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设计院所人力资源规划
一、水利行业背景及特点
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障系统,是一个国家战略性的基础措施。目前,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十五”时期,国家在水利投入达到了全所未有的规模,投资规模达到了 362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水利基础措施的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大对水利项目的投资,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是“十五\"的1。93倍,为历次五年之最。在“十二五”开端之年,国家在2011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对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一系列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也随之出台。文中指出要加大水利行业在公共财政中的投资力度,争取在今后10年里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国家对水利行业的投入是2000亿元,那么在未来10年国家将投入4万亿元到水利建设中,见国家已经把水利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现代水利对人才的要求
水利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专业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为水利事业发展作贡献的人,是水利职工队伍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也是是支撑水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提出了要把实施水利人才战略作为推动水利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加快水利人才战略的发展,加强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水利人才工作的开展。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水利部通过颁布《“十一五”水利人才规划纲要》制定了 “十一五”水利人才规划,把建设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作为关键点,营造水利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十一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计划实施后,据统计,2010年底水利职工总量103。 6万人,与“十五”末相比,水利系统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从10%上升到18%,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从10%上升到13%,具有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职工比例由3%上升到6%.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水利部在《“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素质优良的水利人才队伍的目标,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初步战略布局.如表3—1、表3-2所示,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水利系统中职工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将有所提高,新进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达60%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从“十一五”末的61%提升到69%,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从18%提升到22%.其中水利党政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从\"一五”末的49%上升到66%;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工比例从13%上升到15%;工人队伍中,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比例从6%上升到9%;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比例从16%上升到18%。
三、M设计院发展概况
M设计院成立于1964年5月,是一家国有勘察设计单位,M设计院现有职工20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4人,工程师70人,含各类专业注册师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45人.设有地质勘测、水工结构、金结结构、工民建、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环境评测、水库移民、咨询和招标等主要专业25个。持有水利甲级资质证书,设计资质证书及电力、水利、农林、水土保持、工程勘察、建筑等乙级资质证书、水利水电总承包资质证书。可承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市政工程的勘测设计和工程项目建议书、预可研、招投标等咨询工作。该院于2004年7月通过了 IS09001: 2000标准的认证,拥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化质量体系和管理流程。该院除了总院在广西首府南宁之外并在崇左市设有一个分院。M设计院建院以来,先后完成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项目400多项,完成民用建筑工程、市政、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1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设计奖30多项,当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20多项.
M设计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勘察、测绘和设计手段,专业配备齐全。多年来秉承“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坚持着“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质量方针,以创新的技术、优良的质量、优质的服务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服务。
四、M设计院发展战略
M设计院本着“立足南宁,服务全区,面向全国,开拓东盟,走向世界”的战略理念,在“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质量方针指导下,多年来先后完成大、中、小型水库与水利水电项目400余项,并先后承担苏丹共和国东卡哈拉农业灌溉项目、柬埔寨PURSAT-1水电站、越南嘉兴水电站项目、越南多洋水电站项目、越南板拉水电站项目等9个国外水利水电项目的设计工作,成为自治区内唯一一家走出国门的地市级水电设计院,也在为国内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未来,M设计院在坚持创新的前提下,积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业主满意度,增强其的综合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设计院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在未来五年,争取财务收入以15%的增长率增加,未来五年的财务收入目标为1。5个亿,但M设计院的财务收入几乎全部为工程勘测设计费收入,比较单一,不符合我院的“一业为主,两头延伸”的多种经营并存的经营理念。在未来五年,M设计院需要改进在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拓展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及工程建设市场力度,争取往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
在未来,M设计院在其战略思想指导下,努力在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积极拓展业务,在未来几年内努力将M设计院打造成为一支管理规范、技术过硬、质量一流的设计队伍,争取成为水利行业中的领头羊,并取得全行业甲级资质。
五、M设计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组织机构分析
如图3-1所示,M设计院的组织机构属于职能型组织结构,最高管理层设院长1名,下设分管副院长3人,总工室总工1人、分管副总工3人,之下便是各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计财科、勘察设计所5个及测量队和钻探队。这种职能型组织结构有着使用人员灵活性较大、组织稳定性高等优势,适用于、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企业.但职能型组织结构也会存在着部门之间责任的不够明确,由于项目和客户之间存在着多个管理层次而带来协调上的困难等问题。
针对职能型组织结构存在的缺点,M设计院在进行项目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团队型组织结构。如图3—2所示,分管副院长及分管总工便是最高管理团队,而每个项目便是一个团队.团队型组织结构能够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但也存在着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相对困难的缺点。
2、人员结构分析
M设计院共有职工165人,其中在编人数99人,占总人数的60%,聘用人员66人,占总人数的40%。其中男职工103人,占在岗人数比例62%,女职工62人,在岗人数比例38%,管理岗位25人,占在岗人数15%,专业技术岗位117人,占在岗人数71%,行政工勤人员23人,占在岗人数14%。结构比例如图3-3所示:
可以看出M设计院是技术型企业,企业收益主要依靠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劳动价值所得。为打破编制制约,适应市场发展机制需要,M设计院釆取同工同酬的方式,加大一线生产人员的聘用力度,目前在编人员及聘用人员所占呈六四分的局面。
(1)年龄结构分析,M设计院中,35岁以下职工有79人,占在岗人数49%,36岁-45岁的职工有49人,占在岗人数31%,46岁—54岁的职工31人,占在岗人数19%,56-60岁职工7人,占在岗人数4%.年龄结构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可见,设计院中职工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一线生产人员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为设计院的生力军,主要承担一线的设计生产任务。
(2)学历结构分析,M设计院中,博士学历1人,占在岗人数0. 6%,研究生学历12人,占在岗人数7。 2%,本科学历93人,占在岗人数56。4%,大专学历37人,占在岗人数23。 6%,中专以下学历22人,占在岗人数13.2%,其学历结构如图3—5所示:
可见,M设计院人员的学历还是以本科学历为主,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偏少,作为水利行业的技术支撑,技术力量相对还是偏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研发项目,所以在円后的人员招聘中要注意适当引进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增强M设计院的技术力量,也有助于增长M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
(3)职称与职业资格分析。M设计院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有1人,占在岗人数0.6%,高级工程师54人,占在岗人数32. 7%,工程师70人,占在岗人数42%,助理工程师21人,占在岗人数12%,经济师1人,占在岗人数0.6%,助理经济师3人,占在岗人数2%,会计师2人,占在岗人数1. 2%,助理会计师4人,占在岗人数2. 4%,各种注册师人数共21人,其中含一、二级注册建筑师5
人,一、二级注册结构师5人,注册岩土师3人,注册人数占在岗人数的13%,其职称及职业资格如图3-6所示:
可见,M设计院中的主要技术力量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也不少,但拔尖人才比例较小,注册工程师所占比例比较小,不能满足设计院发展及资质认证需要。根据市场及设计院发展需要,M设计院在未來几年内换证的时候必须满足注册人数必须达到30人以上。但是目前M设计院的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结构师、暖气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的注册总人数只有14人,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要培养和及时引进一批中高级的注册师人才是设计院首要任务,能否拥有相关设计资质,这将决定M设计院今后发展的发展空间和战略部著,是制定人力资源相关规划关键所在。此外,助理工程师的比例相对比较小,人员呈倒三角结构,这就会出现高级人才当一线生产人员用等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所以在招聘人员的也要注意加大一线生产人员的招聘,加大年轻人的培养力度,使M设计院中的人力资源结构趋向合理化。
六、M设计院人力资源配备存在的问题 七、M设计院人力资源人员供需预测 八、M设计院人力资源规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