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意识教育、生命责任意识教育、生命危机意识教育四个部分构成 。 俞念胜认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应包括进行关爱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功利观、教导学生学会宽容与倾诉三个部分。 马英认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主要由认知层次、实践层次、情感层次三个方面构成。 奚红等人认为,生命伦理教育包涵完善生命认知、坚守生命伦理、追求生命价值三个组成部分。胡冰认为生命伦理教育主要由生存意识的教育、生命磨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三个部分。 目前大部分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各说一词,怎样建构合理的生命伦理教育内容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生命伦理教育途径梳理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途径决定着“怎么教”的具体问题。很多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陈灿军认为应采取加强生命伦理建设、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生命认识、情感与意志教育等措施。 胡冰认为,强化“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生命伦理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人文学科发展、生命伦理教育应该贯穿生命的全过程、将生命伦理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是主要途径。 赵跃利从培养大学生热爱、尊重、敬畏生命的科学素养、将生命伦理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营造良好的生命伦理教育网络环境等三个方面改善当前境况。 俞念胜认为通过父母影响、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生命伦理观。 李高峰等认为,可以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关注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弱势群体、关注生命伦理认知的薄弱方面、将生命伦理纳入大学生德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改善。 马英提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相结合、社会实践等两个方面建议。晏朝飞提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浓郁的生命伦理教育氛围、丰富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知识的内容、建立健全相关教育机制等对策。 张鹏提出开展尊重生命教育、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塑造高校学生伦理“角色模范”、建构生命与文化的伦理和谐生态等四个方面对策。 董建宏建议从将生命伦理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应对网络生活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等多方面渠道入手。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并从宏观与微观生态环境影响大学生对生命伦理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将科学的生命伦理观外化于自身行为当中。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究还不够广泛,已有的相关研究内容上欠缺深度,方法上多理论研究,少实际调查,结论上人云亦云、大同小异。因此,为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生命伦理观,今后应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探索。 注释:
陈灿军.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 赵跃利.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 俞念胜.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之我见.法制与社会.2008(10).
晏朝飞.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析.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3). 张鹏.论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生态及其超越.江苏高教.2011(4). 奚红.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理论问题探索.卫生软科学.2012(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潘传广.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胡冰.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青年文学家.2014(5). 胡冰.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青年文学家.2014(5).
景亚蕊,等.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1). 宋辉.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内容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7).
马英.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智慧之思.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李高峰.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董建宏.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文教资料.2009(30). 参考文献:
[1]王纪军,等.学校教学管理应强化生命伦理教育的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2]程焉平.应对生命科学超速发展 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