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完善)一(1)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完善)一(1)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来源:锐游网


2010 — 2011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小学数学科教学计划

镇(街道): 三水区大塘镇 学 校: 中 心 小 学 班 级: 一(1)班 任课教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考成绩统计表 班 级 一(1) 参加考试人数 48 达标率优秀率(%) (%) 95.83% 68.75% 各等级段人数 A 33 B 11 C 2 D 0 E 2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四 则 计 算 学生只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逻 辑 思 维 几 何 图 形 知 识 与 空 间 观 念 部分尖子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填倒数、单数、双数等简单的按规律填数都会做,但中下生就连题目也弄不明白。 认识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形状特征及名称,多数学生只是会认、能区别。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观念,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及名称。 解 决 问 题 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但对比较复杂的应用题不能正确解答出来。 1

学 习 态 度 、 方 法 、 兴 趣 、 习 惯 等 状 况 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好,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能认真复习功课,刻苦钻研,但还有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差,学习上怕动脑筋,怕做作业,作业马虎,成绩不够理想。 其 它 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观念比较淡薄,有不懂的问题,不举手发问,喜欢走到老师面前来问。 对 基 本 情 况 的 分 析 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做到课前有预习功课,上课认真听讲,依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书写认真,但也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对头,怕动脑筋思考,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造成了在知识上的缺漏,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 2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认识计算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十位,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初步掌握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认识小括号,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使学生学会解答常见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5、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能用自己的话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学美的意识。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10、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三、教学措施及教改教研课题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小组探究实践。 2、抓好课堂纪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3、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帮助学学 生理解课内知识,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抓好教学质量,注重学措 生的知识反馈情况,及时采取补缺补漏措施。 施 4、因材施教,对尖子生重点培养,对差生加强辅导。 5、放手让学生尝试,分析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 改 教 研 课 题 及 教 学 措 施 专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措施: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2、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4、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一、位置 教学课时 4课时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位置。 2、通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学会辨认和区别上下、前后、左右。 难点:认识什么是位置及确定位置。 关键: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的方位感不强,特别是左右、位置区分不够熟练。 今后要加强前后、左右、上下和位置等方位感的教学,加强中下生知识补缺补漏。树立困难生的自信心,及时给他们补课,让差等生尽量赶上来。 1、认识上下、前后„„ 1课时 2、认识左右„„„„„ 1课时 3、确定位置„„„„„ 2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挂图、投影机。 5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背景,提供数学思想素材,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溶入于思维活动中,不断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深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尖子生的数学素质。 2、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说说各人所在的位置。 教改 教研 实施 通过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探究学习“位置”及解题策略。 考试 人数 50 A 9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6 C 8 D 2 E 5 优秀 率 18% 达标 率 86% 班别 一(1)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多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认识了什么是位置并会确定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存在问题: 多数学生区分左右、位置比较难。以及在特定位置指出其他位置方面做得不够好,不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生空间观念差,将前后位置混淆,审题不仔细不全面,不善于独立分析与思考。 6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课时 9课时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难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 关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部分学生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还不能熟练地掌握,解决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今后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1、十几减9„„„„ 2课时 2、十几减几„„„„ 3课时 3、应用题„„„„„ 2课时 4、整理和复习„„„ 2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挂图、直尺、小棒、投影机。 7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创设具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题目训练,开阔尖子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改 教研 实施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考试 人数 50 A 18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18 C 5 D 6 E 3 优秀 率 36% 达标 率 82% 班别 一(1)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可以的,计算部分的失分率相对较低,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存在问题: 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对于一些稍稍复杂的题目,学生失分则相对较多。 部分学生由于太过粗心,理解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差,计算能力差,没有养成严谨细心的思维习惯,浮在表面的知识多。 8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三、图形的组拼 教学课时 3课时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图形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特佂。 难点:体验平面几何图形的特佂。平面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关键: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和玩的操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 数图形个数,特别是隐蔽性的图形,大部分学生未过关,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加强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能力训练,重视操作能力指导到位,分层设计作业。 图形拼组 „„„„„„„„„ 3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挂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模型、投影机。 9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创设具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题目训练,开阔尖子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学生基础知识教学辅导,同时运用“一帮一”的形式,让差生在优生的带动下赶队。 拼图竞赛,说说图形的新组合名称及其个数。 教改 教研 实施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模型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考试 人数 50 A 2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6 C 10 D 6 E 6 优秀 率 4% 达标 率 76% 班别 一(1)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及特点,能区分这两种图形。同时能利用这些图形组拼新的组合图形。 存在问题: 本单元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因图形比较复杂,数的数量比较多样,学生数的方法不够科学,审题不仔细不全面,不善于独立分析与思考,生活中数学意识不够强等方面问题,导致失分率很大。组合图形的组拼还有部分学生未过关。

10

单元名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课时 6课时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教 学 目 标 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数正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部分学生数感比较差,数数方面未过关,特别是数到几十九接着往下数时出错,解决图文应用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 今后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1课时 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4、多些、少些„„„„„„„„„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挂图、小棒、计数器、课件、直尺。 11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创设具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关爱中下生,强化课内外训练,辅导结合“一帮一”的带动作用,确保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数和口算竞赛。 教改 教研 实施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班别 一(1) 考试 人数 50 A 9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7 C 7 D 2 E 5 优秀 率 18% 达标 率 86%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存在问题: 小部分学生的数感比较差,数数未过关,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学生对图文应用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12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五、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课时 5课时 1、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的进率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对物品价格的了解,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知道爱护人民币。 2、通过实际活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有序性得到初步培养。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难点: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 1元=10角 1角=10分的进率。 学生在进行人民币换算时出现差错较多,主要是对复名数转换成单名数方法未掌握。如3元4角=( )角。 今后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机动„„„„„„„ 2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投影机、课件 13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学习掌握人民币的种类,分类,币值互换,发展学生的思维。 2、强化基础知识的辅导以学生“一帮一”形成帮助中下生赶队。 进行一次用人民币的购物活动。 教改 教研 实施 用游戏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及学会换算人民币单位。 班别 一(1) 考试 人数 50 A 3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4 C 10 D 6 E 7 优秀 率 6% 达标 率 74%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比较准确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还未能掌握换算各种不同币值的人民币,特别是对类似14角=( )元( )角。3元6角=( )角等常出现差错。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量关系分析不清,最大原因是学生不会根据问题确定加法还是用减法,往往是猜着做。

14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课时 13课时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关键:在计算数学中,要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思考过程,先要计算正确,让学生口述算理算法,再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学生的计算速度。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学生口算过程中不够认真,经常出错,部分学生还未掌握算理、算法,特别是退位减法学生掌握不熟练。 今后要加强训练、多作针对性练习,加强个别辅导,力争全面提高计算速度。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4、整理和复习„„„„„„„„„„ 2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口算卡、课件 15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通过创设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训练发展尖子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 2、平时对中下生加强个别辅导,切实打好基础,运用“一帮一”的结对,帮助中下生及时赶队。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口算竞赛。 教改 教研 实施 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考试 人数 50 A 13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3 C 4 D 3 E 7 优秀 率 26% 达标 率 801% 班别 一(1)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学生大部分已经学会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整十数的方法,且准确率也较高。口算方法基本掌握。 存在问题: 较多学生存在粗心大意现象。个别学生还未掌握退位减法方法,计算不准确。部分学生不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不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不认真读题,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因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差。 16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七、认识时、分 教学课时 4课时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时间单位的进率及钟面的认识。 难点:时间单位的进率及推算经过的时间。 关键:通过直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熟记时间单位的进率。 学生不能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的时刻。时针、分针还不够清楚地区分。 今后要多读多认、反复识记钟面,力争人人过关。 认识时间„„„„ 3课时 小小商店„„„„ 1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时钟、课件 17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加强对尖子生进行具有思考性的习题训练,使其开阔视野,发展逻辑性,推理性,归纳性的能力。 2、对中下生平时多鼓励和辅导,加强自信心和能力,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提高中下生的成绩。 小小商店 教改 教研 实施 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班别 一(1) 考试 人数 50 A 5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1 C 7 D 5 E 12 优秀 率 10% 达标 率 66%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教学 信息 反馈 主要成绩: 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基本上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跟不上队,不能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的时刻。操作能力不强,阅读、获取信息能力差,仍然没有养成严谨细心的思维习惯,浮在表面的知识多,如把5时45分认成5时9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不会算等等。 18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八、找规律 教学课时 5课时 1、能找到简单的图形的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继续画. 2、学会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分析,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逐步养成喜爱动脑的习惯。 部分学生不能找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的规律,不懂找简单图形和数字排列的规律的方法,不会按照这个规律继续画图和填写数列。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找规律„„„„„ 4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课件 19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中上生带动中下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活动掌握知识。 教改 教研 实施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考试 人数 50 A 2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1 C 13 D 3 E 11 优秀 率 4% 达标 率 72% 班别 一(1)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教学 信息 反馈 学生能找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的规律,学会找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并按照这个规律继续画。 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找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的规律,不懂找简单图形和数字排列的规律的方法,不会按照这个规律继续画图和填写数列。 20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九、统计 教学课时 3课时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景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形和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重点: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难点: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让学生从经历和感受整理数据过程中,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部分学生不能利用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不会看图提问题。 今后要加强训练、多做针对性的练习。 统计„„„„„„ 3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课件 21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尖子生带动中下生进行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搜集与收集。 教改 教研 实施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合作和创新能力。 考试 人数 49 A 2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27 C 9 D 8 E 3 优秀 率 达标 率 班别 一(1) 4.08% 77.55%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教学 信息 反馈 主要成绩: 学生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形,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能利用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作出简单比较分析。 存在问题: 按要求答题,有的学生计算错误,有的学生看数字错误,提问题中漏写问号,计算时漏写单位。

22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标 十、总复习 教学课时 5课时 1、回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读写法,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难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关键:熟记进率,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及学会简单的计算;复习口算过程和笔算方法,并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 学生 知识 技能 缺漏 状况 及 补救 措施 教学 内容 及 教时 安排 部分学生对10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得较差,计算不准确。大部分学生不会看时间,写时间也出现很多错误。个别学生对位置这一内容掌握不好,不会分哪个是参照物。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1、20以内退位减法„„„„„„„„ 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1课时 3、元、角、分的认识,时、分的认识„ 1课时 4、位置与图形、统计„„„„„„„„ 1课时 5、综合练习„„„„„„„„„„„„ 1课时 教具 与 学具 课件 课件 23

尖子 生智 能训 练及 帮助 中下 生赶 队措 施 第二 课堂 1、创设开放性、思考性的题目及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中下生的基础巩固和辅导,确保基础知识过关。 进行期末基础知识测试竞赛。 教改 教研 实施 系统地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以求掌握。 班别 一(1) 考试 人数 50 A 22 单元测试等级评定 B 13 C 7 D 0 E 8 优秀 率 44% 达标 率 84% 主要成绩、问题及简要分析: 主要成绩: 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教学 信息 反馈 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大小,对元、角、分的简单换算等多数学生掌握扎实。学生能利用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作出简单比较分析,能根据题意,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正确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存在问题: 大部分学生不会看时间,写时间也出现很多错误。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基础不扎实,审题的能力待加强,数量关系分析不清,计算错。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审题不仔细不全面,不善于独立分析与思考。 24

五、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5

教 学 进 度(页) P1---P7 P8---P16 P16---P24 P25---P30 P31---P34 P34---P39 P40---P45 P46---P55 P56---P62 P63---P70 P71---P76 P77---P80 P80---P86 P87---P89 P90---P94 P95---P99 P100---P103 P103---P105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及考试 备 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