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有礼貌的百足虫
雪野 百足虫 爬到小草身边 伸出小脚 一只 两只 三只…… 小草累坏了 自己的一只手 要握遍 伸过来的每一只 热情礼貌的脚哎
[1]结合上图,想一想诗中为什么要用省略号。(______)(填序号) ①因为小草累得直喘气。
②因为百足虫有很多只脚,为了不一直数下去,就用省略号省略了。 [2]小草累坏了,它会跟百足虫说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百足虫这样有着奇特外表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你发现过哪些外表奇特的生物呢?选择其中一种,用几句话写一写它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 / 7
1.第一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__________,第二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__________,都与新年有关。
2.对第一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人一种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朝气蓬勃之感
B.描写了年节的欢乐气氛,展现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民间风俗画卷
C.“总”和“换”字表达了除旧布新、时间前行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信念 D.诗中只描写了春节放鞭炮的习俗 3.这两首诗的区别是( )。
A.第一首诗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第二首诗令人觉得悲伤痛苦
B.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寂寞和绝望
3.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将古诗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
4.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 斜, 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 晚, 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 句诗中可以看出。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是按照由 及 的顺序来观察的。主要写了 。四种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5.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沙白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2 / 7
[1]填一填。
①这首诗中诗人把一片________比作一叶________,把红叶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写得很生动。
②诗人通过观察________知道秋天来了,正可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上面坐着秋天”中的“坐”字用得真好!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坐”字,把秋天当作人来写,表明秋天悄然而至 B.轻轻悄悄的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写动了风景 C.诗人通过一个“坐”字表现出对秋天的失望和落寞之情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 藜 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 A.春日赏花 B.夏日淋雨 C.春日远足 D.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 A.草长莺飞 B.生机勃勃 C.色彩缤纷 D.花红柳绿
7. 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________________。
鱼戏________________。鱼戏________________, 鱼戏________________,鱼戏________________,
鱼戏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3 / 7
(2)“田田”在诗中的意思是 。 (3)找出诗中的两对反义词。 — —
(4)从这首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地方的哪些物产? (5)请将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译成短文。
江上渔者 [宋]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诗意填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朝 ( )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 3、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登幽州台歌》作者是 ,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 A.陈子昂 B.白居易 C.骆宾王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独怆然而涕下”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 A.悲伤、悲怆 B.兴奋、激动 C.孤独、寂寞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 ,同时衬托出 ,从而表现诗人 。( )
A.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短促;慨叹生命之短暂 B.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短促;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C.天地之悠闲;人生之渺小、短促;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
4 / 7
感慨,抒发了 想感情。( ) A.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官场顺利,春风得意
B.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C.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积极进取,矢志不移
10. 课外类文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的景色,诗人抓住了_____和_____这两个特有的景致来描写这个季节。
[2]“京城的街道上空细雨如丝,纷纷飘落,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句话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 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鸟:指江鸥。②花欲燃:花红似火。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它们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之情。
12. 古诗阅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 )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
[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 )描写。 A.动作 B.神态 C.外貌
[3]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5 / 7
(______)
(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______)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是摇着手指。(______)
13. 阅读并答题。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题画诗 写景诗 咏物诗),诗中“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诗句摘抄下来。 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 阅读重点段落。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
[1]选词填空。 潜水 打水仗
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_____)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 (_____)的情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填一填。
(1)第一句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_______的孩子们,表现了孩子们的_____心情。
(2)第三句用“水葫芦”喻指一个______的孩子,表现了这个孩子的________。
[3]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一定是不会潜水,呛着水了。(______) (2)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的机灵以及潜水时高兴的心情。(______) (3)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这时候显得很紧张,因为他怕有危险。(______) [4]针对“水葫芦”中的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示否定。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6 / 7
C.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特定的词语。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