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检测题(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检测题(人教版 含答案)

来源:锐游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C.研究火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

D.研究悬挂的轻绳下系着的小钢球的摆动

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3.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的是时刻( )

A.2008年8月8日晚20∶00,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B.校运动会100 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 s C.学校早8∶00开始上课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周期是86 min 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5.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在

t (s)末 x(m) 0 0 1 5 2 -4 3 -1 4 -7 5 1 前几秒内位移的大小最大的是( )

A.1 s

B.2 s

C.3 s

D.4 s

第 1 页 共 8 页

6.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103 s C.109 s

--

B.106 s D.10

-12

s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一段时间内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8.下列位移图象中,表示物体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xxxxOtOtOtOt

A B C D 9.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0.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11.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8 页

A.物体以某初速开始运动,在0~2 s内加速运动,2~4 s内匀速运动,4~6 s内减速运动

B.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2.5 m/s2,2~4 s内加速度为零,4~6 s

内加速度是-10 m/s2

5 0 10 v/(m·s1) -C.物体在4.5 s时的速度为5 m/s D.物体在0~5 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二、填空题

12.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

1 2 3 4 5 6 t/s

反弹起1 m,通过的路程是_____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m。

1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14.汽车以10 m/s的速度前进,从开始制动到停下来共用了5 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l m。则:

(1)汽车运动的初速度为 m/s,末速度为 m/s;

(2)汽车前1 s、前3 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m/s, m/s和 m/s。 15.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在 V以下,电源频率为50 Hz时,每隔 s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次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s。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T = 0.02 s 打一个点。

(1)FG段的平均速度可用表达式vFG =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GH段的平均速度可用表达式vGH=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2)根据实验,计算FH段的平均速度为vFH =____________m/s。

第 3 页 共 8 页

三、计算题

17.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 1.00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 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

18.我国列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T14次列车从上海始发,途经蚌埠、济南等城市,最后到达北京。由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多少?

T14次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上海 蚌埠 济南 北京

19.一个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10 s末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是6 m/s,16 s末到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 m/s,求他从50 m处到终点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及他在全程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第 4 页 共 8 页

到达时刻 …… 22∶26 03∶13 08∶00 开车时刻 18∶00 22∶34 03∶21 …… 里程(km) 0 484 966 1463

第 5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D

解析:在不研究物体自身转动,而只研究整个物体的运动时,无论这种运动是直线还是曲线,均可视为质点。

2.B

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运动的物体也可视为参考系。 3.AC 4.C

解析:一个物体运动一圈后又回到起点,则位移为零,而路程不为零,所以A错。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即轨迹长度为零,则物体没有运动,位移一定为零,所以B错。物体沿直线运动,若没有折返,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C对。路程等于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连接线段的长度,物体若沿曲线运动,路程一定比位移的大小要大,D错。

5.D

解析:D正确。注意“前n秒内”指的是n秒末与计时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6.B

解析:B正确。曝光时间可以用子弹影像错开的距离与子弹速度的比估算。子弹的长度5102 m0.01大约5 cm。t==106s

500 m/s7.ACD

解析: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相同,只能说明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相同,但并不代表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8.D

解析:A表示物体静止,B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C表示物体匀速运动到位移原点后,又匀速折返。

9.AD

解析: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向上运动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减为零,此时小球仍有加速度,B错。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C错,

第 6 页 共 8 页

D对。

10.A

解析:由于纸带长度有限,有时物体运动的较快,后接通电源可能采集不到足够数量的点。

11.BCD

解析:4~6 s内加速度是-10 m/s2,但4~5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5~6 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错。

二、填空题 12.6;5

解析:注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13.

v1+v2 214.(1)10;0 (2)9;7;5

15.交流;6;0.02;0.1 16.(1)

FGGH,(FG表示F、G两点间的距离);

TT(2)1.30 三、计算题 17.解析:

如图,近峭壁与测量者的距离 d1 =

v声t12=

340 m/s1.00 s= 170 m

2远峭壁与测量者的距离 d2 =

v声t22=

340 m/s1.50 s= 255 m

2两峭壁间的距离d = d1+d2 = 170 m+255 m = 425 m

18.解析:由时刻表可知,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路程x = 966 km-484 km = 482 km 运行时间t = 4.65 h 这段过程的平均速率v =

x≈104 km/h t第 7 页 共 8 页

19.解析:他在后50 m内的平均加速度a =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 =

v2-v1= 0.25 m/s2 tx100 m== 6.25 m/s t16 s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