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汉隐喻关系及翻译技巧研究

英汉隐喻关系及翻译技巧研究

来源:锐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汉隐喻关系及翻译技巧研究

作者:谢敏

来源:《教师·中》2013年第11期

摘 要:在英汉隐喻翻译中通常会出现语言碰撞或者缺省现象,对英汉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对英汉隐喻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汉;隐喻;翻译技巧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也快速发展。全球最通用的语言——英语,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之间的翻译交流越来越受关注。而在英汉隐喻翻译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文化和语言碰撞或者缺省现象,严重影响文化交流[ 1] 。 一、英汉隐喻的关系 1对应关系

通常把英语和汉语中,用法与意义基本一致,语义和文化形象相互对应的隐喻叫做对应关系的隐喻。对应关系建立在人类生存环境的共性基础上,在现实世界中,人类同处在地球的大环境中,有相同地理和气候环境,故而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人类经过上千年、上万年的发展融合,社会历史文化中也有部分共通之处。这样的共性同样存在在英汉隐喻翻译之中。

例如在英语中“sheep”本义为“羊”,其隐喻义为“温顺”。同样,汉语中的“羊”也具有温顺、顺从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英汉隐喻中语义和文化形象的对应性。 2非对应关系

非对应关系是指英汉隐喻中用法意义不相同,语义和文化形象也不对应的关系。非对应关系的隐喻具体来说分为三种,即喻体对应而喻义不对应、喻义对应而喻体不对应、喻体和喻义皆不对应[ 2] 。

例如英语中的“dragon”本义为“龙”,西方文化中的龙是凶恶的形象,而在中华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是一个集善良、慈爱、严厉等品质为一体的完美形象。

二、英汉隐喻的翻译技巧 1对等翻译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英汉语言中对应关系的隐喻,可以根据其相同的喻体和喻义,找到对等的隐喻,使翻译自然贴切。比如:“He doesn’t have any idea of his own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有鹦鹉学舌。”在这句话中,“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并没有翻译成“鹦鹉怎么说”,而是译为“鹦鹉学舌”。因为在汉语中“鹦鹉”包含有这样的隐喻意义。 2转换翻译法

在对等翻译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就需要采用转换翻译法,利用汉语中相同喻义的隐喻来表达英语中的喻体。比如:“one boy is one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直译法,对中国读者来说较难理解,但这句话的隐喻与汉语中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相同,故而可以采用转换翻译法来表达其内涵。 3异化翻译法

对于两种语言中的非对应关系,翻译界的学者提倡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异化翻译法主要包括直接异化翻译法和补偿异化翻译法两种。直接异化翻译法主要应用于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能够将隐喻的喻义表达出来的情况,通常较为简单有效。例如:“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几年不到,就被彻底打败了。”这句话中 “armed to the teeth”的隐喻就是“武器精良或者全副武装”。可翻译成汉语后,语气不够强烈,也没有一定的强调作用,原文隐喻中的情感色彩也无法表达,故而需要采用直接异化法,将“armed to the teeth”翻译为“武装到牙齿”。

在现实的英汉语言翻译中,直接异化翻译法的使用范围较为有限。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采用补偿异化翻译法,来阐述英文中的文化信息及其隐喻。比如:“Among so many well- 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和如此多穿着体面、富有教养的人们在一起,这个乡村女孩如同鱼儿离开了水,感到浑身不自在。”其实,在英文句子中并没有“感到浑身不自在”的句子或者词语出现,但是如果不加上这句,读者就不能够理解乡村女孩在这些人中的真实状态和心理反应,原文的隐喻也很难表达出来。

当然,英汉隐喻翻译的方法有很多,其核心是保证译文与原文贴切和吻合,同时要综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根基,采用正确的方法,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1] 刘利娜,廖 燕.英汉隐喻的比较及翻译 [ 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1):429—430

[ 2] 于丽敏.英汉隐喻中独特文化背景翻译方法 [ 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3):179—18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